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机电产品进出口情况及2013年形势预测
2013-09-26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马帅
文/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马帅/
2012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达到19618.0亿美元,占全商品贸易总额的50.7%,增长6.7%,增速比全商品高0.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1794.2亿美元,占全商品出口额的57.6%,增长8.7%,增速比全商品高0.8个百分点;进口7823.8亿美元,占全商品进口额的43.0%,增长3.8%,增速比全商品低0.5个百分点;出口额是进口额的1.5倍,机电产品顺差3973.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6%。受国际市场需求放缓影响,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速大幅放缓,部分产品进入低增长周期,但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加快,中西部省市占比增大,新兴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主要特点如下:
一、2012年机电产品出口低速增长,进口增速明显回落
(一)全年进出口增速宽幅震荡,下半年增速略有回升
出口方面:2月单月增长21.1%,3、4月增速下降至9.5%和6.9%,5、6月增速回升至两位数增长,7、8月增速迅速跌落至5%以内,从9月份开始外贸数据呈现出积极变化,增速进一步趋于稳定。经过第四季度的持续回升,最终实现全年增长8.7%。进口方面,前八个月单月增长水平较低,除2月(38.4%)、7月(6.7%)外,均未超过4%。9-12月进口回升,连续四个月增幅超过6%。全年进口累计增长3.8%,近15年来仅高于2009年的增速(-8.7%)。
(二)机械类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但进口大多下降;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增速相对稳定,进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优化
从重点机电产品出口来看:除手机外,电子类产品出口增速全面回落,但总体增速相对稳定;汽车等机械产品保持较快增长;光伏和船舶产品处于艰难时期,出口下滑明显。2012年出口第一大类产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增长3.8%,出口额为2208.4亿美元,其中笔记本电脑(1137.8亿美元)增长7.5%;通信设备及零件出口1572.4亿美元,增长14.5%,其中手机(810.2亿美元)增长29.1%,是拉动增长的主要动力,通信设备零件(396.1亿美元)增长3.5%。电子元器件出口额1014.5亿美元,增长16.5%;其中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537.5亿美元)增长63.3%;半导体器件(273.4亿美元)下降22.8%。消费类电子产品及零件出口384.0亿美元,下降2.4%;其中彩色电视机(121.1亿美元)下降11.4%;DVD(41.2亿美元)下降29.7%;数码相机(62.7亿美元)下降2.6%。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子元器件等高新技术产品增速明显快于全商品增速,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期,家用电器及零件出口506.0亿美元,增长6.5%;其中空调(109.8亿美元)增长2.0%,电冰箱(57.0亿美元)增长10.7%,电风扇(23.3亿美元)增长2.8%。机械类产品(除船舶外)出口保持小幅增长;船舶进入大周期中的低谷期,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小和国内产能过剩的影响,2012年我船舶出口401.2亿美元,下降10.7%,其中液货船(38.3亿美元)下降43.4%,机动货运及客货兼运船舶(274.0亿美元)下降7.9%;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502.7亿美元,增长14.8%,其中整车(包括成套散件)出口136.9亿美元,增长25.9%;电工器材(837.1亿美元)增长8.0%;机械基础件(448.8亿美元)增长8.8%;起重及工程用机械类产品(341.3亿美元)增长11.5%,目前产品依然集中在中低端市场,无法与国际工程机械巨头在高端市场竞争。
进口方面,电子信息类产品增长较为稳定,主要机械类产品除汽车外多为负增长。电子元器件是我进口第一大类机电产品,进口额2449.4亿美元,增长10.8%,其中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占比15.3%,增长7.1%,加工贸易的方式进口占比55.5%,下降0.3%;日本是我国电子元器件重要的进口市场,受中日关系恶化影响,进口额248.2亿美元,占比10.1%,下降3.8%;自动数据处理设备(582.9亿美元)增长5.2%,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附件(172.4亿美元)增长3.2%,存储部件(255.9亿美元)增长14.5%;消费类电子产品进口迅速增长(102.8亿美元),增速达到46.3%,其中数码相机(30.0亿美元)增长18.2%;通信设备及零件(408.6亿美元)增长25.9%,其中通信设备零件(323.8亿美元)增长33.6%。以上四大电子类产品总计增长14.7%,占我国进口机电产品总额的45.3%;四大电子类产品增长额为454.4亿美元,比全机电商品增长额多168.0亿美元。汽车及零部件以776.3亿美元的进口额领跑机械类产品进口,增长5.4%,其中小轿车(196.2亿美元)增长5.1%,越野车(204.5亿美元)增长14.5%,汽车发动机(22.6亿美元)降低27.0%,汽车零附件(149.4亿美元)增长1.1%;电工器材(535.6亿美元)下降5.9%,其中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占比35.5%,下降8.3%,加工贸易的方式进口占比48.6%,下降6.4%;机械基础件(188.5亿美元)下降7.9%;起重及工程用机械及其零部件(101.4亿美元)下降23.5%;农用机械及零部件(61.0亿美元)下降18.7%;纺织机械及零附件(41.9亿美元)下降21.7%;金属加工机床(136.6亿美元)增长3.1%;家用电器及零件(41.9亿美元)下降6.0%。
