知与行的智慧
2013-10-21翟健
翟健
有一幅流传已久的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对联讽刺的是一些领导干部重知不重行的弊端,开会是为了聆听意见、研究问题,属于“知”的范畴,发文本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如果仅停留在纸上,没有人行动的话,这些都会成为形式主义。我们反对形式主义,就要做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这一说法,是明代大儒王守仁针对当时学子重知轻行的习气提出来的。他在《传习录》一书中,彻底批判了知与行被割裂的弊端。该书以问答的形式写成,其中一个段落明确阐述了知与行的关系。
王守仁的弟子徐爱问道:我并不明白“知行合一”的道理,比如,所有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但有的人却做不到,可见,知与行分明是两件事。
王守仁告诉徐爱:“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并举例说,比如疼痛,当你感受到疼痛之后,才可以说你知道什么是疼痛,否则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孝顺父母也是这么个道理,做不到孝顺的人便不知道什么是孝顺。因此,知与行是一件事,如何分得开!
从这段对话里我们可以明白,在王守仁看来,知、行是“一”,不是“二”,不能分、也分不开,好比一枚硬币的两面,不能说正面是硬币,或者反面是硬币。换句话说,凡事只有做到了,思考过,才可以说我知道这件事的道理,即“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无独有偶,在西方文化里也有类似的说法。在犹太文化里,“知识”是一个动词,他们认为知识就是参与、探索、实践的过程,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书面知识或者道理。所以,要获得知识必须行动起来,小到亲手做一条板凳、修一台电脑,大到开一个公司、管理一個组织,都是知识。如果能把自己想做的、应该做的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就是智慧。这一点与我们“知行合一”的说法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的中国,我们提倡“知行合一”,仍然是必要的。因为现在社会里,不仅仅是领导干部,各行各业都存在这样两种行为:一种是重知轻行,整天只知道“掉书袋”,凡事不调查、不研究,总爱发表一些空洞无物的言论,从而远离了群众,远离了真理,误人又误己。比如,某些所谓的房地产专家,经常发表一些“雷人”言论误导公众,就是从理论套理论的结果。另一种是重行轻知,每天懵懵懂懂地做事,不动脑、不思考、不用心,无法获得智慧,取得真正的实效。比如,一些人在工作中处理问题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看似做了不少事情,实则未掌握事物规律,收效甚微。
这两种行为都是要不得的。无论任何事,要想做好、做出成绩,必须依靠行动和实干;在这一过程中,只要用心,我们自然会获得真知、获得智慧;同时,这真知与智慧也将促进我们做成更多的事情。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都是如此。
责任编辑:宋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