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煤村庄搬迁方案可行性分析
2013-09-27李春锋
李春锋
(郑宏恒泰(新密)煤业有限公司, 河南 新密市 452370)
0 前 言
村庄民房多为私有住宅,村庄下采煤涉及农民利益,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煤炭和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工农关系。村庄下采煤应根据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合理确定开采技术方案。实施村庄下采煤时,应优先采用维修房屋或就地重建不迁村的方式。
根据我国煤矿的多年实践经验,村庄下采煤的主要途径有:迁村全采;不迁村全采,采后维修和补偿;不迁村条带开采;不迁村就地重建抗变形建筑物;不迁村充填开采等。
1 矿井概况
河南某矿设计生产能力为150万t/a,核定生产能力280万t/a。地面标高+48.67~+33.37m。任楼、姜庄两村位于该矿的北六采区南翼,占压北六采区54万m2,3上煤平均厚度4.57m,3下煤层平均厚3.95m,赋存稳定,地质构造相对较简单。任楼、姜庄两村3上、3下煤压煤可采储量为306.8万t。由于矿井生产能力扩大及村庄压煤严重,造成可采量大为减少,矿井生产接续非常紧张。因此,任楼、姜庄的搬迁很有必要。
2 村庄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预计
2.1 全采地表岩移参数的确定
采用概率积分法进行地表移动变形计算,结合该矿3上903和3下702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成果,经综合分析,确定该矿全采时地表岩移参数见表1。
2.2 地表变形预计结果
根据地表岩移参数,对任楼、姜庄两村按3上开采、3上与3下煤开采及3上、3下煤条带开采(回煤率50%),进行了地表变形预计,预计结果如表2、表3所示。
表1 全采岩移计算参数
表2 全采3上和3下煤地表变形最大值
表3 条带开采3上和3下煤地表变形最大值
由表中可见,3上、3下煤开采后,地表下沉量最高达6090mm,村民房屋已无法居住,村庄必须搬迁。
3 村庄搬迁的效益对比
3.1 迁村全采经济效益分析
任楼、姜庄村搬迁开采后,可采出煤炭306.8万t,每t煤按市场定价700元计算,则总产值为21.476亿元。按照350元/t的开采成本计算,开采成本为10.738亿元。
按照豫政发[1999]24号《河南省搬迁压煤建筑物暂行规定》的规定,及压煤村庄的实际情况,压煤村庄搬迁费平均约22万元/户,任楼、姜庄共有732户,共需补偿16104万元,即1.6104亿元。村庄搬迁全采经济效益分析见表4。
表4 村庄搬迁全采经济效益分析
3.2 不迁村开采经济效益分析
3.2.1赔偿计算
按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发(1999)24号文件精神,第五条:因采煤造成非搬迁单位和个人建筑物斑裂或损坏的,煤矿应根据房屋损坏程度及房屋结构质量,按表5规定及标准补偿其维修费和拆建费。
表5 建筑物受采动损坏补偿标准表 元/m2
参照表中规定及村庄破坏程度,经估算,不迁村条带开采3上煤需要赔偿0.10832亿元;条带开采3上、3下煤需要赔偿0.13476亿元。
3.2.2不迁村条带开采3煤经济效益分析
任楼、姜庄村下煤炭306.8万t,3上煤层厚4.75m,3下煤层厚3.95m,采出率取50%。则条带开采3上煤的采煤量为82.28万t,每吨煤按市场定价700元计算,则总产值5.7596亿元,按照350元/t的开采成本计算,开采成本为2.8798亿元。
条带开采3上、3下的采煤量为153.4万t,每吨煤按市场定价700元计算,则总产值为10.738亿元,开采成本为5.369亿元。
条带开采3煤经济效益分析见表6。
从以上经济效益分析可见,蒋庄煤矿在任楼、姜庄村下进行3煤开采,村庄搬迁比条带开采3上、3下煤多实现利润38666万元,可获较大的经济效益。
表6 不迁村条带开采3煤经济效益分析
4 塌陷区治理措施
(1)按《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技术要求,建立任楼、姜庄地表移动观测站,并定期进行观测,随时掌握地表变形动态规律,使地下开采工作与地面保护工作有秩序、有目标的进行。
(2)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原则,蒋庄煤矿应负责任楼、姜庄开采后土地塌陷治理与复垦工作,应编写土地复垦方案,列专项经费并足额及时到位,确保土地复垦目标的实现。
5 结 论
(1)3上、3下煤开采后,地表下沉量达6090mm,房屋破坏严重,不能安全使用,必须采取措施加以保护性开采。如采用条带法对一层煤开采,回采率只有50%。
(2)任楼搬迁后节省土地197.69亩,姜庄搬迁后节省土地228.54亩,解放村下压煤储量306.8万t,可延长矿井服务年限1.2a。
(3)采区煤层开采后,地表的塌陷量大,部分地表将产生永久性积水或季节性积水,区域成为“高-中潜水位塌陷区”,对采煤塌陷地治理以发展高产高效农业为目标,统一规划分区分期实施。
[1] 苗霖田,夏玉成,姚建明.金鸡滩井田开采地质条件的模糊综合评判[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35(5):16-19.
[2] 于志鹏,陆愈实.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在企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3):119-121.
[3] 褚廷湘,杨胜强,刘国忠,等.模糊综合评价对采空区自然发火的评价及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1):124-127.
[4] 聂洪峰,祁生文,孙进忠,等.重庆市区域稳定性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J].工程地质学报,2002,10(4):408-414.
[5] 张 跃,邹寿平,宿 芬.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
[6] 张云帆.交互式产品原型的模糊评价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8.
[7] 杜计平,汪理全.煤矿特殊开采方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8] 钱鸣高,许家林,缪协兴.煤矿绿色开采技术[J].中国矿业大学报,2003,32(4):343-348.
[9] 张元功,董凤宝.城镇建筑群下充填开采新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煤矿开采,2008(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