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2年后由暖干转暖湿型气候变化及预测分析
2013-10-17潘华盛吴玉影
潘华盛,王 勇,邹 斌,吴玉影
(1.黑龙江省气象台,哈尔滨 150030;2.黑龙江省气象信息中心,哈尔滨 150030;3.龙口市气象局,山东 龙口 265700)
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与重视。全球变暖是目前气候变化的一个主要论题。近100多年来全球地面温度已升高0.3~0.6℃,其中11个最暖年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1-6]。黑龙江省是全国变暖幅度最大值区之一,近年来所发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日渐增多。1991、1994年严重洪涝和1998年嫩江、松花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2000~2001年、2007~2008年大面积严重干旱和水资源严重短缺,森林火灾的频繁发生;1985、1994年台风暴雨特别是2012年布拉万台风给人民生命财产、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7-12]。研究气候变化及预测,就是更好地掌握气候变化规律趋利避害,对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特别对农业、水利、生态环境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 降水变化分析
1.1 百年来降水多、少水时段特征
从图1可见,1909~2011年年降水回归方程趋势项系数来看,103a中降水趋势无大变化,在103a减少了15mm,平均减少1.5mm/10a。按5年降水滑动平均和采用u检验,将1917~1928年定为少水期;1929~1940年为多水期;1941~1954年为少水期;1955~1966年为多水期;1967~1982年为少水期;1983~1998年为多水期;1999~2011年为少水期。将各时段特征值列入表1。在多、少水期中,持续的降水多、少年份数≥12a;出现降水多时的年数≥8a(1941~1954年稍少水期除外),而且少、多水段极值基本在380~445mm、654~733mm。另从表1可见,多、少水时段持续时间平均为13.5a,而且1967年后多、少水时段持续时间尺度在13~16a。1999~2011年已经历了13a基本进入了降水转换周期,因此分析预测未来2012~2014年要开始转多水段,多水的频率要增多。
图1 1909~2011年年降水变化及5a滑动平均Fig.1 Annual precipitation of 1909~2011and 5amoving average
表1 多、少水时段特征值Table 1 Much、less water period characteristic values
1.2 周期分析
1954~2011年年降水小波分析见图2,年降水在长周期30a的变化中,多、少、多、少分布很明显1954~1966年为多水,1967~1982年为少水,1983~1998年为多水,1999~2011年为少水,2011年后多水已抬头。另外在14~15a周期变化中,2011年后多水趋势也开始显露。
图2 降水小波分析Fig.2 Precipitation wavelet analysis
1.3 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
近百年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见图3,近百年降水年代际变化基本为2升1降或2降1升,30年代降水均值达565mm。40年代降水下降,50年代降水上升,年代降水均值达569mm。而后又开始连续20a(60~70年代)降水呈大幅下降趋势,70年代降水均值达471mm,为近100a降水最少期。而后在80年代降水又大幅上升,年代降水均值达572mm,为近100a降水最多期。之后在90年代和本世纪10年代,连续20a降水呈下降趋势,但年代降水均值未达到上世纪70年代最低值。
图3 降水年代际变化Fig.3 Precipitation decadal change
综上可见,从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10年代已连续2个年代降水下降,因此本世纪从2012年开始降水应该将由少水转为多水。
1.4 转多水开始时间指标
历次转多水的统计见表2,从降水开始的第一年至第三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10%~20%或以上,定为多水段的开始年。因此2011年不应定为多水段开始,而从2012年开始转多水为宜。
表2 多水期开始第一至第三年降水Table 2 More water first to third years precipitation
年代际转多水指标见表3,开始第一至第三年降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10%~20%或以上,定为多水年代的开始年代。
表3 年代际多水开始第一至第三年降水Table 3 Decadal much water first to third years precipitation
综上,我省降水将从2012年开始,由少水段转多水段,时间尺度在13a左右。
2 黑龙江省2011~2050年逐年降水模拟预报
这一节引用文献 [13]部分结果。
2.1 对2000~2009年黑龙江年平均降水量距平模拟预报的气候态比较与检验
使用CCCma、Ccsr、Gfdl、Csiro和 Hadley海-气数值模式,采用GS排放情景 (CO2倍增+气溶胶)对2000~2050年,其中时段2000~2009年降水模拟预测来看,近10a降水模拟值往往很小,距平在1~3mm,与实况值均方误较大,因此不能直接使用模式作降水预报。考虑到动力模式系统的偏差,可以像短期预报模式解释适用的“MOS”方法一样,利用模式预报结果,选出模拟值与实际监测值无显著差异的通过u检验的,正相关系数大的 (见表4),预报较好的4个模式,分别是CCCma、Gfdl、Csiro和Hadley模拟结果作为因子考虑,构建成4因子逐年降水预报回归方程,如下:
其中Ysawf为年降水量距平预报值;a0=-17.9;a1=-2.6;a2=92;a3=40.8;a4=148.9;x1、x2、x3、x4分别为CCCma、Gfdl、Csiro、Hadley预报值;2000~2009年预报值与实况值拟合相关系数为0.70。
表4 2000~2009年10a平均降水量距平模拟值与实况值气候态比较Table 4 2000~2009 10aaverage precipitation anomaly simulated and real values of climate state comparison
2.2 2011~2050年逐年降水模拟预报
未来40a预报结果见图4。总的降水以稍偏少为主。从5a滑动平均来看,2011~2025年降水偏多;2026~2036年降水偏少;2037~2050年降水呈波动升降形势,趋于正常。从年代际变化来看(图5),在2011~2020年稍偏多一些,多不足10 mm;降水主要集中在2010~2019年中后期,2019年降水较常年多111mm。2020~2029年,降水明显减少,较常年偏少30mm,尤其是2027~2029年偏少近100mm,有干旱时段发生;2030~2039年,降水稍偏多一些,较常年多10mm左右;2040~2050年,降水接近常年值。40a累计降水偏少21mm,减少速率5.2mm/10a,较正常。
