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上风电梦:挑战与机遇同在

2013-09-26贾常艳

电器工业 2013年7期
关键词:风电场风电建设

文/本刊记者 贾常艳/

路远,经济学硕士,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产业经济学专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方向。现就职于北京赛迪世纪信息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区域两化融合咨询中心,高级咨询师。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新能源产业、智能电网、天然气等能源产业领域,自2009年以来,发表新能源、智能电网、天然气相关文章多篇,主持或参与十余项相关产业规划、市场研究项目。

2010年1月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了海上风电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对海上风电场工程项目规划、前期工作、开发权、核准等建设程序进行了规范。海上风电从2008年发展之初就被冠以“前景光明路途坎坷”,海上风电的并网和可靠性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话题。日前国家863计划课题“海上风电场送电系统与并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在北京启动,为海上风电安全可靠并网运行提供技术支撑。海上风电作为国家鼓励开发的一项产业,正在走向成熟。为此,本刊采访了北京赛迪世纪信息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区域两化融合咨询中心高级咨询师路远,他通过分析当前海上风电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海上风电发展的瓶颈,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对策,使得挑战与机遇同在的海上风电梦变得更加清晰。

《电器工业》:请您谈谈当前风电制造业发展的现状。

路远:我国拥有辽阔的海域,海上风电资源非常丰富,仅海平面以下20米水深以内风电可开发量就达到约7.5亿千瓦,为我国陆上风电可开发量的3倍。但截至2012年底,我国陆上风电累计装机却是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190余倍。相对于陆上风电,我国的海上风电正处于起步向规模化建设发展的关键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但当前风电发展也有一些问题存在。首先,风电装备制造的产能过剩是毫无疑问的,但产能过剩却不是中国风电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国风电应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产能消化只是一个时间或长或短的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完善风电市场的运作机制,提升风电装备制造的水平和质量,以优质的产品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如果地方政府与企业只顾“政绩”和眼前利益,只看重越来越大的装机数字,导致市场竞争秩序的破坏,劣质的风电设备会进入市场,那么中国风电市场就会成为一个低价、低质的低端竞争市场。

好的方面在于我们看到了风电设备厂商的优胜劣汰,在行业不景气,发展速度放缓的背景下,实现行业整合对行业长期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前些年风电的疯狂增长可以说是不正常的,所以有人说“风电疯了”。行业的成长速度应该是和市场需求增长、技术的进步等相适应的。

未来风电行业仍将实现快速发展,这个“快”是新兴能源相对于传统能源的“快”,而不是快过前几年的疯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风电行业还要完成“由量到质”、“由产到用”的两大转变,具体来说就是由以前过于注重发展速度到注重发展质量,由过于注重装机产能到注重发电并网能力等。

《电器工业》:为促进风电快健康发展,对电网改革有哪些建议?

路远:(1)建立鼓励风电并网的激励机制,在利益疏导上引导电网企业更多消纳风电等清洁能源发电。(2)借鉴发电配额管理制度,建立电网企业的绿色电力输送配额制度,依据电网企业输送传统电力的规模,设立电网企业消纳新能源发电的最低限额。

《电器工业》:谈谈风电行业发展亟需的政策支持。

路远:为推动海上风电建设,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有关条款的决定》。其中,“海上风电机组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设备制造”增列为鼓励类项目。

《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指出在示范项目建设带动海上风电技术和装备进步的基础上,促进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重点开发建设河北、江苏、山东等地海上风电,到2015年实现5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装机规模。

产业政策的保驾护航只是推动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的众多有利因素之一,我国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接近东部电力负荷中心、电力消纳能力强,海上风电的发电成本不断降低等都是海上风电发展的驱动力。

此外,还应加强中央与地方规划的协调。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上风电项目,切不可盲目上风电项目,国家要有统一规划,中央应鼓励各地制订长期的风电发展规划,做好协调工作,合理调配资金。同时,根据经济发达程度对不同省市的风电上网价格和销售价格给予区别对待。加强风电项目建设的监管,严格把控风电场建设的质量,对于出现的风机质量问题、风电场工程质量问题,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实行严格的市场退出机制。保证风电行业发展的质量。术创新能力。目前,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制造业无论在技术还是在产品质量上同国外制造商都存在差距。虽然我国兆瓦及多兆瓦级风电机组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核心零部件上仍要依靠国外产品,比如风电轴承市场几乎全被美国铁姆肯公司等国际巨头占领。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要借鉴国外企业的创新经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要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要有专职人员从事研发活动,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研发机构,增强研发能力;要加强人才队伍和职工素质的建设,建立良好的机制,从管理上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激励和引导。

《电器工业》:风电行业发展如何自强?

