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巫教你讲故事
2013-10-14
从牙牙学语开始,我们的人生似乎都与交流沟通密不可分。
我们在婴幼儿时期,最常接触到的,是父母或家人给我们的循循善诱的讲述:那些不同的睡前故事、饭后故事、教育小故事……原本以为,讲故事不过是照本宣科,不过是信手拈来的拼凑字句。
著名儿童教育家小巫却告诉我们,“故事是人类成长的养分”。
故事的重要性,远远比我们过去所认知的多得多。
讲故事的传统来源于口述史。在原始社会,人们是通过故事——包括纪实故事、神话故事、史诗等等——来保存资料和传递经验的。人类文字出现之前,历史是靠讲述来记录的,教育也是通过讲故事来施行的。讲故事的人通过讲述,将故事变成人类生活的经验,听故事的人由此得到了启示,这也便是故事的教育意义。哲学家萨特说过:“人类一直是一个说故事者,他总是活在他自身与他人的故事中。他也总是透过这些故事来看一切的事物,并且以好像在不断地重新述说这些故事的方式生活下去。可以说,故事创造一种世界观,一种人生价值。”
当然,知道了讲故事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来学一学,如何讲述属于自己,并且适合自己孩子的故事。单纯的阅读或者是陪读方式,并不能够完全地达到讲故事的最好效用。而初为人父母的我们,又无法在非专业的行业中完成修炼,达到理想效果。
一直精心地在故事这一片园地中耕耘的小巫,通过博览群书,探究有关故事的理论,探索故事和孩子成长的关系,研究出了这项为孩子提供优质“心灵母乳”的工作的诀窍。过去我们总认为,抛开了书本,讲故事实在是太难了!
今天小巫却用事实告诉我们,讲故事不难,难的只是我们如何把对孩子的爱心用言语表达。我们只有用爱心来认真领会,用科学的方式来学习,才可以做到有艺术有特点地讲故事,把自己培训成一个故事大王,让故事陪伴着孩子成长,侧面地提供教育辅助,并提供孩子思想上的进步。
作者告诉我们应该做到“不依赖书本,帮助孩子形成内心图景,注重故事让孩子入睡的功能,讲故事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不要急于求成灌输知识,创造不同故事的环境和氛围,道具的配合,语气语调的讲究,做到儿歌、诗歌、歌曲的穿插”等方面。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特别的故事类型,是针对性的,具有教育辅助功效的。
比如,治疗性故事。
顾名思义,治疗性故事就是对孩子内心的苦闷、生活中的变化和波折,以及偶尔的失衡行为能够起到安抚、化解、治疗效果或者辅助治疗效果的故事。针对问题行为和状况,用故事来实施治疗,让失去平衡的行为和状况重归平衡。
类似的还有提升孩子气质的气质故事,开启智慧之门的教学故事,以及开拓思维的智慧故事……在这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无论是对色彩的分辨,还是绘图的辅导教育,甚至是数学以及地理的基础引导等等,都可以通过故事来做到。
当然,除了这些对故事的系统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手法外,小巫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别致的故事篇章。根据年龄段的区分,我们还能够加强亲子交流,把故事的魔力融入到最普通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真正地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我们可以一点点地按照书本的指引,从“先‘借后编”开始,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再“巧妙利用自身资源”让故事更贴合孩子的日常生活、普通行为举止,甚至到了后来,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来创新,来和他们一起编故事……在我们用温柔的语气,满满的爱心,根据孩子的气质,讲出一个个充满了乐趣,又能够让他们回味悠长的故事时,阅读这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