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繁的“革命”

2013-10-21◇综

种子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南繁三亚种业

◇综 合

★南繁价值 ★南繁精神

★南繁引力 ★南繁困境 ★南繁设想

“在北纬 15°~18°,是我们国家唯一的育种资源,是不可替代的。”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马淑萍曾经在南繁调研时说,海南这种不可替代的光热资源,使农业专家能成功地从事种子的繁育、加代、制种和鉴定活动,为加快我国种业的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南繁,是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一种创举。这种从北到南的育种试验,最终创造了南繁这一育种业的奇迹,将过去非常落后的中国农业不断推向现代化。

什么是南繁?南繁是指全国各省份的农业科技人员,利用海南部分地区的典型热带气候资源,以及能够满足动植物周年生长繁殖的优越生态条件,在每年9月至翌年5月,来此进行作物的基础研究、品种选种、种子鉴定和生产推广等活动。南繁主要有水稻、棉花、玉米、大豆和瓜菜等近30种作物,涉及农林牧渔等多个领域。

南繁价值

据不完全统计,1959年以来,先后有20多个省(自治区、市)的50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高等院校、民营企业的农业专家、学者30多万人次来海南从事南繁育种工作,每年参与南繁的科研人员达 5000多人,直接经济产值达2亿元以上。50多年来,全国育成农业新品种近万个,其中70%约 7000个农作物新品种出自南繁,种子产业累计生产面积已达20万hm2,生产的水稻、玉米、小麦等28种农作物优良亲本种子达6亿kg。南繁已成为我国育种资源培育与辐射的核心基地。

在20多种农作物里,尤其突出的就是水稻育种,它不仅解决了中国10多亿人的粮食问题,也为世界人民作出了不菲的贡献。除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雄性不育系“野败”,还有与“野败”比肩的朱英国院士的“红莲型”杂交水稻、谢华安院士的杂交水稻恢复系“明恢63”、颜龙安院士首次发现的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种质可供轮回选择育种利用。水稻南繁育种,每个新品种的育成都使水稻得以增产,于是,半个多世纪里,中国水稻平均产量从50 kg/667 m2,提高到了目前的335 kg/667 m2以上。

“中国水田在逐年减少,但粮食产量却在逐年增加。如果没有南繁科技的贡献,这一成绩是难以想象的。”海南省农业厅副厅长、海南省南繁办主任王宏良感慨地说,南繁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全局性和唯一性等特征;位于海南的南繁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最开放的、最具影响的农业科技试验区。

南繁育种模式对农业的贡献,也为欧美发达国家所借鉴。日本在冲绳岛最南部,美国在玻利维亚、菲律宾、越南等地,荷兰在智利的南部,分别建立了类似南繁功能的试验站点。

南繁精神

“只争朝夕,甘于吃苦,不惧失败,勇于创新,让生命在追赶太阳中延伸”,这就是南繁精神。

以三亚为中心的南繁基地,具有全国绝无仅有的光温资源优势,得天独厚。袁隆平院士告诉记者,一个新的农作物品种的选育一般需要8~10代,在内地,冬季不能从事大田科研生产,一年只能完成一代,育种周期为8~10年;而在海南南繁基地,一年可以完成2~3代。因此,内地的品种选育,冬季到海南来增加1~2代,整个周期可缩短为3~5年。这就是南繁加代的优势,缩短了育种周期。

吴明珠院士30多年来,在吐鲁番、三亚间穿梭选育哈密瓜种子,一年完成3~4个“世代”的育种试验,这等于1年当4年用。她笑呵呵地说:“这样算来的话,我已活过了150岁哟!”

为了加快南繁育种速度,袁隆平、吴明珠、李登海……这些在共和国农业发展史上立下赫赫功勋的英模人物,每年在南繁的田间地头都要劳作半年之久,他们身上体现出了“只争朝夕,甘于吃苦,不惧失败,勇于创新”的精神。

记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在三亚的南繁指挥部大门两边看到的“春联”写得很有气势:用天涯地利育新种丰产丰收,调西域精兵搞南繁兴农兴国。横批是:时空穿越。

福建省在三亚的南繁指挥部大门两边的 “春联”则是:偏爱南繁勇闯千重关,不惧“难烦”敢行万里路。横批是:鸿鹄之志。这些“春联”充分展示了南繁人敢闯敢试、敢于胜利的精神境界。

