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震颤的疗效观察

2013-10-09薛宏艺吴新卫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年17期
关键词:特发性白芍下颌

薛宏艺,吴新卫

(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昆山,215300)

原发性震颤(ET)也称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1],临床表现为上肢远端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2],可伴有头部、口面部或声音震颤,频率在4~12 Hz,多数发生于手和前臂,30%~50%的 ET患者有家族史[3-4]。ET是一种良性的、家族遗传性、单症状性疾病,目前认为其进展较为缓慢。ET发病可见于各年龄段,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6],也有人认为青少年是另一发病高峰人群,多在20岁前起病。随着病程的增加,震颤频率下降,而幅度增加,导致较为严重的功能障碍。一般在上肢受累后数年会出现头部震颤,震颤累及部位可逐步增多,躯干和下肢通常最晚累及。激动、紧张、劳累或睡眠不足时震颤症状加重,放松时减轻或消失,睡眠时消失。多数患者饮酒后症状减轻[7]。ET还具有认知障碍和精神障碍[8],为非运动症状,可视为精神疾病[9]。ET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易被误诊为帕金森病,且治疗效果不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8月门诊就诊的91例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56例患者(震颤分级2、3级)进行分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8月门诊就诊的特发性震颤患者91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组制定的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10]和中医老年颤症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11]。91例患者中,男40例,女51例 ,年龄 40~ 83岁,平均(67.13±4.3)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65.75±9.25)岁,女性平均年龄(68.22±9.53)岁;病程3~19年,平均(7.74±3.75)年;50岁以下发病4例,50岁以上发病87例。

将56例患者(震颤2、3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普萘洛尔1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平颤汤,2次/d,连用30d。平颤汤组成包括生地黄9 g、鳖甲9 g、川芎9 g 、何首乌9 g、当归 9 g 、丹参9g 、五味子9g 、白芍15g 、阿胶9g(烊化),天麻9 g、钩藤9 g(后下),全蝎3 g、蜈蚣3 g。失眠加远志9 g、珍珠母15 g;健忘、头晕加白蒺藜9 g、益智仁9g;急躁易怒 ,口苦 ,便干加栀子6g、丹皮9 g;肝气郁结加柴胡9 g、郁金9 g、绿萼梅9 g;阴虚火旺加麦冬12 g、玄参9 g;筋脉拘急者加木瓜9 g、鸡血藤9 g。

采用自拟评定疗效标准:显效:震颤级别降低一级及以上,或病位减少一个及以上为显效。或者因激动、紧张、劳累、睡眠不足等情况诱发的震颤次数和发作时间减少一半以上;无效:震颤情况无变化或者加重;有效:震颤情况介于无效和显效之间。

2 结 果

本研究中91例震颤患者主要震颤部位包括单手、双手、头部、下颌、下肢等,未见躯干震颤。根据发病部位数目分类,1个部位多见手、头,2个部位多见单手加头,双手、头加下颌,单手加下颌,3个部位及其3个以上多见双手加下颌,双手加头,双手加下颌加头,双手加下颌加头加发音。统计学分析显示,发病部位数目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而病程有显著相关性,说明随着病程的增加,发病部位的数目也在增多。见表1。

表1 91例患者发病部位数目与年龄及病程的关系( ±s)

表1 91例患者发病部位数目与年龄及病程的关系( ±s)

发病部位数目 例数(百分比)年龄/岁 病程/年1个部位 16(17.6)64.56±9.85 4.38±0.89 2个部位 37(40.6)66.30±8.06 7.51±2.97 3个部位 38(41.8)7.51±2.97 9.38±4.18

按震颤分级进行分组,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震颤级别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而与病程有显著相关性,说明随着病程的增加,震颤级别加重。见表2。

表2 91例患者震颤级别与年龄及病程的关系( ±s)

表2 91例患者震颤级别与年龄及病程的关系( ±s)

震颤级别 例数(百分比) 年龄/岁 病程/年1级 33(36.3)63.60±4.73 8.89±1.23 2级 38(41.8)67.89±8.53 7.79±2.34 3级 18(19.7)71.06±6.47 12.17±3.37 4级 2(2.2)79.00±5.66 16.75±1.77

