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结合心理、药物治疗癔症36例

2013-10-11张德东侯雅慧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癔症针刺症状

张德东,侯雅慧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分离性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癔症一词的原有注释为“心意病也”,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病。目前认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张、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发病。癔症在中医学中多属“脏躁”、“梅核气”、“厥证”等范畴。多由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成病。笔者在急诊科工作,每月可接诊2~3例此病患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针灸结合药物及心理暗示治疗较药物配合心理治疗能取得更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病的发病年龄多数在16~30岁之间,女性远多见于男性。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患者中女性30例,男性6例,年龄在35岁以下32例,35岁以上4例,其中就诊两次以上的5例,其余均是初次就诊。对照组30例,女性18例,男性12例,年龄35岁以下25例,35岁以上5例,其中2次就诊以上的7例。两组皆符合CCMD-3(2001)诊断标准[1],诊断为癔症,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各项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P >0.05)。

1.2 临床表现

癔症的表现多种多样,既可有运动、感觉等障碍的类似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又可有各种内脏病变的类似各科疾病的症状,也可有短期发作的精神症状(变态心理症状)。以精神症状为主的,表现为哭、笑、打滚、喊叫等,情绪转变迅速,常伴有戏剧样表情动作,此类病人26例。以意识范围缩小,朦胧状态,精神活动局限于引起发病的不愉快体验上,感知迟钝,定向不完整,持续时间短,事后大多不能回忆的,此类患者10例。以昏睡状态,患者终日闭目卧床不动,呼之不醒,双眼紧闭,检查时可见眼球回避,瞳孔不缩小的,此类患者6例。以表现为躯体的功能障碍,可发现运动、感觉、反射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但详细检查却未发现相应器质基础,也不符合神经解剖生理特点的,此类患者24例。表现有痉挛发作、肢体震颤、瘫痪、起立不能和步行不能、癔病性呕吐、呃逆、过度换气等植物神经机能障碍。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药物及心理暗示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配合心理治疗。

2.1 心理治疗[2]

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解释本病完全可以治愈而不留下任何残疾,并应做好病人家属、同事等人的工 作,避免周围人造成的紧张及过分关心等不良气氛所造成的影响。

2.2 药物治疗

盐酸氯丙嗪25~50 mg IM;或安定10~20 mg IV,促使患者入睡。急性期后,精神症状仍然明显者,可采用盐酸氯丙嗪口服25~50 mg 1~3次/天。头痛、失眠等可给予阿普唑仑0.4 mg 3次/天。

2.3 针灸治疗

主穴:人中、内关、膻中、哑门。配穴:①肝气郁结型:自觉喉中有异物感加天突;急躁易怒加行间或太冲;腹胀纳呆加上、中、下脘,足三里,气海;头晕目赤加百会、风池。②心脾两虚型:食少纳呆加上、中、下脘,三阴交;腰膝酸软加脾俞、肾俞、太溪;心悸失眠健忘加神门、照海。

针刺方法:根据癔症病人的实际情况,或单针快速强刺激不留针或留针治疗。具体方法为:针刺人中穴,用28号1寸毫针,根据气郁证病情之轻重,调整针刺力度、刺激量,分别行轻开:行轻度雀啄手法,可见患者眼睛湿润;中开:行雀啄捻转手法,令患者小声啜泣,眼泪流出;重开:采用较大幅度捻转雀啄手法,令患者放声恸哭,眼泪外溢。针刺天突穴,用3寸毫针,自天突沿胸骨柄向下直刺,拇指向前后捻转,候气,使患者自觉喉部及胸部沉紧发胀,不留针,针后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针刺哑门穴,用3寸毫针,深度以刺到海绵样物质,停止进针,调整针刺方向使针感上达头部,下达脊柱及双下肢。余穴或直刺或斜刺或补或泻或平补平泻。

3 疗效观察

以自主症状完全消失,生命体征平稳为治愈标准,为便于数据研究以1 h为临床试验分界点。1 h内治愈为阳性,1 h以上为阴性。

治疗组36例病人中症状在1 h内缓解的为25例,反复的2例,其余11例均在1 h后缓解。其中阳性1例20岁男孩在症状缓解后,复查头部CT诊断为脑胶质瘤,进一步住院治疗。对照组30例中1 h内缓解的11例,约1 h后复发1例,3 h内缓解的7例,无复发病例,3 h以上缓解的12例,1 h后复发的3例。再次治疗后无复发。具体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χ2=8.271,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临床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4 典型病例

朱某,女,45岁。初诊日期2011年3月20日。因琐事与丈夫经常生气,自觉喉中有异物,厌食,胸闷,心烦易怒,失眠多梦,久之精神恍惚,体重下降。此次就诊前又因争执突然哭闹无常,突发晕厥。就诊时见:目光呆滞,嗳气,面色萎黄,消瘦,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腻,脉弦细。辨证:肝郁气滞、心脾两虚。治以疏肝健脾、养心安神。给予针刺人中、哑门后症状缓解,表情平静。继又针刺天突、膻中、内关、三阴交、太冲,强刺激不留针,并配合心理暗示及药物治疗[3],约40 min后咽部异物感消失,胸闷症状减轻,面露笑容。

5 体会

癔病也称脏燥证。西医将其归为神经官能症之一,患者多以青年女性多见。患者因精神刺激,怒气所生,往往阵发性发作,有失语,哭笑、昏厥、瘫痪等表现,但意识清楚。中医认为大多由于情志不遂,抑郁恼怒,肝郁化火,心肝火旺,下及肾阴,阴越亏则火越旺,脏失滋涵而致病。亦可挟气、痰、湿、瘀为患。治宜疏肝解郁、调和阴阳。针灸是我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治疗全身疾病。针刺治疗癔病属于癔症物理疗法的一种,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症状,针刺不同的穴位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面对以“症状重、患者急、家属急“为特点的就诊患者,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就患者的病情给家属作出解释,并尽可能的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症状[4]。笔者工作中发现,西医治疗癔症症状缓解慢,易反复,治疗时间长。配合应用中医针灸治疗后症状缓解快,可有效地减少因服用精神药物后有可能导致的副作用,因为症状缓解快可以有效的节约医疗资源,避免医疗矛盾的发生。

在针刺治疗中笔者认为还要掌握关键两点:一为针刺手法的操作;一为精神的诱导。嘱其做吞咽、呼吸、肢体活动等动作以转移其注意力,并依据其发病原因予其抚慰、疏导,往往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1-95

[2] 叶兰.频发抽搐性癔症7例治疗体会[J].中外医疗,2008,27(16):151

[3] 刘茜,孙玲.针刺治疗癔症性躯体障碍15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9):19

[4] 徐勇峰,汪海洲,王国耀.中医药治疗急诊癔症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12):56

猜你喜欢

癔症针刺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一场聚会引发的癔症
诗癔症
昆明机场42例癔症分析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