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玫瑰之城清迈

2013-10-09杨沐春涓

读者欣赏 2013年10期
关键词:寺庙

杨沐春涓

庆幸有个契机从曼谷飞到清迈。走出机场坐上137Pillars House的接车,视线和情绪就如同转场一般,由曼谷的喧腾落入清迈的宁静,泰北独有的风情和味道送来温婉清和,不论有多么迫切急躁的事,都被这整座小城弥散的清静怡人瓦解遣散,慢下来,停留几日,感受时光凝滞的散淡,浪漫和幸福的滋味会不知不觉在某个瞬间忽然呈现。

美妙的时光,从生态花园开始

美妙的念头实际上是从入住的酒店开始的。137Pillars House的开放式接待室有数根高高的白色廊柱,周边的房屋也是洁净的白色,白色的百叶窗很是诱惑人的眼睛。据说这店颇有来头,始建于1889年,曾是英国东婆罗洲公司(East Borneo Company)的总部。

办完入住手续后,我拖着行李上了不远处的小二楼。路上整个人被笼罩在茂密的树荫下,大串的蝎子蓝闪烁着夺目的光彩。透过云遮雾盖般的树顶,一片耀眼的明黄悬垂在空中,那一定是泰国的国花阿勃勒。我心里默念着,走上台阶。房间是私密性很强的套房式,有种独门独栋的奢侈,门楣上有一长串英文名字。后来得知,每个房间的门上都有一串名字,这些都是以18~19世纪欧洲殖民者的名字命名的。

差不多每个人都会喜欢上那个摆满靠垫木椅的超大凉台,茂盛的绿植簇拥着,形成一个舒适宽敞的会客、静修空间。室内全是品质卓越的棕褐色柚木家具,布置得井井有条。沐浴间摆放着维多利亚时代的浴缸,与卫浴相通的室外还有露天淋浴,真想立即换上浴袍,让尊贵与舒适随着水雾浸润心田。

餐厅位于一块平整的草坪上,是座外形朴拙的传统泰式结构建筑,里面的布置和设计又是西式和东方风格的地道融合。绿莹莹的草地托起建筑,四周花团锦簇,植被茂密,水流淙淙,木棉花红火了整个树冠,就连不为人注意的角落也盛放着紫色的莲花。从通道过来时看到眼前这一幕,不由得来个深呼吸,好像是和心里某处筹建的角落找到了对应点,顿时心悦气爽起来。

观赏寺庙,回归红尘俗世

游览寺庙在清迈是“躲不过去的桥段”。清迈市内分布着六座大寺庙,小的寺庙不计其数。可能这座小城的宁静和庙宇众多有关,进入寺庙不过是了解不同文化形成的地域形态。身心都无法出家的人,依然还是要回归俗世的红尘生活,每个个体都有各自不同的生命轨迹和体验。

当地的一位资深向导领我去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寺庙。不能不赞叹泰国寺庙的建筑精湛,仅是欣赏建筑特色和当地习俗就够造访者玩味很久了。

车子停在一块空地上。我已站在旧市街西端(Sam Lan Road)海拔1000多米的市内最高峰素帖山上,泰国著名的帕辛寺即在眼前,这是清迈规模最大的佛寺,由孟莱王初建于1345年,后经多次扩建才形成现有规模。寺内供奉的帕辛佛像,据说是600多年前从斯里兰卡传入的。

没有很快找到帕辛佛像,却在茂密的苍松翠柏间看到两条被阳光照射得熠熠发光的巨龙,它们身上披满彩色玻璃片和扇形彩釉小瓷砖,各有大小7个龙头,雄踞石阶两侧,龙首高翘,威风凛凛,那股气势不论站在哪个角度观看都有一种震撼。长150多米的龙身随石级起伏而上,一直伸展至佛寺门口。石阶重重叠叠,有309级,俨然佛家龙道,十分壮观。

我拾级而上,向寺院中那座最高的,据说保存有佛祖释迦牟尼圣物(舍利子)的大金塔而去。当地人又称这座寺为双龙寺或舍利子佛寺,这寺内东西南北共有四座佛殿,由长廊相连,正殿莱甘堂内供奉有被视为泰北最具灵性的三尊佛像。清迈王朝历代帝王对帕辛寺都十分崇敬,常来此朝拜。每年4月13日至15日,寂静的帕辛寺也换了副面孔,人们庆祝泼水节的气氛让这里变得热闹沸腾。

接着去的是契迪龙寺,又称大佛塔寺或查里鲁安寺,始建于1411年,与帕辛寺同为清迈地位最崇高的寺庙。向导坐进咖啡馆纳凉,给我安心打量这个香火旺盛的寺宇的时间。

高大巍峨的四方形佛塔建筑位于寺内后部,建于1441年。在16世纪的一次地震和风灾中,该塔尖顶一夜之间塌毁,露出塔内的金身佛像。此塔如今依然是城内最宏伟的建筑,据说站在塔顶可远望千里,风采迷人。金色的阿勃勒开满了寺院,塔寺点缀着明媚光亮的花环,让寺院在肃穆宁静中平添了几分跳跃。这里可以尽窥兰纳风格的建筑艺术,塔门前的卧龙,佛塔南侧6个象头雕像很醒目,其中5个是后来用水泥修复的,只有最右边用砖头砌成的是原作,经年的风吹日晒让象的鼻子和耳朵残损得厉害。