价格方面:重点监测的94种机电产品中,出口价格上升的有61种,如手机(11.4%)、数码相机(14.2%);出口价格下降的有33种,如笔记本电脑(-12.7%)、机动货运及客货兼运船舶(-7.3%);价格下降的产品比去年多9种。进口价格上升的有43种,如:手机价格(31.9%)、数控机床(26.5%);价格下降的有51种,如:变压器和变流器(-22.0%)、滚动轴承(-13.5%);价格下降的产品比去年多15种。
(三)贸易方式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份额出口稳中有增
2012年,一般贸易出口额4007.6亿美元,增长11.6%,占比逐年增长,从2001的23.3%增至2012年的34.2%;进口额2934.4亿美元,下降2.4%,占比为37.5%。同期加工贸易出口额6533.9亿美元,增长0.2%,占比55.7%;进口额3062.2亿美元,增长0.2%,占比39.2%。一般贸易进口占比从2001年的40.6%下降至2012年的37.5%。2005年加工贸易进口占比是一般贸易进口占比的两倍,现在基本持平。
从其他贸易方式来看,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出口791.3亿美元,增长115.4%,进口1321.8亿美元,增长42.9%;外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133.3亿美元,下降23.1%。
(四)企业活力不断释放,民营企业出口占比不断提升
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企业中,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增长较快,国营企业进出口额有所下降,三资企业保持稳定。2012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1794.2亿美元,出口企业数量15.3万家。其中国营企业出口1178.6亿美元,同比下降0.5%;三资企业出口7507.7亿美元,同比增长2.7%;民营企业出口2977.0亿美元,同比增长26.3%,超过机电产品出口平均增速17.6个百分点;民营出口企业数量再创新高,达到10.3万家,比上年同期增长9.7%,但平均出口规模较小,仅为287.8万美元;首次出现超过出口10亿的民营企业,达到11家,占总数的8.8%;出口超过1亿美元的民营企业有241家,比去年增加54家,占总数的17.4%。
同期,我国机电产品进口7823.8亿美元,进口企业数量95475家,同比增长1.1%;其中国营企业进口914.0亿美元,同比下降7.0%;三资企业进口5593.2亿美元,同比增长0.9%;民营企业进口1266.3亿美元,同比增长26.3%。民营企业中进口超过10亿美元的有17家,比去年增加6家,占总数的15.0%;进口超过1亿美元的民营企业有197家,比去年增加66家,占总数的18.3%。
(五)东部地区进出口微增长,中西部基数小、进出口快速增长
出口方面,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继续保持低速增长;东部部分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出口增长迅速。东部地区(10349.4亿美元)增长4.3%,出口首次突破一万亿美元;中部地区(647.9亿美元)增长39.6%;西部地区(724.7亿美元)增长54.7%。从具体省市看,广东、江苏和上海分列我国出口前三位,三者出口总计占比63.9%:其中列首位的广东出口额为3863.9亿美元,增长7.4%;江苏出口2174.9亿美元,增长4.7%;上海出口1453.9亿美元,下降2.0%。出口增长较快的省份有:西藏(增长288.5%)、贵州(增长161.7%)、河南(增长130.5%)、山西(增长116.4%)、重庆(增长96.5%)、甘肃(增长92.3%)、青海(增长84.7)、安徽(增长52.1%)、四川(增长48.9%)。
进口方面,东部地区(6947.7亿美元)增长1.9%,中部地区(505.7亿美元)增长22.7%,西部地区(366.4亿美元)增长20.7%。广东、江苏和上海同时也是我进口额最大的三个省份,共占我机电产品进口总额的64.4%:其中广东进口额为2450.2亿美元,增长8.1%;江苏进口1288.8亿美元,下降2.4%;上海进口1295.4亿美元,增长1.1%。进口增长较快的省份有:青海(增长177.9%)、河南(增长152.7%)和重庆(增长66.8%)。
(六)新兴市场发展较快,欧洲市场需求乏力
2012年我国机电产品对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个重点市场出口占比分别为49.5%、19.4%和19.4%,总计达到88.3%。其中对亚洲增长13.2%,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对北美洲增长8.1%,较为平稳;对欧洲出口下降4.7%,出现明显下滑。2012年我国对金砖国家出口750.6亿美元,占比6.4%,同比增长5.0%。机电产品出口的前十大市场分别是香港(2317.1亿美元)、美国(2124.7亿美元)、欧盟(1966.1亿美元)、东盟(1041.6亿美元)、日本(765.2亿美元)、韩国、印度、台湾省、俄罗斯和澳大利亚,总计占比达82.2%。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中增长超过20%的有马来西亚(23.5%)、泰国(28.2%);其他增长较快的国家和地区有香港(17.1%)、美国(7.6%)、东盟(18.3%)、日本(7.4%)、韩国(14.1%)、澳大利亚(9.4%)和墨西哥(14.7%);对印度出口下降5.4%,是非欧盟主要市场中唯一下降的;欧盟市场下降6.9%,其中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分别下降10.3%、14.1%和27.7%。
