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结构简化对船体冲击响应的影响
2013-09-27彬孙丰周姝王喆白兆宏
吴 彬孙 丰周 姝王 喆白兆宏
(1.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荆门 448035;2.哈尔滨工程大学 船舶工程学院 哈尔滨 150001)
0 引 言
随着数值算法和计算机规模的快速发展,近几十年来,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计算领域内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
模型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的精度[2-3],但对于超大型结构而言,建立模型过于精细会使前处理工作量剧增,造成人力资源和时间的浪费。本文以水下远场非接触爆炸为背景,针对局部结构简化进行初步研究,旨在提出船体模型局部结构简化的依据。
1 计算条件
1.1 计算模型
油船舱段模型[4-5]范围包括船平行中体处1/2个舱段+1个完整舱段+1/2个舱段,垂向范围为船体型深。冲击响应评估采用中间一个完整舱段(含舱壁),如下页图1所示。
图1 舱段模型基本结构图
建立4个模型,分别为:
Model-1:原始模型。对该舱段进行详细建模,其中包括舷侧肋骨、甲板纵骨、中纵舱壁扶强材、横舱壁扶强材、减重孔、人孔以及连接处的肘板。局部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Model-1局部结构模型
Model-2:简化模型。在Model-1的基础上不设肘板。对开孔进行详细建模,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Model-2开孔模型
Model-3:简化模型。在Model-1的基础上不设开孔(人孔和减重孔)。对肘板进行详细建模,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Model-3肘板模型
Model-4:最终简化模型,在Model-1的基础上,不设局部结构(开孔和肘板),只对基本强度构件进行详细建模,模型如图5所示。
图5 Model-4肘板模型
舷外流场采用声学单元进行模拟[6]。流场半径为结构半宽的6倍,离散成渐变单元,内层单元尺寸0.4 m,外层单元尺寸为内层单元的3倍(1.2 m),中间单元均匀过渡。流场模型如图6所示。
图6 流场模型
1.2 工况说明
舱段模型关于中心对称,药包位于模型中心正下方,故冲击响应也具有对称性。按垂向位置,从外底板、内底板和甲板上选取典型位置作为冲击响应的考核点。具体考察位置如表1所示。
表1 考核点位置
模型工况根据某舰艇抗冲击要求进行设置,采用冲击因子为0.32进行计算。药包位于舱段模型的正下方,如图7所示。在同一工况下,对比4个模型考核点处的冲击响应。
图7 工况示意图
2 简化肘板对舰船冲击环境的影响
2.1 冲击环境分析
根据考核点的垂向位置,选择与药包在同一铅垂线上的考核点进行分析。考核点4、考核点10和考核点14的加速度时间历程曲线如图8所示,加速度响应Fourier谱如图9所示。
图8 考核点加速度曲线(简化肘板)
图9 考核点加速度响应Fourier谱(简化肘板)
从图8可以看出,肘板简化后,内底和外底相同位置考核点的加速度曲线基本一致,峰值和衰减趋势极其相似,甲板考核点加速度峰值略有差别,衰减过程中误差有增加趋势。由图9可知,随着考核点位置升高而高频成分逐渐减少,曲线吻合度差别增大,可知肘板简化对低频响应影响相对稍大。但肘板简化并没有影响加速度变化的整体趋势:位于外底的考核点14,加速度响应瞬间达到峰值,并迅速衰减,反映了距离爆心近、受到冲击波直接作用的特点;内底板上考核点加速度峰值与外底相近,但是衰减速度有所减慢;甲板考核点加速度峰值最小,衰减速度最慢。
将加速度响应曲线进行傅里叶变换。从图9可以看出,肘板简化对加速度响应的频率成分影响不大,内底和甲板处的功率谱密度略有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肘板简化改变了舱段结构的滤波效应:外底受低通滤波效应影响最小,随着结构垂向位置的升高,低通滤波效应的影响更为明显。
