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田径课“边缘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3-10-20任天平
任天平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1],并连续出台关于学校体育方面的文件,为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做出了不懈努力。从各级学校所执行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大学生所测试的内容统计中不难看出,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相关的重要指标均为田径运动项目。评价学生耐力素质是1 000米跑 (男)、800米跑(女);评价学生投掷能力是掷实心球;评价学生跳跃能力是立定跳远;评价学生速度素质是50米跑等都属田径内容教学范围。由此可见,田径内容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中占有较大的权重,对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的贡献率不容置疑,理所当然应该成为高校体育课程的首选教学内容。然而,随着选课制的实施和推行,学生有权选择体育课课程,绝大多数人不再把田径课程当作体育教学的学习内容,使田径教学失去了往日的主导地位,给田径教学带来了空前的冲击[2]。高校体育出现了“田径课程现象”,即田径、体操等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体育课程中从主流体育课程的地位滑向高校边缘体育课程的地位,或者从强势转向弱化甚至消失的现象。全国各地很多高校相继暂停或者停开了田径选项课,田径内容教学在高校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体育课程田径内容教学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处境。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我国18所高校、50名体育专家和8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登陆中国知网、维普网等电子期刊查阅资料,收集了与高校田径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章408篇其中优秀硕士、博士论文20篇,查阅了与本研究方向相关书籍30本进行研究,以掌握本方向最新研究成果。
2.问卷调查法
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需要,依据课题拟定具体的调查指标,分别设计了针对专家、学生不同的调查问卷,发放专家问卷50份、学生问卷800份。
(1)问卷的效度。为检验学生问卷的信度,对调查问卷采用“测量——再测量”方法,求稳定性系数。2012年4月10号从40名河南大学英语专业大一和大二本科生中开展预调查,30天后又重新对这40名本科生进行再调查。通过两次调查数据,计算出二者的相关度:R=0.88。这说明两者存在高度相关关系,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2)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采用专家问卷测评法。在国内18所高校选定50名专家,针对学生问卷、专家问卷Ⅰ (体育课程未开设田径内容教学)和专家问卷Ⅱ (体育课程开设田径内容教学)三份问卷分别制作评定表,按非常有效、有效、一般、较差和非常差五个等级,在2012年3到4月,分别到18所高校,请有关专家评定调查问卷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3.专家访谈法
2012年3到4月,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任务,详细编制了专家访谈提纲,就高校体育课程田径内容教学的一些问题走访了高校有关的体育专家和体育院系的主管领导。
4.数理统计法
问卷的信度运用SPSS11.5进行相关性检验,对问卷的其他数据运用EXCEL进行常规统计处理。
5.逻辑分析法
对获得的相关资料和问卷调查的内容,运用逻辑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认真的比较、归纳、分析与综合,以阐明和总结本课题的研究观点。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体育课程田径内容的边缘化现状
1.体育课程田径内容开展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在18所高校中,只有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一所院校的非体育类体育课程中有田径内容的教学,学生以自然教学班为主,教务处根据自然班级人数实际情况进行微调,以保证每个教学班人数基本相等 (40人左右),田径内容教学共36学时,安排在新学年的第一学期,主要内容有短跑、中长跑、跳远、双手抛实心球等。其余的17院校体育课程中均没有开设田径内容的教学,且未开设年限都在四年以上 (见表1)。目前这种状况说明高校体育课程田径内容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边缘化现象。
2.田径教师改教其他运动项目情况
调查显示,18所高校体育课程开设田径内容的学校只有1所——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非体育专业的新生每年只够开设6个班级,平均每年只有4名田径教师在从事非体育专业体育课程田径内容教学工作。统计结果表明,仅有3.4%的田径教师仍在教授体育课程田径内容,而96.6%(个别教师带学校田径高水平训练队和体育专业的田径课)的田径教师为了生存,被迫放弃自己的专业,改教体育课程的其他内容,因此田径教师资源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流失与浪费现象。
表1 18所高校是否开设田径内容及开设内容情况统计表
3.体育专家对田径内容边缘化的态度
经专家调查得知,国内专家对高校体育课程田径内容教学的呼吁非常强烈,专家一致认为经过短暂的低谷之后,田径内容教学绝不会从高校体育课程中消失。王崇喜先生说得好,即便是足球也不是人人都喜欢,即便是长跑,也未必人人都厌烦,离开了具体的人、时间、地点讲哪个项目趣味性强,显然都是无稽之谈。现在这种状况也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不喜欢田径运动,田径运动本身有健身的价值也有其魅力,主要是由于教学方法和认识的局限性在一定时期内使其暂时失去其应有的地位。
(二)高校体育课程田径内容边缘化的成因
1.学生因素方面的原因分析
调查学生中不喜欢体育课程原因中,有30%的学生不约而同的选择自身条件差,难以完成部分项目的技术;26%的学生选择田径课程太苦太累;15%的学生选择田径课单调乏味。由此看出,学生的身体素质原因也是影响高校体育课程田径内容教学的一个原因,他们信心不足,患得患失,怕影响学习,怕考试不及格,缺乏拼搏精神。
2.教师因素方面的原因分析
从专家访谈的结果来看,田径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制约田径内容教学的一个因素。教学内容没有突破,教学方法手段没有创新,教学评价单一。在体育课中忽视了健身教学内容,没有让学生理解田径运动健身的重要意义,同时又由于教材的局限性,使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单一、缺乏新意,教师革新、转换田径课教学内容动力不足。
