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调查与思考
2013-10-09温倩
温倩
[摘要]学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影响因素很多,但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是关键。本文从校长信息意识与态度、信息化知识与技能、信息化管理水平、学校的信息化投入、信息化制度、信息化文化等六个维度入手,分析农村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现状,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提升农村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281-02
一、信息化领导力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也被快速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学校在课程、教学、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教育信息化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西北欠发达地区由于该地区特殊的环境、经济及教育条件,使得学校教育质量相对落后,办学水平普遍不高。农村中小学校长应充分认识到学校信息化建设对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的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Y县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问卷与访谈,分别从校长信息技术意识与态度、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信息技术整合与应用、信息技术规划与评估及等方面,对西北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进行了调查分析,试图了解该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的现状,以期有针对性的提出提升农村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对策建议,为推进西北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二、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农村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态度与行为存在一定的偏差
观念决定行为,校长只有在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学校教育管理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才能在其管理行为上有效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对“您认为信息化教育与管理对农村学校发展的作用”这一问题的统计表明,82.1%的校长都认为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对农村学校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可见,对信息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作用普遍持肯定和认同的态度。然而,当问及是否能够用信息化手段和资源来管理学校、进行课程资源开发、进行教育教学整合时,校长笑着说:“没有考虑过,觉得现代化的东西离我们太远,学校能有电脑用就不错了。”这说明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一致。
(二)农村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有待提高
农村学校校长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是其信息化领导力的基础,校长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即知识、技能与能力是体现其信息化领导力的必要条件。调查显示,多数校长只是简单的用于处理文字信息,上网浏览网页等,许多校长表示没有其他方面的用途。究其原因,有的校长说是由于自身年龄大,对信息化这方面不感兴趣,觉得这是年轻人的事情;有的校长说上级没有相关的技术方面的培训,就自己的这点知识还是自学的。可见农村学校校长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是十分匮乏的。
(三)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资金缺乏更是令西北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校长头疼的大难题。调查中,多数学校的校长认为资金是政府和教育部门的事情,“等”、“靠”、“要”的思想严重。75.7%的学校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不确定,东拼西凑;可见,资金来源和使用问题是困扰校长的一大难题,也是阻碍农村地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学校信息化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健全的制度是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调查发现很多学校其制度往往不是很健全,即使有相应的制度,执行力也不是很强,一定程度影响了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实施。在问及教师“您所在学校有无健全的信息化规章制度”这一问题时,被调查的教师中18%的选择“不清楚“,15%选择“没有”,47%的选择“有,但形同虚设”,可见大多数农村学校信息化规章制度是不健全的。
(五)缺乏创设学校信息文化的能力
校长创设学校信息化文化氖围应该体现在,通过制定与执行各项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规章制度、组织各类信息化应用的活动和考评、对做出成绩的师生给予表彰奖励等来体现。实际调查中,对构建学校的信息文化这一理念,仅有两所学校的校长表示比较明确,其余学校的校长则表示没想过、不知道具体怎样操作。通过访谈得知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欠缺创设学校信息化氖围的能力,不知道怎样去引领。
三、对策建议
(一)促进农村中小学校长信息化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提高教育质量及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或奖励机制及考核和评价制度,支持和鼓励学校管理者积极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其次,提供机会和条件,使校长直接体验教育信息化的成果,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给学校管理、课程实施、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带来的深刻变化,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巨大作用。这样既可以使学校长已经形成的积极的教育信息技术态度得到巩固,又可以使其教育技术行为得以落实和强化。
(二)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信息知识和技术能力
首先,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强化校长的信息化意识,使其真正认识信息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提高信息知识和技术能力需求和愿望。其次,为广大校长提供学习和掌握信息知识和技术培训和支持。再次,提供同行交流学习的平台。特别是对一些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的学校,应让其充分宣传和展示学校的经验和成果,为更多的校长提供多种学习和借鉴的机会。
(三)形成规范合理的信息化应用与发展机制,增强约束力和执行力
制度与文化管理是管理之魂。当学校信息化规划、目标、愿景制定后,接下来就是要通过制度来保障信息化目标任务的有效实施与运行。农村中小学校长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努力建立一套成果共享、责任共担、覆盖全员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如建立各级干部信息化分级负责制、建立信息技术教师技术服务承包制、管理和教育教学信息运用与效果的评价奖励机制等,让学校的全体成员担负起学校信息化管理应用职责,使学校信息化的建设、管理、应用,向着更为科学与规范的方向迈进。
(四)提高获得社会支持能力,拓宽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
西北地区农村学校办学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经费普遍不足,地方财政难以满足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面对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校长应该走出校门,跨进社区,融入社会,走向媒体,努力提高争取社会支持的能力,积极寻找多种渠道来获得信息化经费投入,促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五)提高营造学校信息化文化氖围的能力
文化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在学校层面上,校长要有营造学校信息文化的意识,并通过规划建设、制度保障、支持引导、行为表率、交流沟通等彰显出来,从而营造一个学校信息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校长要鼓励教师进行合作学习、信息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的创新工作的文化环境,使教师以一种开放的、积极参与的、不断创新的心态参与到教学革新活动中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创新工作而形成良好的风气。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孙祯祥.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与模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2
[3]伍海燕:学校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0年第11期
[4]王佑镁,面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校长信息素养差异及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
[5]祝智庭,顾小清.突破应用瓶颈,关注教育效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N].中国教育报,200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