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血清胆红素、C反应蛋白水平关系的研究

2013-10-19河北省老年病医院050011王少颖刘翠青曹坚樊艳华王青青张丽华李净兵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3年22期
关键词:附表胆红素颈动脉

河北省老年病医院(050011)王少颖 刘翠青 曹坚 樊艳华 王青青 张丽华 李净兵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与心脏疾病及恶性肿瘤构成人类三大死因。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基本病因,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的部位,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1][2],是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胆红素作为肝胆及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指标在临床应用已久,但Stocker等首次论证了胆红素能发挥一种抗氧化的效果,能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3]。Schwe-rtner等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认为,低浓度的胆红素是冠状动脉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是敏感的炎性标志物。CRP升高提示动脉不稳定斑块和血栓的存在,预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几率增高,因此通过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关系的比较,寻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新的危险因素,降低斑块的发生率,可以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国内外有关动脉粥样硬化和胆红素、CRP水平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胆红素、CRP水平的关系,为防治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7月在河北省老年病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162例,男90例,女72例,年龄50~86岁,平均(63.67±8.90)岁。脑梗死的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修订标准,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入选病例排除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且全部病例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的检查结果,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

1.2超声检查和检测指标 全部病例颈动脉超声检测均由专人操作,使用飞利浦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L12-5)MHz。患者采用仰卧位,头偏向颈动脉检查的对侧,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常规检查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动脉膨大至分叉(BIF)、颈内动脉(ICA)。记录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斑块发生部位、厚度、长度及狭窄程度。动脉斑块诊断标准:局部隆起,增厚,向管腔内突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2mm。

1.3实验室指标测定 禁食12h后清晨取空腹肘静脉血,测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以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将各项检测指标结果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分析,所有变量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均数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的年龄构成、性别比例、血脂、血糖水平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斑块组中TBIL及IBIL水平明显低于无斑块组(P<0.05),且斑块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见附表1、2和3。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直接发病原因,亚洲人群中3/5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全身血管多发的疾病,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部位,在我国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

目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研究很多,除传统危险因素以外,近年的研究发现,血清胆红素降低和C反应蛋白升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胆红素是亚铁血红素在血管内的一种主要代谢产物,由胆绿素降解而成。

新近研究表明[6][7],胆红素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较低的血清胆红素则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而C反应蛋白是一种反映各种急、慢性炎症的指标蛋白,C反应蛋白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展及血栓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呈负相关(P<0.05),而血清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呈正相关(P<0.05)。

低水平胆红素及高水平C反应蛋白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可能是:①研究表明[3][8][9],血清胆红素是人体内最丰富的内源性抗氧化剂,是人体血清中最主要的抗氧化成分,且生物化学研究结果显示[10],它的抗氧化活性具有比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更强的抗氧化活性,更能有效捕获自由基,保护脂质和脂蛋白不被氧化,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其正常含量能有效抑制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进度、脂质中心大小,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②血清胆红素能防止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因此血清胆红素水平的降低可能造成血中氧化修饰LDL水平升高,而氧化修饰型LDL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③生理状态下胆红素升高伴有细胞微粒体血红蛋白加氧酶(HO)活性升高,而HO具有抗颈动脉粥样硬化功能[11]。这也可能为低水平胆红素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之一。④CRP水平可以反映循环系统中炎性细胞因子的量及活性[12]。

附表1 颈动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一般资料比较(±s)

附表1 颈动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一般资料比较(±s)

分组 斑块组(92例) 无斑块组(70例) P年龄 65.96±9.45 63.63±8.89 >0.05性别(男/女) 51/41 39/31 >0.05血糖 5.57±0.58 5.45±0.53 >0.05 TC 4.72±0.84 4.46±0.68 >0.05 TG 1.78±0.79 1.50±0.36 >0.05 LDL-C 2.75±0.68 2.77±0.65 >0.05 HDL-C 1.18±0.26 1.09±0.23 >0.05

附表2 颈动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血清胆红素比较(±s)

附表2 颈动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血清胆红素比较(±s)

注:*P<0.05两组间比较TB、IB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D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分组 例数 TB IB DB斑块组 92 14.79±7.41* 11.44±5.3* 3.35±2.62**无斑块组 70 18.69±6.45 14.98±5.77 3.50±2.31

附表3 颈动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s)

附表3 颈动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s)

注:*P<0.05两组间比较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显著性。

分组 例数 CRP斑块组 92 15.11±2.12*无斑块组 70 4.93±1.31

CRP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13]:①CRP可以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产生血栓前组织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②它具有与IgG和补体相似的调理和凝集作用,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节巨噬细胞摄入低密度脂蛋白,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促进粥样硬化的发展。③激活粥样斑块内的补体系统导致斑块不稳定,增强不稳定斑块的血管活性,在动脉硬化斑块中,CRP的mRNA含量是正常动脉中的10倍。CRP与配基结合,激活经典的补体激活途径,活化的补体成分能直接激活静止的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在内皮细胞中介导白细胞滚动、黏附和渗出,补体激活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参与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内凝血、调节血管紧张性、通透性等,即CRP通过激活补体途径参与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促进血栓形成[14]。④诱导黏附分子表达,如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细胞内黏附因子-1(ICAM-1)和E-选择素(E-selectin);此外,CRP还可通过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10(MMP-1,MMP-10)介导炎症和斑块破裂[15]。

综上所述,血清胆红素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C反应蛋白作为血清炎症标志物,两者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均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警指标,进一步预测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两者进行动态监测可作为判断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病预后的简单、方便的有效方法,但两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附表胆红素颈动脉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附表3 湖南省2018年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名单(二)
湖南省2017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名单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