图10为考核点4、考核点10与考核点14的设计冲击谱。可见,肘板简化后,这三处考核点的设计冲击谱误差很小;随着垂向位置的升高,误差并没有进一步增加。可见,肘板简化对冲击环境影响较小。
统计所有考核点的谱速度,如表2所示。
图10 考核点设计冲击谱
表2 考核点冲击谱速度(简化肘板)
肘板简化后,所有考核点的谱速度有增大趋势,最大相对误差为1.07%。肘板简化后,一方面对结构强度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会引起结构质量的变化。舱段模型简化了肘板,模型质量有所减小,冲击响应增大导致谱速度增加,但整体来看肘板简化对冲击环境影响不大。
2.2 应力分析
肘板简化将影响应力波在结构中的传播。考核点4、考核点10和考核点14三处的应力时间历程曲线如图11所示。
图11 考核点应力时间历程曲线(简化肘板)
观察图11发现,肘板简化对模型应力影响不大,简化模型可以较好的反映应力峰值和应力衰减趋势。统计所有考核点的应力峰值,如表3所示。
表3 考核点应力峰值(简化肘板)
从表3中数据可以看出,各考核点应力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54%,可见肘板的简化对冲击响应的影响可以忽略。
综上所述,在建模过程中,可将肘板结构简化;完成模型后,再根据整船质量分布,以质量点的形式保持整船质量不变。此方法可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基础上,很大程度上缩短建模时间。
3 简化开孔对舰船冲击环境的影响
3.1 冲击环境分析
考核点4、考核点10和考核点14的加速度时间历程曲线如图12所示,加速度响应Fourier谱如下页图13所示。
图12 考核点加速度曲线(简化开孔)
图13 考核点加速度响应Fourier谱(简化开孔)
从图12中看出,开孔(人孔和减重孔)简化后,对加速度响应影响很小,各考核点的加速度时历曲线与原始模型吻合较好。随着考核点位置的升高,高频成分逐渐减少、曲线吻合度越高,可知开孔的简化对高频影响相对较大。
从图13看出,开孔简化对加速度响应的频率成分影响不大。在基频区域,各考核点的功率谱密度基本一致;在高频段,考核点处的功率谱密度略有差别。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孔简化改变了舱段结构中应力的分布和传播。将加速度曲线转化为设计冲击谱,统计所有考核点的谱速度,如表4所示。
表4 考核点功率谱速度(简化开孔)
观察表4发现,开孔简化后,双层底区域考核点的谱速度略微减小,其他位置谱速度基本保持不变。双层底区域谱速度减小可能是由于模型质量增加引起的。整体来说,简化模型的冲击环境保持稳定,谱速度的最大相对误差为0.85%,对评估冲击环境影响不大。
3.2 应力分析
考核点4、考核点10与考核点14处的应力时间历程曲线如图14所示。
图14 考核点应力时间历程曲线(简化开孔)
观察图14发现,开孔简化后应力峰值变化很小,应力衰减过程基本相同,开孔简化导致底部结构增强,应力峰值有减小的趋势。统计所有考核点的应力峰值,如表5所示。从表中看出,简化模型和原始模型应力峰值变化不大,最大相对误差1.61%;内底和舷侧位置峰值误差相对较大,主要是由于开孔简化影响了应力的传播;而甲板处应力峰值误差较小,可能是由于应力波在结构中经多次折射、反射,再区域平均后引起的。简化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应力峰值和衰减趋势。
表5 考核点应力峰值(简化开孔)
4 简化肘板与开孔对舰船冲击环境的影响
前两节单独分析了远场水下爆炸中,肘板和开孔的简化对冲击环境和响应的影响。本节将开孔(减重孔和人孔)和肘板全部简化,分析舱段的冲击响应。
4.1 冲击环境分析
考核点4、考核点10和考核点14的加速度时间历程曲线和加速度响应Fourier谱分别如图15、图16所示。
图15 加速度曲线(简化肘板与开孔)
图16 加速度响应Fourier谱(简化肘板与开孔)
