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肾紫癜的临床研究
2013-10-09陈恩彬侯跃辉
杨 溢 陈恩彬 侯跃辉
(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集团)路桥医院 浙江 台州 318050)
原发性肾紫癜是一种临床少见,病因不明的急性疾病,其临床上常常表现为肉眼可见的大量全程急性血尿,并且常常可以引发膀胱以及输尿管填塞,严重者甚至引发患者休克。目前该病尚无特效药物,也未见规范性使用药物的报告。我院在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原发性肾紫癜患者16例,经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原发性肾紫癜患者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15-51岁,平均年龄34±2.5,病程1.5-45d,右肾病变患者10例,左肾病变患者6例,无双侧肾病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均为大量肉眼可见的血尿,并伴有血凝块出现。患者自诉腰背酸胀者14例,肾绞痛2例,排尿困难15例。2例患者24h出血量达到或超过1000ml,3例患者排尿过程出现昏厥。所有患者均无发病诱因以及变态反应原。在患者入院时进行检查,所有患者皮肤上均无紫癜以及出血点,Hb6.6-10.9g/L,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功能、血尿素氮、血清电解质、血肌酐以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对患肾进行IVU检查均不显影,逆行尿路造影有6例患者患肾肾盂充盈缺损,B超检查5例患者患肾肾盂占位,2例患者肾脏弥漫性病变,3例患者肾积水,4例患者输尿管扩张,CT检查7例患者患肾肾盂占位。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甲泼尼龙组,氢化可的松组,对照组等三个小组,其中甲泼尼龙组6例,氢化可的松组6例,对照组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状况等方面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值大于0.05)。
1.2 临床治疗方法:泼尼龙组在输血、止血、促凝、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80mg甲泼尼龙+250ml5%C6H12O6溶液静脉滴注,1次/d,连续使用3-4d,待无血尿症状时,改用30mg醋酸泼尼松口服,1次/d,连续服用5-7d,待病情逐渐稳定后慢慢减量并停止使用药物;氢化可的松组在输血、止血、促凝、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200mg氢化可的松+250ml5%C6H12O6溶液静脉滴注,1次/d,连续使用3-4d,待无血尿症状时,改用30mg醋酸泼尼松口服,1次/d,连续服用5-7d,待血尿逐渐停止后慢慢减量并停止使用药物;对照组只进行输血、止血、促凝、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治疗。
1.3 疗效标准。显效:患者血尿等症状以及体征完全消失,进行1-3年的随访无1例患者复发;有效:患者血尿减轻,但是病情反复发作或者迁延;无效:出血状况没有改善,最终需行肾脏切除术。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9.0处理统计数据。比较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对甲泼尼龙组,氢化可的松组,对照组等三个小组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甲泼尼龙组与氢化可的松组的治愈率达100%,且无激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效率为0%。其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16例原发性肾紫癜临床诊断结果统计表
3 讨论
原发性肾紫癜是临床上少见,病因不明的急性疾病,大多数临床资料认为该病和变态反应有关,在变态反应作用下,肾小球血管发生通透性改变,血液因此进入尿液。病变常见于单侧肾脏,该病发病急,常突发大量肉眼可见的血尿,严重者可以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患者凝血正常,皮肤正常无紫癜,经B超、IVP、CT等检查无特异性表现,膀胱镜检查只能确定出血部位,逆行尿路造影部分患者可见肾盂占位,但是对于本病的诊断几乎无参考价值。
肾切除或者肾活检病理发现,在患侧肾脏的表面或者肾盂黏膜存在散发局限性片状、点状出血性紫色斑点,在肾脏剖面放射状出血灶,其数目和肾脏表面的出血性紫色斑点一致,在肾小球囊以及肾小管内可见大量红细胞,说明组成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已经发生了病理性改变。
正是因为该病无明显的特异性表现,因此在发生不明原因的血尿时,可以尝试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如果能够在短期内使血尿明显减少,则可以判断该病为原发性肾紫癜。
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均为糖皮质激素,具有明显的抗感染、抑制免疫应答等作用,可以有效降低组成肾小球血管壁的通透性,阻止血细胞穿过肾小球的血管壁进入肾小球囊或者肾小管而形成血尿。
本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原发性肾紫癜中效果显著,并且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量相对较小,可以有效降低因大量使用激素导致的不良反应,因此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温晖,宾开云,黄炳福,等.肾紫癜误诊11例报告[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6,26
[2]唐桂良,徐国强.原发性肾紫瘫症诊治体会[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04)
[3]韦华玉,梁建波,何大光,刘瑞祥,等.原发性肾紫瘫诊治体会(附5例报告)[J].广西医学,2003,25(10)
[4]杨世坤,苏泽轩.肾紫癜病的诊治体会[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