围着塔走,遇到不少刚刚下课的佛家弟子,年少的面孔,身着袈裟,有时也现出玩闹的童趣,三两个挤在树下看书的样子和平常孩子没什么两样,可一抬眼,一个玉树临风的瘦高弟子却是一脸的神情庄重飘然而去。大佛塔的后面有两座殿堂,我好奇地选了一个进去,悄悄地站在一隅打量四座。

殿堂中间的玻璃橱中端坐着身披袈裟的高僧蜡像,目光炯炯,栩栩如生。佛像左侧坐着数位僧侣,接受着来访者的布施;右侧是准备午餐的年轻弟子,眸子闪闪发亮。出口处遇到年迈的大妈,干瘦如柴的手正在蕉叶上分放大米,绿的叶片,白的米粒,如一朵朵盛开的花。一旁那把刚刚送上来的白色荷花苞,让我想到清洁宁静。

走进博物馆,了解古都前世今生

所谓泰北色彩就是古色古香的寺庙殿堂与新建的白色建筑物交相辉映,更有独特的泰北高脚式木构民居分布在素帖山的林木间,朴素风雅,形成宜古宜今的视觉对比,这点在古都清迈显得尤为突出。所以,不论来访者更喜爱哪一种,在清迈这个别具风情的地方,都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大都笃信佛教的众多民族和谐共处,他们平缓琐碎的日常生活在异国的旅人看来也是一幅生动的图画。遍布市内的历史遗迹、现代建筑以及各种艺术品,稍一留意就有心灵相通的惊喜。向导很懂我的心,他没有让我停留,而是带我去了位于南部市郊,可以了解清迈历史文化演变进程的纺织历史博物馆。

途中经过清迈府会厅,厅前有一座来历不凡的三王雕像,述说着清迈城的往事轶闻。当时统领清迈的国王曼格莱王,得到了另外两位国王的帮助,才决定在此建立城郭。传说,曼格莱王有一次到此打猎,在这里看见白色水鹿、白鹿与白老鼠,因此决定在此建立城池。1296年4月14日清晨4点,曼格莱王(King Mengral)宣布清迈落成,四面良田千里、滨河(Maeping)护卫,清迈成为泰国当仁不让的黄金时期的根据地,并逐渐成长为现今泰国最大的一府和第二大城市。作为兰纳王朝(LannaThai)的首都,直至1556年,清迈一直是泰国宗教、文化和商业中心,其所建城垣大多保存至今。

和奢华的罗浮宫、大英博物馆比较起来,清迈纺织历史博物馆小得有些可怜,但是馆内珍藏着大量文物,时间可以追溯到孟莱王、素可泰时代。自兰纳王国以来清迈纺织业的发展和服装式样的演变在这里一一得以呈现,展厅中陈列着各个时代的布料和服饰,特别是王室、贵族的华服和新婚礼服,美轮美奂。回返的路上,街头的风景一一掠过车窗,神思又飘忽起来,耳畔响起熟悉的《小城故事》。关于邓丽君,很多人来清迈之前都会或多或少地想起她,对那个时代和那个人的情结似乎很难忘得一干二净。老城东南的梅平酒店有她一直住的1502房间,顺着她的视线看看窗外的清迈,也是一种不错的怀念。

夜市流连,采购钟爱的伴手礼

终于在傍晚坐上“突突”车去逛夜市了。Night Bazaar是清迈最著名的夜市所在地,位于新城区的闹市区长康路上,古城以东。周边设有很多售卖纪念品和日用品的商店。中心广场有免费的少数民族歌舞及器乐表演,优雅的音乐与周围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奇特的异国情调。

夜市面积不小,排列有序地分布着。我一一寻过,偶尔也会停下脚步向小贩询价。商品以当地的手工艺品为多,各类纪念品包罗万象,价格便宜,眼尖手快的人还真是能淘到不错的好东西。古董、银制首饰、山区少数民族刺绣布袋、泰丝和棉织品、竹编制品、青瓷、银器、家具、漆器、木雕和手绘纸伞等,还有一种当地特制的花瓣香皂,很适合采购来送礼。

夜市距离湄萍河畔不远,从市集里转出来去河畔餐馆。各种风味的熟食档和餐馆让人眼花缭乱,好在每份吃食都不是太多,几个人分享可以平分春色。每当黄昏降临,无论是市集,还是河畔餐馆,都一反白日的清静,异常热闹起来,人们仿佛平地冒将出来,带着隐匿很久需要释放的热情,一股脑地拥向各条街巷。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场面,一直要持续到半夜十一点半左右才告结束,然后重又恢复清迈那份素朴精致的宁静。

不论以什么样的经历背景和心情漫步在清迈,你的心都会悄然发生改变。它是那么特别,淳朴静怡悠闲,让人卸掉包袱安抚自己,难怪来过清迈一次的人们会惦记着再来。

猜你喜欢

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印度寺庙:牛尿“蒸的”抗菌
坐成佛,树起塔
印度镇上寺庙镶上百公斤黄金
拉不楞寺的中午
在弘忍真身下
日本寺庙曾是精神病院
印度寺庙靠剃度卖发生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