治疗组中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5.7%;对照组中显效4例,有效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46.4%。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关于ET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现阶段比较倾向于小脑-丘脑-皮层路径的损坏[12]。ET的主要病因有:①与β—咔啉碱有哈尔碱、骆驼蓬碱、血清铅、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调节异常等有关;②50%~70%的ET患者有家族史,研究显示家族性ET是一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具有表型变异性和遗传性的运动障碍。至今为止已经发现了至少3个家族性的ET遗传位点,EMT1、EMT2、EMT3以及一些其他相关基因[13]。研究表明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可缓解ET的手部震颤,具有降低震颤幅度的作用。

中医《素问》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年四十而阴血自半矣”。肾阴不足,肾水亏少而不涵肝木,肝风内扰或是肝阳上亢,风扰神明,皆可归为内风扰动。在《赤水玄珠》一书中首次把以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统一命名为“颤振”,指出“颤振者,人病手足摇动,如抖擞之状,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并进一步指出“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年老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极为难治”。肝藏血,主疏泄感性刚强,喜柔恶燥,肝得到充足阴血滋养,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老年人气血生化不足、濡养肝血不足,加之经脉不利,气血瘀滞,不能通达筋脉,出现手足震颤,皆为风气内动之象。故肝肾阴虚,肝筋失柔,虚风内动是其病机,肝肾阴虚为本,风阳上扰是标,为本虚标实。治疗应以填精补髓、育阴熄风为原则,自拟平颤汤。方中以首乌,味甘而涩,微温不燥,善补益肝肾,养血滋阴,收敛精气,为平补阴血之良药,和阿胶共为君药;方中多用芍药,生地、当归、白芍和血养阴柔肝为臣药;佐以丹参养血、活血、通络,天麻祛风通络,熄风止痉,钩藤清热平肝,熄风止痉。方中鳖甲、阿胶、首乌为血肉有情之品,重在峻补真阴,滋阴潜阳,具有填补肾精,益髓补脑之功。阿胶滋养阴液以熄风,五味子、白芍酸甘化阴,柔肝缓急。白芍、鳖甲养阴柔肝,滋阴潜阳,以制虚风内动。全蝎、蜈蚣平肝熄风,配合白芍缓解筋脉拘挛。加用川芎、丹参、全蝎、蜈蚣以活血剔络、舒筋熄风,常常收到理想的疗效。

[1]Chandran V,Pal P K.Essential tremor:Beyond the motor features[J].Parkingsonism Relat Delat Disord,2012,18(5):407.

[2]T eive H A.Essential tremor:phenotypes[J].Parkingsonism Relat Delat Dis,2012,18(S1):S140.

[3]Deng H,Le W D,Jankovic J.Genetics of essential tremor[J].Brain,2007,130(6):1456.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2(8):571.

[5]Aridon P,Ragonese P,De Fusco M,et al.Further evidence of genetic heterogeneity in familial essential tremor[J].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2008,14(1):15.

[6]Louis E D,Ferrerira J J.How common is the most common adult movement disorder Update on the worldwide prevalence of essentialtremor[J].Mov Disord,2010,25(5):534.

[7]Manto M.Laute M A.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ethanol in essential tremor[J].Eur J Neurol,2008,15:697.

[8]陈菊萍,毛成洁,胡伟东,等.原发性震颤患者伴发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2:83.

[9]louis E D.Essential tremor as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J].J Neurol sci,2010,289:144.

[10]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组.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8(42):571.

[11]隆呈祥.中医老年颤症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15(4):39.

[12]Benito-Leon J,Louis E D.Update on essential tremor[J].Minerva Med,2011,102(6):417.

[13]赵彦胤,丁正同.特发性震颤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9,3(17):300.

猜你喜欢

特发性白芍下颌
白芍与不同中药配伍减毒作用浅析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HPLC法同时测定白芍配方颗粒中5种成分
白芍花开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探赜
不同干燥方法对白芍中6种化学成分的影响与评价
CB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评价
磨骨术在下颌角肥大患者整形中的应用分析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