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椅背”与“换筷子”
2013-10-21晓歌
晓歌
有一家餐饮大公司,一度销售额大幅下滑。该公司高管到亏损门店摸查情况。不久找到原因,立即采取措施:亏损店面的管理者都必须去掉办公室座椅的靠背,并把热水壶拿到餐厅去。措施实施后,很快亏损门店就扭亏为盈了。
原来,调查发现,亏损门店有一个共同现象,就是管理人员成天坐在舒服的椅子上,渴了可以随手倒水喝,懒得不愿到餐厅多走走。现在没了椅背,移走热水壶,他们坐久了就会觉得腰酸背疼,渴了得上餐厅喝水。这样一来,不得不去餐厅多走走,也就容易发现并及时解决经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此事一直被视为企业管理的经典。“去椅背”,看上去事不大,但正是这“小事情”,解决了“大问题”。
有一年笔者参观江南一个古镇,在一大户人家,只见餐桌四周所摆座椅皆没有椅背,甚是不解,便问道:“何故?”主人答曰:“祖上所传。意在让坐椅之人切记,若人生有为当弃‘靠山思想,不可凡事只知依靠别人,或心安理得地躺在先人留下的基业上,放弃奋斗,坐享其成。”这虽是另一种“去椅背”,但蕴含的道理相通,都有“去懒”“去惰”的意思在里面。
由“去椅背”,想到了“换筷子”。“换筷子”讲的是商纣王的叔叔箕子,一次听说纣王最近吃饭换了筷子,不再用原来竹子或木料做的,而换成用象牙做的,遂很不以为然。心想,这下坏了,纣王吃饭用象牙筷子,那么跟著,慢慢地饭碗、食盆难免换为金玉的,菜肴则更求丰盛精美,住的、用的、穿的等等都会变得奢靡起来,如此,这人也就变得不可救药了。于是,他竭力劝阻,可惜回天乏力。纣王不但不听,还罢了他的官。
后来,果不出箕子所料,纣王从“换筷子”开始,一变再变,终于让江山变色,人头落地。
“换筷子”也看似件“小事情”,最终却导致了国破家亡的莫大悲剧。
如果说“去椅背”告诉了人们这样一个道理:通过处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往往能解决大问题;那么“换筷子”则告诉了人们这样一个道理:人之善恶变化,事之好坏不同,往往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开始。
依照此理,如果我们对少数干部搞特权、公车私用、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等都视为生活小节,或视而不见轻松放过,或轻描淡写批评了之,那此类“作风细菌”就会在温床中滋生繁衍、渐成气候,不良风气就会愈演愈烈。这不仅会毁掉一些干部,更败坏党风,损坏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伤害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削弱党的执政根基,危害实在大焉。
可喜的是,我们党对此一直保持着清醒认识,认真解决作风问题、大力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未有所松懈。尤其近来,不仅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还决定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切都是为了从严治党,防微杜渐,把党建设得更好。
笔者觉得,这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不妨来它个“椅子”该去“背”的去“背”,已经换了的“筷子”再换回来。通过“照一照”、“正一正”、“洗一洗”、“治一治”,把自身存在的毛病,哪怕是一些不起眼的小毛病,都坚决去除掉、克服掉。
责任编辑:戚本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