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中 “企业课堂化”运作的探讨

2013-09-26张世平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电子信息系安徽合肥230601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5期
关键词:工学工位岗位

张世平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电子信息系,安徽 合肥 230601)

目前,国家颁布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和 《职业教育专题规划 (2010~2020年)》,地方各级政府和行业部门通过标准监管、优免税费和整合资源等具体方式,给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企业课堂化”是工学结合的一个必经阶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崭新模式。为此,笔者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对工学结合中 “企业课堂化”运作的情况进行了探讨❶院级重点建设专业项目。。

1 工学结合中 “企业课堂化”运作的策略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1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做好 “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的衔接”[1]。根据上述讲话精神,在项目运作时奉行 “互相支持、逐步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理念,共同开发项目课程,共同组织生产教学,共同实施考核管理,具体从以下方面着手实施。

1.1 根据国家规划确定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设计要致力于横向扩展能力的知识群与相应技能岗位群的有效对接,论证修改以相对宽 (必需)而浅 (够用)为目标进行优选,要以实习就业为导向,按照工作过程进行课程体系的架构,根据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在工学结合中重点进行职业技能、技术应用和职业素质的学习和强化。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作为2008年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率先申报成功的全国目录外专业,而合肥来发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作为订单合作培养单位,全程参与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正和课程开发。

1.2 根据行业标准修正专业设置

行业企业是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的突破口,根据行业市场调研和深入企业考察,合理增设社会紧缺的专业以拓宽就业面。作为安徽省新能源协会的会员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后,吸纳了多位行业专家和公司经理成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并根据建议,在原来塑化油、生物质发电应用的基础上,增设了太阳能发电应用方向,使就业率和对口率显著提高。

1.3 根据企业流程确定课程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主要有形载体,课程结构模块化设计通常基于以岗位技能为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课程模块组合,在进行知识结构模块化组合的同时要衔接职业化技能训练,进而建立职业岗位间横向扩展能力所要求的横向知识与技能训练之间的联系。例如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所开设课程与塑化油技术、生物质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应用中的焊工、装接工、调试工、质检员和施工员等工种契合度高,培养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1.4 根据产业需求制定教学、实训和考试大纲

结合课程目标与岗位要求,把企业的工作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接轨,建立见习-实验-实训-实习交叉推进的 “企业化课堂”教学环节,实行核心专业课由企业技师专家和能工巧匠主讲、学校老师辅助配合的形式,并按各工位作业指导书制定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和考试大纲。

1.5 根据岗位任务选编教材内容

在教学内容选取上,要分析分解岗位任务需求,以岗位群所需的知识、技能与素质为出发点[2],结合生产工具和设备操作要求,确定技能训练标准,融合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完成一定的任务或项目,从而实现知识群和岗位群成功对接。同时,还要融入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做到 “岗-课-证”三方融通。为此,在企业内部培训讲义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合作开发了 《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和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校本教材。

1.6 根据工作场景创设教学情境

学习情境是以项目、任务、产品等工作过程行动导向为引线,对课程中的知识技能点进行的教学环节设计。通过分析合作企业性质和业务状况,结合企业运行方式来组织课堂环节,转换主体角色。在课堂组织上,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岗位和工种,由班组集体代替学生个体出现在课堂学习上,成员在流水线上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此外,以企业典型产品生产工位或完成工作中的某一任务为教学单元,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融做-学-教为一体。例如,以 “太阳能逆变器”生产装配中的各工位为载体的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直接在流水线上展开各教学环节,可以很好地起到强化巩固知识和技能的作用。

1.7 根据生产绩效考评技能成绩

重视教学过程监控,吸收企业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实行以流水线班组为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课程评价以分阶段分过程评价为主,按岗位协作项目进行实习和实训考评,考核内容包括实训产品质检调试、技术报告汇报答辩、仪器设备操作演练和工作态度等。

2 工学结合中 “企业课堂化”阶段的划分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从2008年开始推行财贸素养特色教育活动,作为创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的立项工程的一部分,编印了 《“五阶段五主题”教育读本》校本教材,即第1学期进行爱心教育,第2学期进行形象教育,第3学期进行责任教育,第4学期进行创新教育,第5学期进行创业教育。为配合五阶段五主题,融合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在进行校企合作时采取学期间 “工学交替、分段互补”的模式,将专业职业素质培养分为预备期、成长期、发展期、提升期和完善期。此外,第6学期进行社会实践,为校外检验期。各阶段职业素质培养期、阶段目标、实训环节和实施形式如表1所示。

表1 各阶段职业素质培养期、阶段目标、实训环节和实施形式表

3 工学结合中 “企业课堂化”运作的措施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已建立院、系2级教学督导组,对照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的 “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和企业员工管理规章制度,对工学结合实行院、系、(教研)室、班4级教学质量监控制度[3],采取弹性学分和企业绩效考核相结合的质量奖惩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①学期实习 (见习)工作计划,由企业人力资源部和院系教务处、就业办制定;②月课程表式 (以半天为单位),由班级、指导老师和企业 (线)班长共同制定,企业课堂化采取 “工位轮换”(全班轮换、半班轮换)、周-周轮训等灵活形式,避免技能训练单一重复。为了搞好工学结合,具体采取以下措施:①岗前校企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企业文化、团队合作要点和生产管理制度等。②学生见习 (以周为单位)时以老带新,即老员工帮带新学员。专家理论讲解,技师操作指导,每周一工种,每天一岗位,由 (线)班长和学校指导老师监督考核。③学生实训 (以周为单位)时进行岗位轮训,即工位间轮换实际操作,相互指导,从而全面掌握多种技能。④学生实习 (以月为单位)时通过竞赛定岗,每人每工位至少回答一道考核题,通过理论答辩评分和实际操作竞赛,选取所擅长的工位,实现一专多能。

4 工学结合中 “企业课堂化”的运作效果

(1)通过 “企业课堂化”,使广大教师能够了解相关企业的新设备、新技术,增强了生产实践技能和产学研能力,有利于校企双方共建 “双师型”教师队伍。

(2)“企业课堂化”实现企业技术设备与人才储备的资源共享,使学校成为企业培训服务基地,培养的员工留得住,用得上。

(3)”企业课堂化”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企业归属感,使企业真正成为实习和就业基地,这对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和就业稳固率有重要作用。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实施工学结合中 “企业课堂化”运作项目以前,被相关企业接收的毕业生数为30人,就业稳固率为20%(6人);实施该项目以后,被相关企业接收的毕业生数为140人,就业稳固率为85% (119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鲁昕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推动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N].中国教育报,2011-05-16.

[2]杨永娟 .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J]职业技术教育,2007(13):41-43.

[3]于桂华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研究 [J].教育与职业,2008(23):22-24.

猜你喜欢

工学工位岗位
盐工学人
LCA在焊装车间人工上件工位应用和扩展
精确WIP的盘点方法
工位大调整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工学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