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油库钳工实训模块化设计应把握的四个关系
2013-10-11唐运军叶子兵
唐运军 叶子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76199部队 湖南 株洲 412005)
为了贯彻军队新时期建军思想,围绕主题主线,油料培训机构响应“加强高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技能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的要求,突出了学兵①实践能力培养的“首位”意识。油料专业技术兵油库钳工的培训,实习操作培训课时长,培训课目繁多,各课目之间衔接紧密,工序环环相扣,适合应用模块化教学。笔者结合几年来模块化教学经验,就油库钳工实训模块设计应把握的问题进行探讨。
巧妙组合模块内容,处理好“厚”与“薄”的关系
专业实训模块用“繁”则“厚”,就“简”则“薄”。 因此在设计实训模块时,应正确处理好“繁”和“简”、“厚”和“薄”的关系,达到去“繁”就“简”的目的。
因“教”取“材”,减小模块“厚度” 把所学专业内容全部集成一个模块不可取,也不科学,而是根据课程建设需要,取其一二,组合模块,减小模块“厚度”。就油库钳工教学而言,模块所用教材内容涉及钳工基础理论知识,涵盖了锯削、錾削、钻削、磨削、刨削、维修和装配等多种技能操作,把这些操作集中到一个实训模块显然不切实际。因此,设计实训模块时,选择符合油库专工职业标准和第一任职要求的内容,去繁就简,取其精华。
精心设计,简化模块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和计划,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识结构,利用聚类式模块、项目式模块和任务式模块等形式,分别设计出简单实用的单一项目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使模块变“薄”。针对油库钳工专业可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将一、二项操作设计为一个简易的初级模块,作为基础训练的初级内容。对于综合实训能力的提高,可设计综合多种操作的高级模块,作为晋级训练所用。
合理调整模块参数,把握好 “难”与“易”的关系
设计实训模块参数时,模块的广度和深度左右着模块的难度。广度越宽,深度越深,难度就越大。学兵大纲规定的实训课时内,恰当的广度、适当的难度和合理的深度是完成实训任务的重要因素,实训模块的难度直接影响实训质量的提高。因此,正确把握好实训模块的广度、难度和深度,是确保设计好实训模块的关键。
控制好设计实训模块的广度 实训模块的广度是指实训内容涉及的范围和领域的广泛程度,可以用基本操作的数量来量化。设计实训模块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提炼出本专业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技术或零件的知识点,加以整合,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在课程实施时用完成课程内容所需要的时间来量化,控制在本课程可比广度的范围内。油库钳工实训使用的《油库钳工》教材,内容包括钳工划线、锯削、锉削、钻孔、扩孔、攻螺纹与套螺纹、刮削等15种基本操作,装配和修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如果把如此繁杂的操作设计成一个模块进行实训,对学兵来说无异于囫囵吞枣,人为地增加了模块的广度。为了把握好模块设计的广度范围,笔者尝试如下方法:(1)以任务为引领,加强实训基本技能操作。以中心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兵完成日常工作任务为起点,设计实训模块。根据油库钳工工作实际,可把其中的一到二种基本操作构成一个模块,如将锯削、钻孔设计成一个模块;攻螺纹、套螺纹和铰孔设计成另一个模块。基于以后的任务需求,加强钳工基本功实训,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增强实训针对性。(2)以素质为目标,突出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在完成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在同一模块加入配合、研磨等课目内容,设计成高级模块。如工字镶配模块,集合了划线、锉削、钻孔和铰孔等基本操作,再加入配合公差的内容,课目内容增多,广度增大,对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增加了要求,以达到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
