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再工业化”带给我们的启示

2013-10-21牛振华

前线 2013年8期
关键词:工业化制造业工业

牛振华

2009年,美国提出要重振制造业,鼓励企业家把制造业工作岗位带回美国,让美国回归实体经济,由此掀起了一股“再工业化”浪潮。美国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这一调整令人关注。随着这一战略的推进,扭转经济困境的效果初步显现。对于依然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北京而言,值得借鉴。

“去工业化”的美国为何要“再工业化”

“再工业化”是西方学者基于发达国家大量工业性投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工业在经济结构中地位不断下降、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日益弱化而提出的一种回归战略。多年前在发达国家改造和振兴传统工业基地时曾广泛使用。

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从根本上说,是产业结构空心化、经济发展泡沫化、国家运转负债化等多种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了一个漫长的“去工业化”过程,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1953年的28.3%下降到2009年的11.2%。实体经济的不断流失,导致了日益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引发了虚拟经济的表面繁荣。再加上社会福利支出的不断增加,国家财政长期负债运行,综合调控能力日趋衰微。1965年,美国公共债务总额占GDP比例约为38%,如今这一比例已逼近100%,超过16.39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

为此,美国政府宣布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要让美国回归实体经济,希望通过“再工业化”把美国带出金融危机的旋涡。

为重塑“美国制造”品牌,美国采取了种种措施。首先从加强立法入手。2009年出台《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计划从2009至2019年,推出7872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及时通过预算法案,避免经济掉下“财政悬崖”。制定《制造业促进法案》,实施“五年出口倍增计划”,帮助制造业增强竞争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在加强立法的同时还着力构建机制。发起成立先进制造业合作委员会,启动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创设隶属于国际经济委员会的白宫制造业政策办公室,协调督促政府各部门制定制造业产业政策,推动尽快落实。高额的成本也是抑制创业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为此,美国政府进一步减免了企业所得税,对美国企业的境外收入实行公平税收政策,暂时取消或削减制造业企业在进口部分原材料时需支付的关税。把中小企业视为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主体力量,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鼓励的政策措施。把创新视为工业复苏的重要支点。增加国家科学基金、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等部门预算,支持开发先进制造技术。实施高端制造计划,推动纳米技术、能源材料、生物制造、高端机器人等领域加快发展。2011年,美国研发投入仍占全球33%左右。在此基础上全力招商引资。设立1万亿美元的5年招商引资计划,在77个国家的120个城市设有商务外交官,推动当地企业来美投资。特别是通过游说施压、政策激励等途径,千方百计推动美国海外企业回流。2013年,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进一步提出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包括建立制造业创新中心、降低公司税负、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等。

“再工业化”带来了什么

客观地说,美国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再工业化”战略,取得了一定效果。据埃森哲咨询公司2012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过去2年中,有2/3的美国大制造商搬迁了工厂,美国是最受欢迎的搬迁目的地。在经历长达10年的制造业工作岗位流失情况下,最近3年美国新增50万个制造业岗位。卡特彼勒正在把岗位从日本带回,福特把岗位从墨西哥带回,苹果公司也宣布在2013年投资1亿美元,把部分电脑生产线移回美国。美国3月Markit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终值达54.6,显示前景比较乐观。美国制造商协会预计,2013年美国制造业将增长3.5%,高于GDP增长预期。还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再工业化”绝不仅仅是要恢复传统的工业,而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先进制造业,尤其是新能源、信息、生物、医疗、环保、海洋和空间等新兴产业,意图重新确立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引领者和控制者地位。

同时也要看到,美国通过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带动经济社会复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美国还没有完全摆脱金融危机,“婴儿潮”一代陆续退休,国家债务负担沉重,财政支持力度十分有限,同时世界经济复苏尚不明朗,未来制造业重振还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长期“去工业化”的影响,造成制造业领域后继乏人。根据2010年美国劳工部数据,19%的制造业工人已年逾54岁,25岁以下的工人数量仅占7%,美国工科学生也更愿意到金融行业淘金。此外,近年的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社会矛盾更加激化,造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工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是创造国民财富的主要动力。对于北京而言,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阶段,保持适当的工业规模和工业增速,仍然十分必要。更为重要的是,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瞄准未来工业发展方向,依托北京科技文化资源优势,坚持在提升工业结构和产品上下功夫、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在扩大辐射力和影响力上下功夫,着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为服务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发挥独特和积极作用。

发生在美国的“再工业化”大潮虽然距离我们很遥远,但作为影响全世界经济社会的一件大事,我们需要予以关注并借鉴有益的做法。审视美国“再工业化”战略,以下几个方面需予以特别注意:

应坚持以优势拉动工业转型升级,拓展制造业关键领域和高端环节,提升影响力和辐射力。工业的发展有很强的继承性和持续性。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就是把握和利用了在制造业领域长期形成的领先优势。北京发展工业可着眼于三个方面优势:一是既有的产业优势。要进一步提高电子信息、汽车、医药等产业发展水平,巩固扩大领先地位。二是市场辐射力强的优势。要大力发展有潜力、有前景的高端制造业,尤其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快投资布局,尽快形成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三是总部企业集中的优势。要进一步优化延伸总部经济政策,加大吸引国内外大型制造业总部在京落户力度,鼓励高端制造环节在京集聚發展。

應坚持以创新驱动工业转型升级,依托北京丰富科技文化资源,实现与工业深度融合。创新是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美国建立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大制造业研发投入,正是为了保持工业发展的引领者地位。北京创新资源丰富,有必要也有能力在工业技术创新上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一是要依托北京科研院所、高校、研发企业,整合创新资源,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新能源汽车、物联网、超级计算等领域,努力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二是要紧抓中关村扩区机遇,深化先行先试改革,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政府采购创新产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要注意发挥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作用,深入推进优秀民族文化与工业的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工业产品的品牌和吸引力。

应坚持以合作带动工业转型升级,提升配置国内外资源和要素能力,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工业产业链条长,带动影响大,不仅在产品创新和生产上需要发挥协同效应,而且在原材料采购和市场开拓上更需要借助国内外的资源。当今世界有影响力的工业企业都非常注重结合原材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方位,实行最优化的资源全球布局和配置。北京地域狭小,更需要放眼全国,面向世界,用好用足国内外的市场和资源。一方面,要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围绕交通、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一批重点合作项目,特别是要积极推动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尽快出台,加快构建协调对接机制,打造区域发展高地。另一方面,要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优势企业参与国际展会、创制国际标准和境外并购,拓展国际市场,增强资源全球配置能力。

应坚持以服务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着力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为企业营造良好环境。良好的服务是吸引和培育企业的根本。美国制定种种“再工业化”促进措施,都是要尽可能做好服务,为工业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当前,对于北京来说,一方面要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清理规范下放审批事项特别是非许可审批事项,加快实施并联审批、网上审批、标准化审批,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中央企业的主动服务和沟通对接,支持市属国有企业战略转型,切实消除民营资本的投资障碍,推动更多优质工业项目在京落地。此外,还要全方位支持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等要素市场建设,提升服务工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单位:北京市人民政府研究室产业经济处)

责任编辑:魏晔玲

猜你喜欢

工业化制造业工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