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系统建设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以经管类专业为例

2013-09-28章建新

成人教育 2013年10期
关键词:经管类方案设计岗位

章建新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300410)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经历了学科基础上的本科压缩性向职业导向的转变。但是,回首专业建设与改革走过的路径,认为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的梳理。一是在高职教育为产业服务的命题下,专业和产业的契合点是什么;二是产业链下职业取向的岗位群纵向延伸和横向整合应当遵循的逻辑线路和基本原则是什么;三是行动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是否具有普适性和代表性,其原则和方法能否引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四是在对学科结构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后,重构的课程体系如何保持在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方面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五是在重视学生综合技能、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前提下,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开设应遵循什么原则;六是宽就业口径下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核心课程开设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以及中高职合理衔接后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什么样等。

二、主要的观点

1.高职人才培养应充分体现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区域产业环境是高职教育生存的根基和成长的土壤,也是其职业性的本质所在。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产业、职业、专业和企业应视为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要素。其中,产业目标决定职业取向、专业定位和就业岗位。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必须立足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否则人才培养将出现错位。

2.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应体现区域产业发展的特点。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应当遵照产业和产业链要素以及区域产业的不断变化和提升后对技能型人才类型和规格的需求,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步伐应当加快并与产业发展合拍。在高职专业建设中,特色专业应体现区域产业的特点,重点专业应代表区域的重点产业,优势专业应体现为区域的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决定专业结构,产业规模决定专业规模,产业类型决定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规格。

3.从系统建设的视角进行多方位的能力开发。多年来,高职教育理念和一切教学活动均应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本位。但如果按照以下等式,即“能力=技能=操作=实践=动手”,将使高职教育的能力培养陷入误区。根据我国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专家研究的结果,企业人的职业能力具有三层结构。最外层为岗位专用能力,中间层为行业通用能力,最内层为职业核心能力。因此,高职毕业生无论工作在什么行业、什么岗位,其能力系统包括:自我学习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因此,能力本位≠操作能力本位,高职教育≠“会做”的教育,能力本位应体现在毕业生能够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职业素质,掌握和职业岗位需要相适应,并具有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4.宽口径的就业取向。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应主动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应使学生能够适应较宽的职业领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外部的社会需求选择课程、学习方式和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职业岗位。对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的专业面向、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不能过度强调针对性,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过程也不能强调与就业岗位实行所谓的“零对接”。

5.行动导向的能力开发系统。实践证明,高职院校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内想象着职业是什么、能力是什么、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是什么是不行的。因此,按照行动导向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是高职教育职业性的具体体现。在不同专业和课程的设计中可根据性质和特点的不同分别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化、任务驱动等不同方法,在具体实施中不能千篇一律。

三、基于系统性建设的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学设计的框架

1.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系统。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涉及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可用“系统的应用知识”来表述,既这些知识一方面要“能应用”,另一方面必须“成系统”。通过对高职经管类专业所涉及的不同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不同经管类职业岗位包括单项管理岗位、专项管理岗位和综合管理岗位,分布在决策层、职能层和执行层。其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控制。见表1。

表1 高职经管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系统表

2.“点、线、面”的技能训练系统。高职经管类专业的技能训练系统由“点、线、面”所组成。其中,“点”是指岗位单项能力,即在职业岗位完成某一工作任务应具备的单项操作技能,其载体是工作任务链的节点,如“市场调研与开发”课程中的“调查问卷设计”、“仓储管理业务操作”课程中的“入库、在库、出库”管理等。单项能力不是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全部职业能力。“线”是岗位能力,即在特定岗位上,履行职责,根据工作过程,完成全部工作所具备的技能,是单一工作任务链上相关技能的集合,如“市场调研与开发”课程中的“编制市场调查方案、信息采集与处理、撰写市场调研报告、制定市场开发计划”等全部训练项目。“面”是指专业综合能力,即适应轮岗、转岗以及职务升迁需要的工作技能,是多工作任务链相关技能的集合,也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能力在德国被称为职业行动能力,即综合能力。德国职业教育对此解读为,真正职业人的综合能力是无法被客观化的,因为人的技能在当今的技术发展中随时可被替代,只有无法被机器和自动化取代的行动能力才能让职业人在职业生涯中具有可发展性。在课程教学中,具体实现方式是:岗位单项能力=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岗位能力=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专业综合能力=顶岗实习。

四、把握专业职业能力的“四个关系”

1.“动手”与“动脑”的关系。在产业不断升级,技术不断更新的年代中,必须强调高职学生不仅应重视“动手”能力的训练,也要注重“动脑”能力的培养,即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所具有的分析、思辨、判断、决策以及各种方案的制订、改善、调整、实施的能力。

2.“管物”与“管人”的关系。企业用人非常注重高职毕业生能否尽快融入团队以及沟通、组织和协调的能力。在当今的社会中,高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面对的绝不仅是材料和设备等有形物品,经管类更多的是与“人”打交道。因此,勾通、协调、组织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高职专业毕业生不管是在什么职业岗位上,其所处的环境都是千变万化的。即使是按照固定的管理流程、标准和程序实施管理过程,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和管理点也都会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随时变化而产生许多变量。这就需要管理作业人员具有随时适应环境、调整策略和方法的能力。

4.“单体”与“协同”。从管理的组织原理看,绝大多数的管理项目不可能是“单体”作战,企业层级组织注重的是协同效率。因此,高职毕业生,必须具备在组织环境和系统内的合作、服从、交流和领导的职业素质。

[1]李卓梅.“能力开发”系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

[2]闫宁.高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重构[J].现代教育管理,2012,(5).

[3]章建新.以产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辨析[J].教育与职业,2012,(35).

猜你喜欢

经管类方案设计岗位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一种适用于高轨空间的GNSS矢量跟踪方案设计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方案设计我做主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