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品位胶磷矿新型捕收剂的浮选性能
2013-10-20罗惠华汤家焰李成秀陈炳炎张泽强池汝安
罗惠华,汤家焰,李成秀,陈炳炎,张泽强,池汝安
(1.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3.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0 引 言
目前,中低品位难选胶磷矿的选矿方法以浮选方法为主,高效能的浮选药剂是实现“贫、细、杂”矿物选择性分选的关键因素.低毒、低成本的浮选药剂已成为未来浮选药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磷矿浮选捕收剂研制的趋势是多官能团化、官能团中心多样化、聚氧乙烯基化、异极性即两性化、弱解离或非离子化以及混合协同化[1].磷矿浮选常采用动植物脂肪酸(皂)类捕收剂,但该类型捕收剂存在熔点高,在矿浆中溶解度小、分散性差等缺点.因此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往往进行加温浮选[2],以提高脂肪酸类捕收剂在矿浆中的分散,从而利于矿物表面与药剂接触.浮选加温必然增加选矿厂的能耗,同时降低了捕收剂的选择性[3].所以,如何实现磷矿常温浮选一直是选矿界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实现磷矿常温浮选途径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对脂肪酸类捕收剂进行改性,药剂的改性工作主要分合成和复配两种.笔者通过脂肪酸原料的选取,气相色谱分析以及酰胺化和复配技术[4],研制出常温下溶解性好、分散性好,捕收性、选择性强的高效浮选药剂,用于中低品位胶磷矿的浮选,获得了较好的选矿效果.
1 试验的矿样与仪器设备
1.1 试验的矿样性质
试验样品来自瓮福白岩矿区,属于沉积型硅钙质磷块岩.其中主要矿物为磷灰石、白云石、石英(玉髓)、水云母、少量硫化物,方解石、褐铁矿、炭质等碎屑矿物.根据X射线荧光光谱,矿样的主要元素分析见表1.
表1 试验矿样元素分析表Table 1 Element analysis of test sample
1.2 试验设备及仪器
磨矿机:XMB-67型200×240棒磨机
分样机:XSHF-2-3湿式分样机
浮选机:XFD3-63型单槽浮选机
过滤机:XTL2Φ260/Ф200多用水环式真空过滤机
烘箱:101-4A型电热鼓风干燥箱
2 浮选药剂的合成与复配
通过脂肪酸原料的选取,气相色谱分析以及不同碘值脂肪酸皂化后的浮选性能研究[4],根据浮选效果的比较,筛选出高碘值(碘值为135)的棉油脂肪酸为高效浮选药剂的主要原料,其组成见表2.
表2 碘值135棉油脂肪酸组分Table 2 Composition of the iodine value 135cotton oil fatty acid
在此脂肪酸中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其碘值高,在碳链结构中双键、三键不饱和键数目多,作为捕收剂其选择性、分散性比其他脂肪酸要好[4],但是如果直接皂化后作为捕收剂使用,仍然存在选择性差、分散性差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对其改性,在其结构上引入其他极性基团,以提高其选择性,同时添加表面活性剂作为增效剂进一步提高其浮选性能.在脂肪酸分子中引入酰胺基团,即将脂肪酸酰胺化,酰胺键的存在,使脂肪酸在较广的pH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分散性、以及增溶、增稠、润滑作用[5-6],同时将酰胺化后的药剂复配一种聚氧乙烯醚类的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基团具有一定的亲水性,且亲水极性基团带有一定的负电荷,从而具备配伍性和分散性,从而使脂肪酸类阴离子型捕收剂在水中的分散性提高,更容易与矿物表面发生作用[7].同时聚氧乙烯基团含有的醚基能与水形成氢键,不但能增加捕收剂在水中的溶解性还能提高其对矿物的选择性.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浮选条件试验
胶磷矿正浮选是在碱性矿浆介质中,在各种药剂的综合作用下,通过抑制脉石矿物、浮选磷酸盐矿物,从而达到矿物分离的过程.矿物的单体解离是实现目的矿物和脉石矿物有效分离的基本条件,如果磨矿细度较粗,将导致矿石解离不够充分,而无法进行有效分选;磨矿细度过细,则导致泥化程度严重,增加了分选的难度.药剂也是影响浮选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以一种阴离子型脂肪酸(皂)类为捕收剂其用量为2.0kg/t,采用一次一因素的试验方法研究了磨矿细度,碳酸钠、水玻璃对浮选的影响,试验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最终确定磨矿细度-0.074mm 79.83%、碳酸钠用量为5.0kg/t、水玻璃用量为2.0kg/t的药剂制度.
图1 浮选试验原则流程图Fig.1 The flow chart of flotation test
3.2 合成药剂浮选性能试验
以碘值135的棉油脂肪酸作为原料[4],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合成酰胺化脂肪酸(皂)捕收剂,命名为 H-02.在磨矿细度-0.074mm 79.83%,浮选温度为20℃,浮选所用的药剂为碳酸钠、水玻璃,其用量分别为 5.0kg/t、2.0kg/t、充气量120L/h的条件下,分别研究碘值135的棉油脂肪酸与合成捕收剂H-02的浮选性能,试验流程如图1,试验结果如图2.
图2 浮选药剂用量试验结果Fig.2 The test results of reagent dosage of flotation
从试验结果来看,合成药剂的浮选回收率明显高于未酰胺化的脂肪酸(皂)捕收剂的回收率,随着H-02捕收剂用量的增加,回收率随之增加,当合成药剂的用量为1.8kg/t时回收率仅为82.92%,只有用量增加到2.4kg/t时,回收率才达到93.21%,而且尾矿品位最低也有14.76%,损失率较高.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回收率,降低尾矿品位,在合成的浮选药剂中复配一定量聚氧乙烯醚类OP-10表面活性剂,进一步改善捕收剂的浮选性能.