掌握好设计实训模块的难度 实训模块的难度由工艺要求和技术等级决定。因此,在设计实训模块时,根据实训规律,把模块难度控制在学兵可完成的范围内。油库钳工实训模块专业性很强,依据国家制定各种技术规范和标准,结合加工工艺水平和专业要求,难易程度设计由浅入深,呈现一定的梯度增加,不可无限制的拓展和提高教学要求。以钳工实训模块一、二(如图 1、图 2所示)中的钻孔为例,设计模块一、模块二中的钻孔难度逐渐增大,基本偏差要求 H13~H9, 逐级提高。平行度、平面度和垂直度的技术要求也是逐步增加。因此,在设定技术要求和难度等级时,应遵循科学规律,不可随便增减难度,如把钻孔的基本偏差由H13增至 H5,这样,学兵不但完不成实训任务,而且也达不到实训要求。
图1 模块一主示图(6小时)
图2 模块二主示图(4小时)
拿捏好设计实训模块的深度 实训模块的深度是指实训模块内容所需要思维的程度,可以用课程目标要求的不同程度来量化。在设计实训模块时,控制抽象思维的层次性,减少逻辑推理的多重性,把课程目标的难易程度控制在中等偏上程度,实训模块的深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对于油库钳工的初级实训模块,技术要求和难度等级停留在学兵能完成本模块的基本要求上,就是教员要求怎么做,学兵如何完成,以完成任务为主,不求过多的分析推理。高级模块(如工字镶配模块)的实训则适当加大抽象思维的层次性和逻辑推理的多重性,加强纠差纠错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实训的深度。
突出模块教学“主体”,解决好“教”与“学”的关系
在油料培训机构中,教学主体是学兵,突出学兵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突出理论模块教学中学兵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员“出口成章、出口得彩”,忽视教案、讲义的建设质量,照搬课本内容多,教员自己理解消化吸收的内容少,紧贴学兵实际的就更少了,理论授课效果不很明显。因此,突出学兵主体地位在理论模块教学中尤为重要。一是课前准备中体现学兵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准备阶段,吃透大纲精神,综合以往经验,考虑到学兵个体的文化差异,合理安排授课内容的难度,备课时突出主体意识。二是授课时突出学兵的主体地位。授课过程中,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互动问题,让学兵的脑动起来,手舞起来,嘴说出来,教员真正做到调动主体,以顺利完成理论模块教学。
突出实训模块操作中学兵的“主角”作用 在整个实训模块运作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兵的“主角”作用。教员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增强教员与学兵之间的互动性,千方百计地提高学兵“演技”,让学兵乐“学”、乐“演”,“演”好。 真正做到“学”“做”结合、“学”“用”结合。油库钳工在进行锯削作业时,教员先把锯削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写成小脚本,实训时先示范一遍,再请几个学兵根据示范学演一遍,组织学兵进行讨论,比较二种起锯方式的优劣,分析推锯的速度和力度大小,找出几个学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实训中让学兵自主操作,通过教员的“导”和学兵的“演”,体现出学兵的“主角”作用。
加强模块衔接力度,统筹好“教”与“训”的关系
在模块化教学方式下,可把模块为分理论模块和实训模块,两个模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重点突出油库钳工应知应会内容,构建理论知识模块。课堂讲授时,针对不同的知识模块融入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讲授实训模块中的理论内容,把实训用到的知识点和操作要领揉搓到课堂教学中,讲明讲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实习中,根据实训模块内容和技术要求,用课堂知识指导实习操作。将学兵分组进行练习,分配到不同的实习“工位”,在各个工位上,将书本内容与具体操作参数融为一体,实现“工学”对接。同时,充分发挥学兵的主观能动性、教员的组织管理和指导作用,促进两个模块紧密衔接,防止“教”、“训”脱节,使整个教学实训过程整体化、系统化。
实训模块化教学就是以模块为核心,围绕模块来组织实训的技能训练和工种工艺学习,基于钳工技能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的模块化实训教学。在综合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油库钳工需求基础上的模块化教学方法,为油料专业技术兵实训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注释:
①“学兵”是参加短期培训(一般少于半年)士兵的总称
[1]黄泽锋.模块化教学在汽修专业中的应用[J].南海信息技术学校学报,2007(8).
[2]柴学宝.模块化实训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9(7).
[3]李猛.钳工实训中模块式教学法应用尝试[J].职业教育研究,2009(2).
[4]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