从进口来源地看,自亚洲、欧洲和北美进口总计占比98.4%;其中自亚洲进口占比71.9%,增长4.8%;自欧洲进口占比18.7%,进口额下降2.2%;自北美洲进口占比7.7%,进口额增长8.2%;同期,自拉美进口增长17.6%,自大洋洲进口下降3.1%,自非洲进口上升25.4%。我机电产品前十大进口来源地分别为欧盟(1376.4亿美元)、中国(1308.1亿美元,属于“国货复进口”)、日本(1195.2亿美元)、韩国(1110.0亿美元)、东盟(979.8亿美元)、台湾(972.9亿美元)、美国、瑞士、哥斯达黎加、墨西哥,总计占比达到98.2%。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中增长较快的有中国(18.0%,属于“国货复进口”)、台湾省(10.7%)、美国(9.5%),受中日关系影响,自日本进口下降10.1%。此外,欧盟下降1.0%、韩国和东盟市场分别增长6.1%和4.4%,进口形势依旧低迷。2012年我国对美顺差增长7.0%,对日逆差减少30.2%。
根据联合国的分类,2012年我国机电产品对44个发达国家(地区)出口8479.0亿美元,占比72.3%,增长6.6%;自44个发达国家(地区)进口4572.1亿美元,占比58.5%,下降1.3%,我国对发达国家(地区)进、出口增速均低于平均增速。同期,我国对189个发展中国家(地区)出口3242.6亿美元,占比27.7%,增长11.6%;自189个发展中国家(地区)进口3247.4亿美元,占比41.5%,增长11.9%。
二、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占发达国家市场份额下降,占新兴市场份额提升
2012年1-11月,欧盟进口下降6.5%,美国进口增长8.9%,日本进口增长6.8%。同期,中国占欧盟、美国进口市场比重分别为32.1%和26.3%,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11和0.68个百分点,占日本进口市场比重42.5%,基本保持不变。新兴市场发展趋势较好,1-11月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进口市场进口变化分别为7.41%、-0.06%、1.17%、-1.69%。2012年1-11月我国占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进口市场份额为19.8%、22.4%、31.3%、20.2%,占比分别提升1.0、0.9、1.0、0.3个百分点。
(二)综合成本上升,低成本优势全面减弱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价和工资上涨,综合成本高企,与东南亚等国家相比低成本竞争优势不断缩小,部分行业略有向国外转移的趋势,但因机电行业对上下游的配套要求较高,目前转移趋势还不明显。从国内布局来看,部分物流成本较低的产品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较明显,如2012年我国手机出口东部地区占比由91.3%下降到78.1%,中部地区出口金额占比由8.2%提升到21.5%,增加金额123.1亿美元。笔记本电脑东部地区出口金额占比由87.9%下降到77.5%,西部地区出口金额占比由12.0%提升到22.4%,增加金额127.7亿美元。
(三)贸易摩擦增多,外部环境趋紧
目前我国面临严峻的贸易摩擦形势,贸易摩擦的数量和金额不断上升。我国受到贸易摩擦影响的产品逐渐由低端行业转向电力、通信、光伏、汽车等高端行业发展;提出诉讼的国家由发达国家转向印度、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限制手段由传统手段向技术标准、环保方面延伸,并逐步从经济层面向政策体制层面延伸。如2012年我国光伏行业等屡受国外“双反”调查,行业受到重大打击,出口太阳能电池149.7亿美元,同比下降42.1%。
(四)国内出口主体良莠不齐,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出口企业数量逐年增长,但中小企业仍旧偏多,其出口数量、金额很低,不具备持续发展能力。以汽车行业为例,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仅为0.6%,从出口来看,2012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企业1823家,其中425家企业只出口一辆汽车,数量占比23.3%,990家企业出口汽车数量不超过10辆,数量占比达54.3%。目前我国出口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与战略规划,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建设滞后,导致我国企业出口竞争力不足;同时,由于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只能靠低价竞争、牺牲质量等方式来占有市场,加之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导致市场无序竞争,以上因素均对我企业长期稳定增长带来障碍。
三、2013年机电产品进出口形势
(一)不利因素
1.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国际市场需求将持续低迷
世界主要经济组织对2013年总体外贸形势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国际贸易恢复性增长;但是受制于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的上升,企业依然面临较大压力。主要国际市场中,美国市场不会好于2012年,短期内美国虽然避免财政悬崖,依然面对债务和赤字问题;欧元区很难走出衰退,GDP和外贸将持续走低,市场需求低迷;日本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内需不振,外需脆弱;新兴市场中巴西俄罗斯面临大宗商品价格过低风险,印度贸易贬值问题抑制进口,都将造成负面影响。