路远:(1)风电场运营企业要加强系统安全管理,优化设备检修安排。通过强化制度建设、推行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输变电设备故障概率,提高风电送出工程可靠性,避免因故障引起限电和弃风;通过总结风电出力特性,合理优化输变电工程年度、季度计划检修安排,避开风电大发季节和时段,也有利于减少弃风损失。(2)风电装备制造企业需提升技

《电器工业》:请您谈谈影响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滞后于欧洲等国的因素。

路远:中国海上风电目前正处于示范性项目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突破技术、规划布局、价格政策和输配网络建设等瓶颈。但要实现“中国海上风电梦”也并非易事,需要突破技术、电网配套、规划布局、价格政策等诸多瓶颈。

首先,我国海上风电大规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尚未完全就绪。目前,我国海上风能资源评价工作还未系统开展,海洋水文测量、海底地质勘查工作也较薄弱,且这些前期的基础性工作投入大、条件艰苦、周期长,基础性工作的进度缓慢必然会影响海上风电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其次,海上风电开发在技术方面还有待突破。海上风电的开发、建设和运行都要比陆上复杂,在设计和制造海上风电机组过程中,必须考虑海上风资源特性、海流、波浪、潮汐、海床条件、冲刷等因素的联合作用,尤其是海上风电开发对风电设备承受海浪、风力的运行稳定性以及设备的耐腐蚀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海上风电技术支撑相对薄弱,适于海上风电建设的大容量机组还处于实验检测阶段。同时,我国海上风电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工程技术经验,对海上风电机组的设计施工、研究试验不足,离岸变电站和海底电缆输电水平也较低。

除了技术层面的问题,海上风电电价政策的不明朗,也严重制约了海上风电发展。我国海上风电场多为潮间带项目,需要铺设海底电缆,并在陆上安装变压器,而这些输变电设备的投资要远大于同等规模的路上风电场。由于远离海岸,海上风电场的维护需要特殊的设备和运输工具,均需要进行额外投入,而且配套零部件以进口为主,目前,无论是建设成本还是运行成本,海上风电场都要高于陆上风电场,因此海上风电项目需要更高的并网电价。但目前国内尚未形成合理的海上风电电价政策,面对收益较差或不明确的海上风电项目,风电场运营商难以进行持续的大规模投入,导致海上风电项目的推进受到制约。

在管理机制方面,我国海上风电建设的统一管理协调也有待加强。我国海上功能区划不是很明晰,海上风电开发涉及到海洋、海事、军事、交通、渔业、气象等多个领域,我国又未建立高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各部门对发展海上风电的认识不同,管理标准不同,执行方式不协调,对开发海上风电形成了一定制约。

虽然发展海上风电面临重重困难,但海上风电代表着国际前沿的风电发展水平,能否在全球风电行业具备强的竞争力,海上风电的规模和技术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标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陆地一二类风区基本被瓜分完毕,只有三四类风区还有空间可挖,而海上风电的开发对风电场开发商而言,又是一次新的跑马圈地的机会。从长远来看,海上风电项目更是有利可图,只要突破技术、电价和管理机制的制约,未来海上风电市场大有可为。未来,海上风电场招标将会有更多的风电场运营商参与,除了五大发电集团外,更多的地方性企业也会有机会进行角逐海上风电项目。

猜你喜欢

风电场风电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海上风电跃进隐忧
分散式风电破“局”
巴基斯坦风电场环网柜设计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风电:弃风限电明显改善 海上风电如火如荼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