甘于吃苦,几乎是每一个参与南繁的农业科研工作者的真实写照。袁隆平院士说,20世纪60年代到三亚搞育种时,借住在黎族村民家中,早上下田,中午饭就带两个馒头,一壶水管上大半天。中午时分,直射的太阳格外火辣,但此时却是观察水稻和各种农作物扬花的最佳时期,育种人员头顶烈日,一边观察,一边作记录,因虚脱昏倒在农田的事不时发生。那时,一个月250 g肉,营养严重不足,但精神世界很丰富。不断的新品种的试验,让人充满了希望,也就是苦中有乐。

30年前,谁也不会想到出产在祖国北方的哈密瓜,可以种植到祖国的南方。吴明珠院士,一个与甜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名字,正是她,把新疆的哈密瓜南移种植到了海南,还创新了无土栽培。

吴明珠院士告诉记者,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50多年前的三亚、陵水一带,农民生活非常贫穷,交通条件也很落后。“科研人员来了后,大多是临时租用当地农民的茅棚和土地进行 ‘南繁’,也有的自己搭木棚居住。”

吴明珠院士回忆:“我们日常生活用的油、米、菜等,都是从新疆‘背’过来的。”她告诉记者,当时,三亚、陵水一带老百姓没有种菜的习惯,种的大多是甘蔗、木薯和热带水果。吃蔬菜全依赖当时部队上使用的压缩蔬菜。

住的条件也很简陋。吴明珠院士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当时农村卫生条件差,厕所也就是用树枝、芭蕉叶等围起来的小棚子,对于女科研人员来说,上厕所是个非常头痛的问题。

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71岁的研究员欧阳本廉20世纪70年代就到三亚选育棉花新品种,他选育出的6个品种适应性强,籽棉的平均产量达400 kg/667 m2以上,增产10%。

在新疆农业大学南繁的棉田里,70岁的实验员冯万发拉着记者细看那银白色的棉桃时,就像瞧着自己的孙儿一样。这位在南繁棉田里埋头躬耕了20多载的实验员,为育种教授们做了数不清的辅助工作。

不惧失败,勇于创新,是南繁人最宝贵的品质。在三亚城郊的一片稻田里,记者见到了来自湖南益阳市的藏曙、藏皓和藏时健三兄妹,其中48岁的藏曙于20世纪90年代在洞庭湖捕鱼抓虾时,迷上了杂交水稻。他的想法是,洞庭湖里有一种叫菰的植物能结出菰米,而且菰的穗长70~80 cm,水稻的穗仅20 cm左右,要是把菰和水稻杂交,那么水稻的品质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为了这一想法,藏曙在洞庭湖边安营扎寨,摆弄上了菰稻杂交。藏曙的执著,耗费掉了家中的积蓄,他的母亲唐运清,这位70多岁的老人理解儿子的心愿,不仅拿出积蓄支持儿子,还动员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的女儿藏皓、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的小儿子藏时健把辛苦经营起来的玻璃钢公司作价90万元转让出去,用来支持哥哥的事业,三兄妹来到海南进行菰稻的新一轮杂交培育。

来“南繁”的农业专家,不仅能吃苦耐劳,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006年3月21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我国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杨仁崔,由于长时间连续工作,在南繁基地突发脑溢血,永远地离开了他最钟爱的事业。杨仁崔先后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其中有6项居国际领先水平。

“工作不干完不能歇!”这是吉林农业大学南繁育种专家陈学求教授生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2004年2月,陈学求教授带病坚持“南繁”,因病永远“睡”在了这片他一生挚爱的热土上。陈学求是马来西亚归国华侨,他1970年开始到三亚从事南繁工作,在国内首次创造了高粱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的高粱品种“吉农101”获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根据陈学求教授生前的愿望,他的一半骨灰撒在了三亚附近的大海,另一半埋在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三亚南繁基地上。

南繁引力

南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日前,记者从南繁植物检疫站获悉,美国的先锋种业、墨西哥的圣尼斯公司等8家全球种业巨头,纷纷在三亚、乐东、陵水一带租地,开展玉米、蔬菜、稻谷等农作物种子的繁育工作。

在乐东黎族自治县利国镇塘村,有5.33 hm2地播种200 kg玉米种子,属于甘肃敦煌先锋良种有限公司。该公司背后是美国先锋种子,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种子公司。

在三亚市凤凰镇的羊栏,有片约6.67 hm2的玉米繁育基地,属于北京新千年丰瑞农作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表面上看,这家公司不特别,但细查之后,记者发现该公司的背后是美国的孟山都公司,是全球排名第二的种子公司。

在乐东县利国镇的官村,有约3.33 hm2蔬菜种子繁育基地,属于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隆化分公司。先正达种子公司来自瑞士,是全球排名第三的种子公司。

