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黑土建农场转行仍是农资人:访黑龙江通河县五谷信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邓磊
2013-10-16中国农资徐骞
□《中国农资》记者 徐骞
初见邓磊是在今年的8月,黑龙江连降暴雨,松花江洪峰过境,佳木斯市防汛形势严峻。来到通河县五谷信合农民专业合作社,邓磊正与仍从事农资经营的老朋友讨论汛情,在那场天灾中,通河县的水稻、玉米生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地最大的农资经销商间接经济损失接近500万。农资市场的不规范是经销商受损的主因。
赊销,是农资经销商的阿喀琉斯之踵。2008年大规模经济刺激以来,农资产业膨胀速度过快,产能扩张的后果是农资产品销售战进入白热化,在这个期间,制假售假、赊购赊销等现象开始抬头,邓磊审时度势后决定逐步退出农资经营,转而利用多年来建立的上下游人脉开始经营农民合作社。如今,在土地流转的大潮之下,他的合作社发展势头很好,在2011年时五谷信合生产的特色“山核桃油大米”就已经卖到30元一斤。邓磊表示,从农资经销转到合作社经营确实有市场方面的考量,但是最重要的因素仍是为实现个人理想。在他看来,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农资经营的商人,贸然退市转行并不可取。但是在新的形势下,无论是从规避风险还是从提高利润的角度来看,逐步进行产业链延伸、升级都是大势所趋。
事实证明,农民合作社的建立有助于实现农业稳产、保证粮食安全、保证农民的收入稳定。在灾害性气候中,有统一领导的合作社农民应对速度快、抗灾能力强的特点,在市场价格波动时还表现出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在邓磊看来,大型合作社与农资生产商直接交易,压缩减少了流通环节,在土地流转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农资流通商的身份必然会发生变化。现在的经销商在未来可能会成为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商、技术支持方或是生产方案提供商。合作社、生产大户与生产厂家直接对接,确定肥料的品类、含量以及数量;流通商则是负责运输和搭建交易渠道。农资经销商通过服务而非农资产品的价格差价获取利润是一个大的趋势,将会有一个长期转变的过程:即由产品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进步。
与通常印象中孔武有力的东北汉子不同,邓磊显得身形清瘦,举手投足间还带着些许文气。而就是这样貌不惊人的他,却有着做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龙头、建中国最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创中国最健康大米品牌的志向。邓磊的合作社在黑龙江不是资金最雄厚的一个,也不是控制耕地最多的一个,他手中真正的秘密武器是他在涉农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和经营高端产品的先进理念。在他的眼里,五谷信合应成为从土地到餐桌全程服务的提供者以及从生产到销售全程标准化管控的执行者。五谷信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定位于中高端产品的生产,并通过三个环节的严格管理打造精品农业。首先,是在种植环节上对种子、化肥、农药等投入品设立质量门槛,其次是在生产环节对产品的营养、口感进行控制,最后在销售渠道上主攻高端市场,目前主要面向京津唐、沪宁杭城市圈。
邓磊认为,与农资销售的资本快速循环不同,农业种植和农产品加工是一种长线投资,期待的是市场的长期回报,如果只着眼于短期利益、不去耐心塑造品牌,生意就很难做下去。相对于小农的粗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资金、技术和投入品控制上的优势很大,产量和利润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邓磊介绍说:“农民合作社种植、生产一体化的产业链在在产品线完整成熟之后利润将十分可观,这对农民来说肯定是有很大实惠的。如果有多家合作社进行联合或是合并,规模效益将更为显著。我相信在土地流转政策不断深入人心之下,这样的合作社会越来越多。这对于改变基层农业生产落后现状、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而言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