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育的革新
2013-09-30梁堃
梁堃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迅速发展,及新课标的推广和课改的普及,信息技术课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又是一门与其它学科整合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面向素质教育的基础改革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本文通过对课程整合的理解,进一步提出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整合 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 素质教育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R8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36-01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具有的重大意义。而在整合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去解决。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什么
(一)对课程整合的理解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学科为中心或分科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原有课程体系的弊病日益突显,成为阻碍教改推进的绊脚石。由此,我们要树立课程总体结构的观念,关注不同学科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从而打破“学科中心”或“分科中心”的定势。
从理论上来讲,课程整合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分析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辨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从狭义上来讲,由于各学科之间的课程都存在着联系,课程整合通常是综合化的。
从广义上来讲,课程科目有着其独立性和唯一性,但是学科之间的课程目标和教学手段等众多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作用。
(二)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解
目前,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主要存在两种理解。比较主流的理解是把计算机看作是粉笔、粉笔擦、黑板等这些教学中常用的工具,并可以熟练、轻松的运用到教学中去。这种理解简单来说就是把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并能够熟练掌握并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这种方式来辅助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实现新课程下教学方式的改革。从整合的目标价值来看,这种观点似乎只是协助其他学科的教学提高,而不是计算机本身教育的提高。
另一种对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理解主要是指信息技术课程的内部整合。这种类型的课程整合有时还包括调整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法。在一股情况下,这种类型的集成的主要焦点是达到目标的计算机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使每一位学生掌握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和手段,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基本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建议
(一)积极渗透信息技术,推动课程教材改革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一个具体的过程,不能只考虑课程设计的环节,同时要注意课程的设计要同步教学思想的目标。当今不同学科做出的教学设计指标中缺少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没有系统明确的计算机课程指导,学生也得不到有效的学习帮助。每一门学科的教学资料都是知识、资源的丰富载体,为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交互性、多样性、网络性的帮助,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着促进作用。
1 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材理解,设计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住主要的推动力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决定着教学改革的成败,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要特别注意信息技术与教学要求的结合,丰富和优化教学模式。
2 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引入信息技术的有关课程目标。学科课程目标应提出培养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学科教学要求中,每个学科应结合其特点明确提出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要求;学科课程标准在制订教学评价方案时,也应提倡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和统计,提供相关的软件和方案。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是根据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要求,正确建立的关于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内容的程序。从教学的方式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其次是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
(1)进一步完善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根据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计算机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演示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学校计算机设备资源缺乏的时候,特别适合这种模式的采纳,由教师统一管理和使用,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实行课程的教授、温习和考试。
(2)积极发展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目前在教学使用中并不多见,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仍处于探索中,目前应主要发展以下几种模式:网络化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科学实验的模式、以学生使用软件为主的在开放式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使用水平和效率
1 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应采用案例教学,坚持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原则。在分析教师现有的技能水平和教学实际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科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采用案例教学,对教师进行分层次的培训。
2 加强对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指导,为教师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充分发挥市、区、校三级教研部门的作用,鼓励学校内教师之间的互教互学及教学交流活动,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交流和教学研讨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 坚持硬件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同步。在每种信息技术装备到位后,甚至是在到位前就应开始有计划、分层次的对本学科应用信息技术的骨干力量进行技术培训。
(四)努力提高现有硬件设备的利用率,加强教学软件资源建设
1、硬件设备正确管理,实现最大化利用。正确规划硬件设备的分布,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学生的操作方便性。当今,很多学校都是采取计算机的集中管理,并没有进行联网操作,计算机的利用程度不够。应根据新的教学管理模式,正确分布硬件设备,提高教师和学生课内外使用计算机的方便程度。
2、加强教学软件资源建设。
(1)加强学校和教师对教学软件的开发和指导,对教学软件的开发要遵循教师目标,根据学科的不同要求,围绕学生的接受能力,开发适合新课程教学的教学软件,在实现教学要求的同时,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模式的改革。
(2)加大购买教学软件的投资比例,建立相应的选择与评价标准。购买教学软件,应以满足教学需要,促进整合发展为前提,随着技术的进步,必须形成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3)丰富教学材料,建设学校素材库。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的,有计划的自主开发自己的计算机教学资料。例如,购买基础设施,补充教学资料,丰富学科教学的案例。基础设备的选择和学科素材的丰富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符合学校实情的数据库管理模式,方便教学和学生对资料的查阅。
参考文献
[1]王姬:《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教书育人》,2002年21期
[2]刘得春:《英语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的几点看法》,《青海教育》,2002-1期
[3]孙月胜:《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5期
[4]李烁:《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