从图中看出,同时简化肘板和开孔后,加速度时历过程影响变化不大。内外底加速度响应Fourier谱的大致相同:双层底区域基频处的功率谱密度误差较小,甲板处误差稍大。统计所有考核点的谱速度如表6所示。
表6 考核点冲击谱速度(简化肘板与开孔)
简化模型和原始模型的谱速度相对误差较小,局部结构简化对评估冲击环境的影响不大。肘板和开孔都简化后,模型舱段模型质量减小(模型质量如表7所示),考核点谱速度略微增加,但没有改变舱段结构谱速度的变化趋势:距药包位置近的考核点谱速度较大,随着垂向位置的升高,谱速度有减小趋势。
4.2 应力分析
统计原始模型和简化模型考核点的应力峰值如表8所示。
表7 模型质量
表8 考核点应力峰值(简化肘板与开孔)
简化肘板和开孔后,对应力峰值的影响不大。应力变化趋势同第2节和第3节的变化趋势类似:在外底处误差较小,随几何位置的升高误差有增大趋势。简化模型没有改变应力的变化趋势,最大相对误差2.2%,对评估舱段结构的整体冲击响应影响较小。
4.3 塑性应变分析
等效塑性应变曲线如下页图17所示。观察数据发现甲板和内底板上考察点的等效塑性应变极其微小,所以只分析外底板的等效塑性应变。外底板考察点编号为11、12、13、14,其中考核点14距离爆心位置最近,考核点11距离爆心位置最远,统计考核点11~14的塑性应变如表9所示。
表9 考核点11~14的塑性应变
图17 等效塑性应变曲线
从图中看出,塑性应变大体趋势基本相同,考核点11与考核点13处,原始模型的塑性应变略大于简化模型,主要是因为考核点11与考核点13离中纵剖面较远,肘板和开孔简化导致外底结构强度增加,简化模型塑性应变变小;而考核点12与考核点14位于中纵剖面处,局部结构简化对强度影响较小,故塑性应变相差不多。但总体来说,远场非接触爆炸中,塑性变形很小,不是冲击响应的主要考核内容,因此可忽略结构简化对其的影响。
5 结 论
(1)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分析局部结构简化对冲击环境的影响。时域分析中,简化模型和原始模型加速度响应峰值和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加速度曲线作Fourier变换,得到简化模型和原始模型在基频部分吻合较好,其他频带略有差别;局部结构简化后,模型质量发生改变,谱速度变化趋势与模型质量变化趋势类似。
(2)局部结构简化对应力峰值影响不大,随着垂向位置的升高,衰减过程误差逐渐增大。与原始模型相比,外底应力峰值误差最小,内底和舷侧位置应力峰值误差稍大,主要是局部结构简化影响了应力的传播和衰减方式,导致垂向位置较高的地方误差较大。
(3)局部结构简化后,塑性应变误差较大,主要是由于双层底处开孔简化导致强度增加引起的,故误差较大。但是远场非接触水下爆炸中,塑性变形较小,一般不作为主要考核内容,故局部结构可以简化。
(4)水下远场非接触爆炸中,肘板和开孔等局部结构对舰船的冲击响应影响不大,简化模型完全可以反映原始模型的冲击环境和应力传播,且大大缩短前处理时间。因此在建模过程中可以将肘板和开孔等局部结构省略。
[1]殷玉梅,赵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振动分析中的设备实用建模方法究[J].中国海洋平台,2006(6):28-32.
[2]施丽娟,崔维成.集装箱船舱口角隅应力集中系数的有限元分析的精度[J].中国造船,2003,44(1):31-37.
[3]钱安其,嵇春燕,王自力.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水面舰船设备冲击环境预报方法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6,28(4):43-47.
[4]郭君.加筋双层筒形结构冲击环境特性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5]何晶磊,尹群.大型油船槽形舱壁顶凳局部结构优化[J].船舶,2010(5):23-27.
[6]Hibbitt,Karlsson and Sorensen.ABAQUS Analysis User’s Manual[S].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