“近几年来,国际种业公司看好中国市场,纷纷进驻南繁基地。”南繁植物检疫站有关负责人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国际种业排名前十强公司已有8家在三亚、乐东、陵水等地多个地方开展种子繁育。

除上述几家外,还有法国的利马格兰种子公司 (全球排名第四)、墨西哥的圣尼斯种子公司 (全球最大蔬菜种子公司)等也进驻南繁。据了解,这些国际公司多数不是直接进入南繁基地,而是采取合资等形式与中国的种业公司合作。如山西利马兰特特种谷物有限公司、圣尼斯种子北京有限公司、辽宁铁岭先锋种子研究公司等。

“三亚、乐东、陵水等地,气候条件独特,是种子繁育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圣尼斯种子北京有限公司南繁负责人陈哲红说,他们充分利用南繁条件,加大投入,选育更多蔬菜良种,满足中国和国际市场需求。

海南长夏无冬,有利于种子、种苗快繁培育及选优劣汰。每年冬春季节,全国有 5000多名育种专家,从事繁种和制种工作。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推广的 500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中,80%都经过南繁选育或加代。

“三亚、乐东、陵水一带的光温条件,可以把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周期缩短50%。在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南繁的作用和地位不可替代,国际种业巨头进驻南繁基地是必然现象。”三亚南繁科学院院长李劲松说,国际种业巨头进驻南繁,将把先进的理念、技术和新品种引进海南,加速“南繁”建设世界级种子硅谷的进程。

南繁困境

南繁是我国农业科研与种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在国家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和种业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尚未形成适合南繁发展的战略环境,南繁缺乏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系统建设。全国政协委员林方略建议,从国家层面研究编制南繁规划,增强南繁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与服务能力,将南繁区建成国际水平的种业高新区。

目前,海南有南繁育种科研用地约 2667 hm2,南繁制种生产用地约1.33万hm2,但对南繁生态安全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良好的投融资通道。南繁科研与试验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资源调配不均衡。

林方略建议,推动发展南繁产业立法。建议制定《南繁组织机构代码登记管理办法》《南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南繁育制种生态安全保护条例》《南繁种子种苗进岛出岛管理条例》《南繁种子种苗检验检疫条例》《南繁从业人员退税奖励办法》等法律法规。

“建议国家给予配套政策支撑,支持海南发展南繁育制种产业。”林方略表示,可以通过构建省部共建体制,创新南繁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南繁基地作为农业科研和种业产业化试验特区。同时,要支持南繁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扶持海南省建设 “海南国家南繁研发中心”、“南繁新品种评价和展示中心”、“南繁转基因环境安全释放与试验评价基地”等。

“可以通过机制创新,扶持南繁单位在海南建立国家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种业创投与产业中心、国家农业技术转移与合作国际中心。通过省部共建,在海南建成 2667 hm2高标准南繁科研试验基地和配套科研实验设施。”林方略认为,可以通过举办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论坛、全国水稻新品种展示会和海南国际花卉展示会等,推动建设南繁创投公司、国家种业交易中心和热带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将南繁基地打造成国家重要的农业合作与交流基地。

如何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为南繁产业化提供资金支持,林方略建议,政府扶持设立南繁产业创投基金,鼓励多渠道融资,成立南繁创投股份制有限公司,吸引全国农业龙头企业入股,承担产业化项目。还可以引导产业资本进入,充分利用南繁群聚优势,打造种业科技商务平台,改变科研、生产、经营相脱节的状况。

南繁设想

海南拥有发展现代种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是我国重要的南繁育种基地。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博鳌农业(种业)科技创新论坛上获悉,南繁育种产业已列入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以南繁种业为主题的三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科技部批准设立,今后将打造成全国名副其实的种业“硅谷”。

为整合优化现有南繁资源,在海南省政府大力支持下,三亚市成功申报 “海南三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园区建设内容已列入海南省“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省内六大重点科技园区和科技平台建设内容,也被列入海南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该园区总体功能定位有中国种业科技创新论坛与良种展示平台、国家南繁科研实验公共平台与技术创新基地、国家种业公共服务平台与生物安全检测平台、种业国际交流合作与技术转移、南繁科研试验与品种选育、种子产业化基地、航天繁种研发基地等7大功能,园区规划总体规模约1.43万hm2,分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在此基础上辐射至全国,使其成为我国种子“硅谷”。

据悉,三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期重点建设项目 “海南国家南繁研发中心暨海南国家南繁育种公共服务实验平台”已经开工建设。

猜你喜欢

南繁三亚种业
三亚学院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南繁基地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①
奉献南繁 讴歌南繁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管理利用好江苏南繁基地的再思考
An Analysis of Zhuang Language Policy in Guangxi
被惯坏的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