3.3 复配药剂浮选性能试验
在磨矿细度为-0.074mm 79.83%的条件下,碳酸钠,水玻璃用量分别为5.0kg/t,2.0kg/t,低充气量60L/h,研究了表面活性剂OP-10对合成药剂浮选性能的影响,由于表面活性剂OP-10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因此采用较低的充气量,充气量为60L/h.复配后捕收剂用量为2.0kg/t.试验结果如图3.通过上述试验,可以看出随着复配比例提高,回收率提高,在比例为100∶15(质量比,下同)时,回收率可以达到94.04%,尾矿品位为10.83%.因此选择复配比为100∶15,命名为EM-03.研究了EM-03用量对浮选指标的影响,试验药剂制度及试验流程见图1,试验结果见图4.
图3 OP-10与H-02不同复配比试验结果Fig.3 The test results of OP-10and H-02different compound ratio
图4 捕收剂试验用量结果Fig.4 The test results of collector dosage
试验结果可知:随着EM-03用量的增加,精矿回收率呈上升的趋势,高用量的捕收剂使精矿品位降低,在捕收剂用量为1.5kg/t时,正浮选的尾矿品位小于10%,且选矿效率最高,EM-03用量为1.5kg/t,回收率达到95%以上.
3.4 捕收剂EM-03正反浮选流程试验
通过一次一因素的开路流程试验,确定正浮选采用一次粗选工艺流程,捕收剂EM-03为分段加药,第一次添加1.0kg/t,第二次添加0.5kg/t,浮选温度为20℃,反浮选为一次粗选一次扫选,粗选硫酸用量为7.0kg/t,抑制剂ST-4为0.5kg/t,不添加捕收剂,扫选硫酸用量为1.0kg/t,进行闭路试验,试验流程图如图5,试验的结果见图6.
在磨矿细度为-0.074mm 79.83%,采用正反浮选工艺,正浮选一粗联合反浮选一粗一扫中矿顺序返回,正浮选碳酸钠用量为5.0kg/t,水玻璃用量为2.0kg/t,EM-03用量为1.5kg/t,反浮选粗选添加硫酸7.0kg/t,抑制剂ST-4 用量0.5kg/t,扫选硫酸用量为1.0kg/t.可以得到含P2O530.12%精矿,产率为71.20%,P2O5回收率为92.90%.
图5 浮选闭路试验流程图Fig.5 The flow chart of closed-circuit flotation
图6 数质量流程图Fig.6 Quantity-quality flow-sheet
4 结 语
a.碘值135的脂肪酸中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其碘值高,在碳链结构中双键、三键数目多,导致其在磷矿浮选过程中的选择性、分散性较好.
b.碘值135的脂肪酸经过酰胺化和复配15%的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时,提高脂肪酸对磷酸盐矿物的浮选性能,在常温下,保证较好选矿指标的同时,降低了捕收剂的用量.
c.在磨矿细度为-0.074mm 79.83%,采用正反浮选工艺,正浮选一粗联合反浮选一粗一扫中矿顺序返回,正浮选碳酸钠用量为5.0kg/t,水玻璃用量为2.0kg/t,EM-03用量为1.5kg/t,反浮选粗选添加硫酸7.0kg/t,抑制剂 ST-4用量0.5kg/t,扫选硫酸用量为1.0kg/t.可以得到含P2O530.12%精矿,产率为71.20%,P2O5回收率为92.90%.
[1]朱建光.1999年浮选药剂的进展[J].国外金属矿选矿,2000(3):4-5.ZHU Jianguang.The Development of Flotation Reagents in 1999[J].Metallic Ore Dressing Abroad,2000(3):4-5.(in Chinese)
[2]李冬莲,卢寿慈,谢恒星.磷灰石常温浮选溶液化学的研究[J].矿冶工程,1999,19(1):35-37.LI Donglian,LU Shouci,XIE Hengxing.Solution Chemistry in Flotation of Apatite at Normal Temperatures [J].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1999,19(1):35-37.(in Chinese)
[3]李干佐,李方,汪汉卿,等.表面活性剂的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6,17:1446.LI Ganzuo,LI Fang,WANG Hanqing,et al.The Application of Surfactants[J].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1996,17:1446.(in Chinese)
[4]罗惠华,汤家焰,李成秀,等.胶磷矿选矿中不同植物脂肪酸的常温浮选性能[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3,35(1):17-20 .LUO Huihua,TANG Jiayan,LI Chengxiu,et al.Flotation Performance of Plant Fatty Acid on Collophanite at Normal Temperature[J].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2013,35(1):17-20.(in Chinese)
[5]袁鹤吟.脂肪酸烷基醇酰胺的性能与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1989(1):21-25.YUAN Heyin.The performance and application of fatty acid alkylolamide [J]. China Surfactant Detergent and Cosmetics,1989 (1):2l-25.(in Chinese)
[6]袁鹤吟.脂肪酸烷基醇酰胺的性能与应用(续)[J].日用化学工业,1989(2):26-28.YUAN Heyin.The performance and application of fatty acid alkylolamide(continued)[J].China Surfactant Detergent and Cosmetics,1989(2):26-28.(in Chinese)
[7]罗惠华,汤家焰,李成秀,等.不同表面活性剂对改性脂肪酸捕收剂的增效作用[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3,35(3):30-33 .LUO Huihua,TANG Jiayan,LI Chengxiu,et al.Synergistic effect of surfactants on modified fatty acid collector[J].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2013,35(3):30-33.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