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考*
2013-09-29林宪生曹静静
林宪生,曹静静
(1.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大连 116029;2.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大连 11602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序幕,确立了文化产业在整个文化建设乃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的战略性地位。提出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宏伟目标。这表明,中国文化产业开始走上一条以重大战略性政策推动为主线,以构建产业体系从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全新路径。海南是我国文化大省之一,文化产业是其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打造新的产业特色,提高海南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使之成为海南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重大的战略选择。
1 海南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
自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后,海南的文化产业总的状况是起步晚、规模小、水平低。但文化产业从无到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目前,海南已初步形成,以报纸刊物,广播电视、出版发行、体育旅游、健身体闲为主的文化产业结构,也形成了如博鳌亚洲论坛、南山佛教文化风景区等一些享誉国内外的文化产业品牌,还具有成功举办世界重大赛事等文体活动的经验。这些为海南文化产业的做强做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2010年,海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43.26亿元,比2009年增长24%,占第三产业增加值4.57%,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1%。
1.1 优越的地理位置
海南位于我国的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这里长夏无冬,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 “天然大温室”的美称。年平均气温22℃~26℃,最冷的2月平均16℃~20℃,最热的8月平均35℃~39℃,年均降水量1500mm。当北国千里冰封的时候,这里依然暖风和煦,可以海浴。海南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海南的乡亲及其后裔遍布五大洲。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气候类型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孕育了特有的海南文化,为海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1.2 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
海南岛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岛内地形多样,河流众多,生物种类繁多;有37个民族,其中汉族、黎族、苗族、回族是世居民族,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海南独特的历史地理背景形成了其特定的区域文化内涵。多样的文化内涵孕育着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
(1)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生态文化产业资源。海南岛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养生资源,是全国最大的热带林区,现有尖峰岭风景区、兴隆热带植物园、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和三亚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等,森林覆盖率达59%,素有 “天然氧吧”的美誉,是国内外公认的 “生态岛”“健康岛”“长寿岛”“欢乐岛”。
(2)以黎族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民俗文化产业资源。海南的特色民族文化沃土异常深厚和富有魅力,黎族织锦、 “三月三”、海口骑楼、保亭嬉水节、海南琼剧、儋州调声、府城换花节、南山长寿文化节等展现了海南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本土文化的魅力[1]。一些资源已被开发和挖掘,形成产业经济,取得了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如诗歌舞《达达瑟》、人偶剧《鹿回头》等。
(3)以历史遗迹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资源。海南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目前拥有14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众多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拥有宋氏祖居、张云逸故居、东坡书院、五公祠以及一大批名人故居等历史古迹,还有昌江县燕窝岭、混雅岭、石头崖三处旧石器遗址和三亚落笔洞人类活动遗址等特色文化遗迹。
(4)以南洋文化为典型的海洋文化产业资源。海南是一个海洋大省,海南人民自古就有敢于闯海的创业精神,将捕捞习俗、临高渔歌、海神崇拜等这些传统海洋文化与南洋文化糅合在一起,为海南海洋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带来新的活力。
(5)以五指山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产业资源。海南虽然建省时间不长,但海南红色文化资源久负盛名,琼崖纵队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世纪60年代,一部《红色娘子军》的电影和芭蕾舞剧使海南在中国家喻户晓,成为海南红色文化的经典品牌。现有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云龙改编旧址、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定安县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等红色文化遗址。
2 海南发展文化产业的劣势
2.1 经济基础薄弱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海南是我国建立最晚的一个省,建省之前,海南经济基础差,底子薄,生产力非常落后,农业比重大,工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层次较低。近年来,经济增长较快。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052.1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946.25亿元。但就全国而言海南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比较落后(表1)。
表1 海南2005—2009年GDP指标
2.2 文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海南文化建设严重滞后,成为海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2009年,省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为9.75亿元,同期文化事业费投入2.56亿元,仅占财政总支出的0.39%,无论在总量还是比重上,都比相邻的广西要低得多,比文化发达的广东、江苏差距更大。各市、县的文化馆、图书馆、演出场所、宣传文化站等也都因长期投入不足,设备大多简陋,生存困难。不少乡镇文化站有名无实,处于无人员、无场所、无活动的 “三无”状态。城镇社区文化站基本空白[3](表2)。
表2 海南省文化基础设施历年机构数 个
2.3 人才资源缺乏
海南省文化产业人才队伍总量不足。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海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2009年海南省高校在校学生数仅有17.09万人,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有2.1万人,占全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182万人的0.178%,占全省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8%,人力资源的总量和质量都远远低于其他地区。随着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影视、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在这些领域的专业人才匮乏问题也进一步凸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向更广阔的新兴领域发展[3]。
3 海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海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旅游业的发展。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这无疑会带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这里就旅游业发展情况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海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根据2004—2010年的海南省旅游总收入与文化产业增加值(表3),做出体现两者关系的折线图(图1),可以发现随着旅游总收入的增长,文化产业增加值随其增长且体现良好的相关性。