3 气温
3.1 气温变化特征
图4 2011~2050年逐年降水距平预报值Fig.4 2011~2050yearly precipitation anomaly forecast values
图5 2011~2050年降水预测年代际变化Fig.5 2011~2050precipitation forecast interdecadal variation
从黑龙江省年均气温1909~2011年共103a的气候变化来看,气温呈线性上升趋势 (图6),103a中上升2℃,平均上升0.2℃/10a。尤其是1988年以来气温大幅上升,1988~2011年的24a平均气温达3℃,较历年平均 (1951~2000年,50a平均2℃)提高了1℃。其中2007~2008年达到了近百年最高值为4.2℃,高于历年2.2℃。
图6 1909~2011年年均气温变化Fig.6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varies from 1909to 2011
在近百年的气温变化中共化分4个阶段,见表5。1942年前黑龙江省气温以偏低为主,1942~1955年有一较短时段的气温升高,而后1956~1987年有较长时段维持气温较低,1988年开始,1988~2011年气温大幅升高。未来高温时段将持续,但气温有所下降。
3.2 2011~2050年气温预测模拟
1999年利用CCCma、Ccsr、Gfdl、Csiro和Hadley海-气数值模式,采用IS92a,GS排放情景,对黑龙江省2000~2050年的气温进行了年、季的气候模拟预测。10a过去了,对5模式进行气候态检验,选取相关系数大的,均方误小的的模式,进行2011~2050年气温预测,模式产品输出的结果成为因子,进行回归计算,最终结果见图7。气温呈明显线性增高趋势,未来40a将升高1.4℃,在本世纪40年代增高更为明显。而在2024、2031、2047年前后也有几次的降温年。
图7 2012~2050年年气温距平模拟预测值Fig.7 2012~2050temperature anomaly prediction value
另从年代际气温2010~2050年年代际预测来看 (图8)。2010~2019年气温较上10a平均下降0.2℃;2020~2029年,2030~3039年,2040~2050年,气温一直上升,但在2040~2050年中上升放慢一些,较前10a下降0.1℃。
图8 2010~2050年年代际气温变化预测Fig.8 2010~2050predication decadal changes in temperature
4 干暖型向湿暖气候型转换的分析
4.1 气候变化干湿、冷暖综合分析
将1909~2011年的年温度、降水变化经5a滑动和趋势线见图9,明显划分为7个时段 (表6)。在103a中,基本上冷干有2段1909~1927年、1970~1982年,间隔44a;冷湿有2段1928~1940年、1955~1969年,间隔16a;暖干有2段1941~1954年、1999~2011年,间隔45a;暖湿仅有1段1983~1998年。看来上世纪80年代气候变暖后只有暖湿、暖干的变化。另外,从时段的转换有14a的周期,因此2012年后14~16a转为暖湿时期 (但暖的程度有些下降)。
4.2 2012~2050年干湿、冷暖时段预测
将温度和降水的数值预测按年代际结果给出见表7、图10,未来40a降水的形势呈多、少、多、少的趋势,即2011~2020年为暖湿气候;2021~2030年为暖干气候;2031~2040年为暖湿气候;2041~2050年为暖干气候。
表6 干湿、冷暖时段划分Table 6 Dry and wet,cold and warm periods
图9 干湿、冷暖综合Fig.9 Dry and wet,cold and warm comprehensive
表7 2012~2050年干湿、冷暖时段Table 7 2012~2050wet and dry,cold and warm periods
图10 2001~2010年实际值2011~2050年预测值Fig.1 0 2001~2010actual value and 2011~2050predictive value
5 结 语
通过对103a降水资料进行降水趋势、时段变化、周期、年代际、数值模拟等项分析表明,降水总趋势无大变化,多、少水共分7个时段,转换周期在14a左右;综合各项结果2012年将由少水型转为多水型。对温度变化分析同样采用以上方法,在103a中年气温上升2℃,尤其是1988年以来气温大幅上升,1988~2011年的24a平均气温达3℃,较历年平均提高了1℃。未来气温继续升高,但较1999~2011年段平均气温将有所下降。进行气温、降水变化的叠合,结果表明2012年后黑龙江省将由暖干型转为暖湿型。
[1]符淙斌,黄 燕.亚洲的全球变化问题 [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6,2 (1):97-112.
[2]J·Houghton(英).全球变暖 [M].戴晓苏,石广玉,董敏,等译.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3]林而达,李玉娥.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 [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
[4]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组.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丁一汇.中国气候变化—科学、影响、适应及对策研究 [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
[6]任国玉,徐铭志,初子莹,等.近54年中国地面气温变化 [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10 (4):717-727.
[7]潘华盛,张桂华,徐南平.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气候变暖的初步分析 [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3,8 (3):348-355.
[8]周秀杰,张桂华,潘华盛.黑龙江省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 [J].气 象,2004,30 (11):47-50.
[9]郑 红,郑 凯,张桂华,等.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灾害气候影响及减灾对策 [J].自然灾害学报,2003,12 (4):150-153.
[10]白人海.黑龙江省近50年干旱发展事实及分析 [J].黑龙江气象,2003.(1):9-14.
[11]云雅如,方修琦,王 媛,等.黑龙江省过去20年粮食作物种植格局变化及其气候背景 [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 (5):697-705.
[12]景学义,方丽娟,郭家林,等.黑龙江省暴雨的特征及天气学分类 [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 (1):53-58.
[13]魏 磊,潘华盛,郑 红.模式结果输出与统计方法结合预报黑龙江省2010~2050年降水变化 [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1,2 (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