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2013-09-26宋书杰
宋书杰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习惯,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可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阅读教学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本文在分析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阅读教学的一些新尝试,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 尝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095-01
1 引言
语文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构建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发展的基础。而语文中的阅读能力,是人类获取知识,学习其他技能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健全学生的心灵人格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为了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阅读能力是人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新课标”中也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是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高中语文阅读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过程,读者在阅读中应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成功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举数得的,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使学生体悟到生动可感的人物形象与源自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应该是一种享受的过程。可在实际教学中却恰恰相反,学生不仅没有获得语文的阅读能力,更令人担忧的是,学生甚至认为学习语文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就更谈不上什么语文素养的提升与熏陶了。那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2.1以语文教师为主体的语文阅读教学
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起主导作用,而非主体作用。“主导”和“主体”,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可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仍然不自觉地充当了课堂教学的主体。
由于多数语文教师没有正确理解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关系,教师完全主宰着学生和文本,使得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成为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关系。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先给学生预设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课文,然后开始分析讲解课文的相关内容。这种教学方法看上去教师向学生传授的信息量很大,可是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方法会极大地削弱学生探究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从而丧失阅读兴趣。
2.2语文阅读教学定式化、流程化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在让学生粗略浏览过一遍课文后,便开始讲解分析,把原本生动可感的文本肢解成零碎的段落、语法、特点、中心思想等等。尽管“新课标”中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阅读教学中依然是定式的、流程化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扼杀了阅读本身的生机和活力,使得语文阅读变得枯燥乏味,毫无美感可言。
2.3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对文本解读整齐划一
“新课标”中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而非阅读感受的同一化。可是,在高考指挥棒和教学目标的引领下,语文教师往往只强调标准答案,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个体差异。这样,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被抹杀,造成了一种千人同声、万人同言的教学局面,使得本应趣味横生的语文阅读课变成了最枯燥、最死板的课程。
这些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痼疾,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限制了语文素养的提升。那么,应如何让语文教学走出这样的泥淖呢?
3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新尝试
3.1阅读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以往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习惯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转而走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上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启发学生自主独立思考,使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成为学生的实践过程。
3.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活动,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通过参与对话活动,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角色,通过启发学生,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
3.3加强学生课外阅读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提出:“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我们的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我们在以课本为基础的同时,还要放眼课外,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文学作品,来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展视野,积淀底蕴。
4 总结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之间的碰撞,是心灵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现代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控制角色向协助角色转变。以民主、平等和包容的方式来对待学生。学生也应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宽自己的阅读领域,切实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