表3 各年海南省旅游总收入与文化产业增加值 亿元
图1 各年海南省旅游总收入与文化产业增加值关系
因此建立两者的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式中:X为旅游总收入(亿元);Y为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预测Y值为回归模型中预测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从折线图及R值检验中可以看出该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可信度较高,表示文化产业增加值与旅游总收入有着很大的线性相关性。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发展目标,2015年海南省旅游总收入要达到540亿元,利用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做预测,到2015年,海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100.16亿元,将是2010年的2.3倍。这个预测结果说明海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空间和很好的前景。
4 海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
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使海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可能,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和市场化提供广阔的空间,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从战略的高度考量海南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是:一条主线,二个中心,三个产业带,四大品牌。
4.1 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主线
海南旅游岛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契机,也使得文化产业是海南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成为可能。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不只拓展了海南旅游业发展的空间,重要的是拓展了海南文化产业的国内外市场。紧紧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这条主线,谋划文化产业发展思路,确立 “旅游搭台,文化产业唱戏”策略。走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道路。
4.2 海口、三亚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海口和三亚分布在海南岛南北两端,一个是海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省会城市,一个是海内外著名的新兴国际旅游城市和我国的对外贸易重要口岸,是拉动海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两个中心。海口和三亚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与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国的交往和交流,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集中在两市的海南生态软件园、三亚创意新城、海南国际创意港等一批高端文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吸引了国外一流设计企业及机构,如韩国DESIGNMALL设计企业、德国IF机构等,国内江苏省新华发行集团、中国航天集团、华闻传媒集团等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和一些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企业进驻高新技术园区。
4.3 东、中、西文化产业带
海口、三亚成功吸引了周边地区的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成为海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两个增长极。海南依靠交通线路为轴线,可以形成东、中、西3条文化产业带,依据各自的文化产业资源优势,东部为现代文化产业带;中部为绿色文化产业带;西部为特色文化产业带。与海口和三亚共同形成两点三线的文化产业格局。随着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极化效应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扩散效应会进一步加强,与周围城市进行文化和经济的扩散。促进轴线上琼海、定安、儋州等次级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海南文化产业的点轴式空间结构发展模式。
4.4 会展、节庆、运动、休闲品牌
4.4.1 打造会展文化产业品牌
据测算,会展业的经济带动效益可达1∶7。也就是说,会议展馆每增加1元营业额,就能使周边地区产生7元的经济效益。博鳌亚洲论坛已经成为海南会展文化产业的标志,不仅对海南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国际影响力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博鳌亚洲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海南会展文化产业的积淀了丰富的经验,海口、三亚等中心城市都有举办会展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可以把会展业打造成海南文化产业的一大品牌。
4.4.2 打造节庆文化产业品牌
海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优美的热带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培育、造就了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如音乐舞蹈、建筑形式、节日庆典、传统工艺、婚丧嫁娶等,这是海南重要的文化产业资源。充分发掘民族文化,继续做大民间节庆活动,如换花节、冼夫人文化节、黎苗族 “三月三”、儋州中秋歌节等,集文艺演出、体育赛事、文化旅游、旅游产品展览等于一体,将海南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产业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为海南打造更具吸引力、更具少数民族风情的节庆文化产业品牌。
4.4.3 大力打造体育运动文化产业品牌
海南优越的自然环境,为体育运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在海南建立全国最大的集训练、比赛、疗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体育基地[4]。充分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潜水、帆船、帆板、冲浪、垂钓、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海洋体育运动文化产业和自行车、登山、漂流、野外拓展等陆上体育运动文化产业;培育并做大做强,如高尔夫、“香港-三亚”国际帆船赛、“中国铁人三项赛”等精品赛事,吸引世界各地区优秀选手参加,扩大其影响力。大力打造体育运动文化产业品牌。
4.4.4 打造休闲娱乐文化产业品牌
海南美丽的风光,独特的气候,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尤其是在冬季,海南成为我国北方人们休闲度假的首选。很多人喜欢冬天到海南居住,春天来了再回北方居住,像候鸟一样往返于南北,这为海南发展休闲娱乐文化产业提供了条件。可以建造具有娱乐功能的各式各样的休闲度假村,让人们在尽情享受自然风光、太阳浴、海水浴之后,还能观看各种演出、赛事以及参与性娱乐活动。使得休闲娱乐文化产业也能成为品牌。
5 结束语
综合上述,海南旅游岛建设应以文化产业为支撑。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人才做保障,加快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的自给能力,增加高校文化专业和扩大文化专业招生,办好文化艺术院校,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文化艺术学校和培训班;加大文化投入力度,优化人才环境,制定人才优惠政策,向全社会引进优秀文化人才[5],是文化产业成为海南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举措。
[1]王斌斌 .文化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生命力[J].今日海南,2010(5):28-29.
[2]周萍 .发展与创新海南区域文化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J].新东方,2009(10):35-37.
[3]单正平 .成就、问题与机遇:关于海南文化建设的思考[J].新东方,2009(10):23-26.
[4]张松林 .海南的战略选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J].新东方,2005(10):29-34.
[5]王丽梅,宋春燕 .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11(6):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