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及其他

2013-09-26史万清

考试·教研版 2013年11期
关键词:论文教学

史万清

【摘要】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桃花源记》课文中,对“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解释有失准确。本文分析论证,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

【关键词】吃透教材 准确译文 把握主旨 论文 教学 求异

【中图分类号】G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256-01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第六册中,有陶靖节一篇散文《桃花源记》,且文后附有其诗《桃花源诗》。文乃诗前所并之序,诗文并作,相互发明,抒写理想志趣。可谓名垂古今,堪称令人向往的诗文双璧。

文章以“渔人甚异之”的“异”贯穿始终,由外而内,由表及里,步步展示作者身心的栖息地——世外桃源的奇异所在。

文中有句“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奈何教材怪(贵)编们注解为“(桃花源)男女的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世人相同”。

这个解释的确让人无语凝噎。愚公之不惠,看我一夫所指,戳其脊梁,以解学人苦受蒙蔽之冤——

1 “外人”为谁?“世外桃源”本有定说

陶公是世人,心想世外桃花源;渔人本非桃源人,阴差阳错入其中。肯定的是,渔人称自己一定是世人,而称桃花源人一定是世外之人,一定不会因为自己一个世人到了世外的桃花源而改称自己的父母妻子这些世人为“外人”!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空间位置的概念,这是人与人之间亲疏关系分别使然。如同我的老婆不管在家在外,我称她只有“内人”,我不能因她到了他处而改称“外人”。如同一个中国人到了美国,同胞见他永远不会叫他为“外国人”一样道理。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渔人对桃花源人形貌的初次观感,这里的“外人”之“外”只有以渔人为基准,即以世人为基准,自然是世人生活的世间的相对面,与世相异的另一个世界的人。不能因为渔人现在桃花源,而变为以桃源人即桃花源为基准,把“外人”说成是“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了。

当然,文中还有几个“外人”:“遂与外人间隔”,“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些“外人”自然是“桃花源以外的人”,因为出自桃花源人之口,它与出自渔人之见的“悉如外人”的所指正好相反。

其实,从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成语——“世外桃源”就可看出,“外”是世外,如同教材所解,岂不成了“源外世人(世间)”?

2 桃源人的衣着与世人究竟是相同还是不同

首先,我打个比方,假如你是个本本分分规规矩矩的人,衣着打扮和常人一模一样,试想,你到一个市集人多处,人们会不会为你感到惊异,那才不管认识不认识,惊异你干什么?相反,假如你是个奇装异服,红眉绿发,时髦透顶,饰物戴到鼻孔上的“怪物”,人们见你惊异不惊异,那是一定的,惊异得要死!可想而知,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原因就在渔人的衣着与桃源人大为不同的第一印象所致。

要说因为桃源人不识渔人才大惊,那更没道理。桃花源人“自云先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经过六七百年,人口数量应当可观,难保桃源中人人熟识,见面不识者亦不为过,何必因为不识连碰个面都要惊异呢?

其次,附于文后的《桃花源诗》中有两句:“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意思为: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陶公在这里明明白白说:桃花源人从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古代的礼仪,衣裳也是古代的式样。根本不存在衣着上的花样翻新与时俱进,哪怎么能与渔人时代的世人完全一样呢?比方桃花源人穿戴与世人一样,那就没有“世外桃源”,只有“世间桃源”。

如果不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与《桃花源诗》两篇中出现笔误,写出了互相矛盾的两种“桃花源”,那十分肯定,是我们后人点错了他老人家的穴位,会错了他老人家的高义!他老人家大可义愤填膺骂一句:后生孺子,愧对吾篇!

3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理解关乎陶公全文寄意何在

据萧统《陶渊明传》记载:“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无弦琴是弹奏不出声音的,拨弄它是为了“寄其意”。他描写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好不超尘脱俗,虽然无法实现,也还是为了“寄其意”。

《桃花源记》主要是描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而他的《桃花源诗》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两相比较,《桃花源诗》内容更为丰富,对于我们了解陶渊明描写桃花源的意图和生活理想很有帮助,因此,学习《桃花源记》值得与《桃花源诗》参照阅读。

诗中有“一朝敝神界”是说桃花源被渔人发现,泄露了这个神仙般的世界的秘密。“旋复还幽蔽”,是说桃花源刚敞开又立即与外界隔绝,也就是《桃花源记》中所说的“遂迷,不复得路”。我们读到这里,自然会想,既然渔人离开桃花源时一路上已经“处处志之”,那么,怎么会再也找不到旧时路呢?如果细读《桃花源诗》就会发现诗人对这个问题是已经作了回答的,那就是“淳薄既异源”,意思是说,世俗生活的庸俗浅薄勾心斗角与桃花源中民风的淳朴和睦安乐,是格格不入,绝然不会相容的。这样,才显出桃花源的超尘脱俗。这个不同自然包括这两个社会的两种人穿戴装束的不同。而桃花源人穿戴的“古意”,正是诗人赞美向往的。

陶公向往桃花源式的生活,向往古代社会的淳朴,向往没有兵灾战乱、没有朝代更迭的安定生活,向往没有君臣尊卑、没有赋税徭役的祥和环境。实际是对世俗生活中的尔虞我诈、人心不古表示憎恶与批判。

显然,桃花源中的生活情景是被诗人理想化了的。诗人把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写得那么安宁、和谐,正是对黑暗现实的一种否定。

反之,假如桃花源人男女衣着,完全与世人相同,岂不显得诗人批判世俗不够彻底,否定现实显得不够全面。

总而言之,“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应该解释成“桃花源人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另一个世界中的人一样”才说得过去。

猜你喜欢

论文教学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