2.加工贸易出口增速降低,进口增长动力不足
我国机电产品加工贸易进出口仍占主导地位,对国际市场依赖较大,短期内增速回升动力不足。美国制造业回归、跨国公司工厂陆续转移等从长期看将影响我国的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对机电产品进出口潜在影响较大。同时,我国内需不足、直接利用外资能力下降及投资增长放缓等也对机电产品贸易有抑制作用。
3.部分重点产品出口增速可能继续回落
目前,电子类产品进入低增长周期,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通信设备预期仍是小幅增长,增速比2012年略有下降,但手机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仍是拉动增长的主要动力。光伏产业出口将继续受以欧盟、美国为主的“双反”调查影响,国际贸易环境依旧严峻,预期2013年出口继续下降。船舶受制于订单减少和运力过剩的影响,2013年出口形势并不乐观,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船舶发动机等进口受连带影响难有增势。
4.我国利用外资规模下降,产业结构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
受世界经济、投资形势疲软以及欧美对我国投资环境的恶意打压的影响,我国吸收投资力度下降,尤其是投向制造业的份额有所减少。201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1132.9亿美元,同比下降3.7%,继续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世界第二位,其中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925家,同比下降10.1%。从结构上看,中国吸引外资投资向服务业倾斜,2012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48.2%,超过制造业4.5个百分点。机构多预计2013年我国利用外资将低速运行,且更偏向投于服务业,对机电产品出口能力建设不利。
(二)有利因素
1.各方对中国经济预期普遍乐观
世界银行、IMF、OECD等主要国际组织对中国2013年经济增长预期普遍较为乐观,预期GDP增速将在8%左右,高于2012年的水平。从2012年四季度表现看,机电产品进出口已呈回升态势;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升至50.6,连续三个月位于荣枯线(50)之上,2013年中国经济有望延续上升势头。
2.我国机电产品贸易市场份额稳步提高
2012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速虽然下降,但在世界经济增速回调的大背景下,增速仍处于贸易大国前列。我国已连续四年为全球第一大机电产品出口市场,机电产品出口占全球比重从2001年的4.1%逐步提升到2011年的15.2%,2012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全球比重预计将达到16%,国际市场占比不断提升,2013年我国机电产品在全球占比有望保持增长态势。
3.机械类产品出口增长预期较为乐观
2013年汽车产品依旧是我国机械类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出口增速依然有望领跑机械类产品;工程机械产品虽然面临需求减少、大项目设施等进入稳定期等不利情况,但凭借强劲的竞争优势和逐步成熟的品牌依然有望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此外,电工器材、低压电器、照明电器等产品有望延续今年以来的增长趋势。
4.我国外贸企业加速转型带动竞争力不断提升
当前国际经济不景气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历史机遇,企业应抓住海外低成本并购的机会,开拓新兴市场,促进贸易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做好自主技术创新、品牌营销、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工作,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链中的位置;利用财政贴息、优惠贷款、出口退税等政策,到周边国家投资办厂,建立境外制造加工网络,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13年的外贸形势可能会略好于2012年,很难取得大幅增长,我国依旧面临较为严峻的出口形势。预计2013年全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7%-8%,进口增长4%-5%。
链接: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在台设办事处
近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台北办事处正式成立,成为内地在台设立办事机构的首家大陆经贸社团。该会长期致力于推动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投资与合作的健康发展,是大陆由机电产品生产、进出口企业组成的经贸社团。机电商会台北办事处的成立,旨在促进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具体业务内容包括协助商会会员及两岸相关企业办理贸易、投资、展览、论坛、会议、培训等经贸活动,并协调相关经贸纠纷;进行行业市场调研;与台湾地区经贸团体、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并提供业务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