3.学校课程设计因素方面的原因分析
选课制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爱好选择体育课程教学项目,体育教学部门根据学生不同项目的选择,安排具有较高专项教学能力的教师进行授课,或是挂牌授课的教学形式。但随着选课制的实施和推行,学生有权根据自己兴趣、喜好选择体育课教学项目,绝大多数人不再把田径内容教学作为体育课程的学习内容,使高校体育课程田径内容教学失去了往日的主导地位,给田径教学带来了空前的冲击。
4.田径课教学因素方面的原因分析
高校体育课程田径内容教学过去延续传统的竞技项目为主的“三基”教学模式,侧重以技术教学为主,而忽视健身教学。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和对各项技术动作的理解程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掌握运动技术比较困难,从而影响田径内容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田径内容选择的不合理性导致学生不想上田径内容,进而导致高校体育课程田径内容边缘化现象。
(三)高校体育课程田径内容边缘化的对策
(1)推行“3+1”即“选学+必学”相结合的选课模式对策。体育课程田径内容教学应该在高校以“3+1”即“选学+必学课”的形式存在。学生在两年4个学期的体育课程当中,学生选课的时候,可以选择开设的任何项目,但必须同时选修一个学期的田径课程。也就是每名同学在4个学期的体育课程当中,至少选择一次“田径课”作为学习的内容,这就需要学校相关领导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学校应该多宣传,重塑体育课程田径项目的形象,保证体育课程田径内容教学的正常进行,使田径专项教师感受到学校对田径课程的重视,从而增强他们工作的信心;另一方面,完善学校的选课制度,体育课程田径内容选择人数少的问题确实存在,但学校不能因为选的人少而取消这门课。所以学校完全可以规定学生在2年的必修体育课程 (144学时)中,必须有一个学期选田径内容 (36学时)且与学生的学分及奖学金等各种奖项挂钩,这样可不同程度地刺激学生的兴趣。
(2)高校体育课程田径内容边缘化的学生对策。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入手。例如:经常组织学生观看田径比赛,以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田径俱乐部或者社团,请优秀运动员、教练员来参加讲座,普及田径健身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使学生有参与到田径项目的运动中来愿望,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身体条件也是形成高校体育课程田径内容边缘化的原因。学生认为“自身条件差,难以完成部分项目的技术”从而信心不足,患得患失。我们应该因势利导,提示学生意识到身体条件差是锻炼的契机,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不应该选择逃避。
(3)高校体育课程田径内容边缘化教师对策。高校田径教师情况统计表明,田径教师年龄结构偏大,40岁以上的教师占60.9%;学历水平偏低,研究生学历的田径教师占5.4%;职称结构偏低,教授职称的田径教师占13%。因此,领导要鼓励年轻的田径教师继续深造,提高他们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实践能力,改变目前教学模式,变换教学方法与手段,在上田径课时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采取多种手段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感到不枯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提高田径课的质量与竞争力。
(4)高校体育课程田径内容边缘化实施对策。田径课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手段缺乏多样化、上课模式程序化,体现出田径课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的不足等特点,这些都是目前高校田径课普遍存在的问题。田径课技术学习多采用“注入式”教学,没有从内心层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田径课教学必须注意讲课内容的实用性。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学生也愿意上实用性强的内容。所以我们在课程安排上需要依据教学大纲,又要着眼于现实社会的需求[4]。例如:在学生思想上最抵触的长跑环节可设计成跨越障碍、野外生存、越野跑以及定向越野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兴趣,轻松地达到我们课程教学目标。因此,应该迎合学生的一些想法,增加相应的内容教学。特别应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身提高幅度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以减轻身体素质较差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高质轻负”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对参加田径运动的兴趣。
三、结 论
(1)高校体育课程田径内容呈边缘化现象,调查18所高校只有一所院校——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非体育专业)体育课程开设田径内容,高校田径教师资源和场地器材资源存在极大的浪费现象。
(2)高校体育课程田径内容边缘化的成因,表层原因是学生不喜欢田径内容,深层原因是高校体育选课制度及传统的田径教学实践环节出了问题。针对高校体育课程田径内容边缘化现象,本研究提出了高校应推行“3+1”即“选学+必学”相结合的选课制度。
(3)培养学生学习田径兴趣、增强学生自身锻炼意识;采用“走出去,学进来”以及“请进来,集体学”的办法,提高田径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学校有关领导要加大对田径健身价值的认识,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学校选课制度;改革教学方法、增加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评价指标,给学生营造一个“高质轻负”的学习环境。
[1] 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 [Z].教体艺 [2006]6号.
[2] 孙德友,单涛.高校选课制对田径教学的冲击与应对 [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20(3):61-62.
[3] 韩天舒.关于田径课程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生存空间的分析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0(2):72-74.
[4] 时金钟.高等体育院校田径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对策 [J].体育学刊,2005,12(5):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