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东华观藏经楼保护修复研究

2013-09-25龙彬颜虹

重庆建筑 2013年2期
关键词:琉璃瓦东华木结构

龙彬,颜虹

(重庆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重庆 400045)

引言

东华观藏经楼是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凯旋路73号。北临解放碑,西北面为新华路,南面为解放东路(图1)。建筑为木结构,坐北朝南,南偏西40o。现基地踏道等被印刷厂后期建筑物淹没。现紧靠厂房已改为火锅店 (图2)。

图1 东华观藏经楼区位图

图2 现藏经楼位置

据《巴县志》记载,东华观始建于元,重建于明,后在民国时期又经失火及破坏,现仅存藏经楼。

2011年6月,为保护这座历史久远的古建筑,项目组对东华观藏经楼进行了全面的测绘,并且对已有资料进行补充测绘和图纸完善,整理了一套详细的研究资料。

1 东华观藏经楼的价值评估

1.1 历史价值

东华观藏经楼是目前尚存重庆市主城区最久远的木结构道观殿宇之一,又名玉皇殿、皇经楼。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在重庆府神仙口刁家巷24号(今渝中区凯旋路)建东华观,重建于明天顺七年(1463年)、正德十一年(1516年)。当时的东华观殿宇三重(下殿、正殿、上殿)内设殿堂九个和藏经楼,还有花园、住客、库房六大间,1926年被大火烧后,余下庙宇及住房仅为原有面积的三分之一。现仅存藏经楼,距今已500多年历史。从东华观藏经楼可以看到明代木构建筑的建造工艺特点及所受前朝工艺做法的影响。

1.2 艺术价值

藏经楼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建筑,殿顶盖黄色琉璃瓦,正脊和垂脊为绿色琉璃瓦,脊上饰精巧的龙、狮、狗等动物,栩栩如生。殿屋五间,翘檐雕梁画栋,翼角翻飞,端庄古朴。建筑用材考究,是重庆市区、县唯一未变型的古老木结构建筑。楼上原供奉玉皇神像。“文革”时期曾两次毁坏,神像全无,原本的藏经楼已破烂不堪。

1.3 科学价值

东华观藏经楼是重庆市一处重要的明代木构建筑遗址,承载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道教文化。其体量虽小,但是建筑的结构与构造做法都十分简明、有效率,反映了明代斗拱做法的特征。梁架简单,柱梁交接直接有力,清楚明了,斗拱及发戗的做法体现了明显的地方特色。

2 藏经楼残损现状

2.1 总体布局

建筑坐北朝南,南偏西40O。建筑主体为木结构,下为砖砌台基。重檐歇山顶,殿顶覆盖琉璃瓦。建筑平面呈矩形,占地面积246.56m2,建筑面积230m2,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为一楼一底(地下室),一层为木地板、木结构,地下室为石地面、条石砌筑。明间现存平棊天花,木板装饰,木板门窗,少量石雕。屋面现为褪色琉璃瓦。现基地踏道等被印刷厂后期建筑物淹没。

2.2 东华观现状调查表

现使用情况:空置。

加改建情况:现在藏经阁正立面主入口处加建一六层楼房(一层为火锅店)。

东华观藏经楼保存现状较差。观内道教文物、陈设等已经全部损毁。目前东华观藏经楼在渝中区凯旋路上的一处坡道拐弯处,建筑主体紧邻现状道路,环境拥挤;正立面被火锅店封堵,台基台明及踏步等已被现状道路及建筑物淹没。

建筑主体破损严重。由于年代久远,雨水侵蚀,生物破坏,自然老化以及人为改建等自然和人为因素,该建筑在多方面存在残损现象。

台基台明:前檐和后檐台基均已损毁,现场勘测时均未看到。

墙体:一面已毁,其余三面残存,但损坏严重。风化开裂严重(图3)。

木构架:板椽受潮糟朽虫蛀严重,连接松动开裂。柱础残损(图4)。

屋面:屋面大部分琉璃瓦破碎、松动、脱色,杂草丛生,脊饰损毁,仅余一垂兽。屋脊破损严重。檩条破损严重。封檐板糟朽较严重(图5)。

地面:木地板残损严重,受潮污渍,糟朽破损松动,木龙骨受潮糟朽,承载力下降。

装修装饰:明间现存平棊天花残损,其余开间天棚破损严重。部分构建缺失。

另外建筑周围加建建筑破坏了原有环境,排水设施损毁缺失。

图3 夹皮墙风化褪色、剥落

图4 室内屋架糟朽

图5 山花及脊饰损毁、杂草丛生

3 东华观藏经楼的保护修复

3.1 保护修复的原则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古建筑保护单位在进行修缮、保养、迁移的时候,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对于文物的修复,首先应当保持文物建筑的原状,尊重其原有风貌及传统风格;其次在拆解、修复和复原每一个建筑构件时要保证文物的安全和施工安全;坚持修缮措施的可逆原则,保证修缮后的可再处理性,尽量选择使用与原构件相同、相近或兼容的材料,使用传统工艺技法,为后人研究、识别、处理、修缮保留更准确的变化信息。

3.2 建筑环境的整治

东华观藏经楼这座历史悠久的文物建筑坐落在钢筋混凝土建筑林立的城市中,由于各种原因损毁较严重,我们更应当加大保护力度。

藏经楼现状基地环境较差,坐落在坡道的拐弯处,环境拥挤,应当拆除加建建筑,清理整治周边环境,使藏经楼在这样一个并不宽裕的环境里得到很好的保护,并为之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空间(图6)。

图6 藏经楼环境整治前后对比图

环境修缮办法见表1。

表1 环境修缮办法

3.3 建筑主体的保护修复

据现场测绘调研发现,藏经楼目前大木结构现存良好,但屋面残损严重,部分梁柱及斗拱糟朽较严重,应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局部落架维修的方式。还有,在拆除加建建筑时应考虑严格保护藏经楼建筑主体,因加建建筑及堡坎围墙紧挨藏经楼,应尽量避免对文物建筑的进一步破坏。

3.3.1 屋面的修缮

藏经楼屋面损毁较严重,在对原有瓦片和脊兽拆卸清理之后,除了可再利用的瓦片,还需补配大量新瓦、重修屋脊、脊兽,因此我们对原有琉璃瓦样、鸱吻及脊兽进行收集采样,以便今后去厂家定做或选择相近实物,以达到整体和谐;并且更换糟朽椽条,重铺望板并作防水。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及测绘图纸,并对比参考川渝地区类似做法重修被损翼角。

3.3.2 木结构的修缮

(1)立柱的维修

藏经楼由于年久失修,屋面漏水较严重,导致柱根部分糟朽严重,一般当糟朽部分不超过柱的1/4时,采用柱根墩接的方法进行修复。因藏经楼梁架结构尚属完好,为避免大落架及大拆卸,可采用抽换柱子的办法对某些严重腐朽的柱子进行更换。

对于藏经楼中部分局部表面腐朽的柱子,若其深度未达到柱径的1/2,并且尚未影响立柱承载力时,可采取挖补和包镶的做法。对于外皮基本完好的柱子则可采用高分子材料对柱身进行浇筑加固。

(2)梁枋构件的维修

鉴于藏经楼梁架结构保存较完好,为了最大程度保存原物,对于梁、枋、檩等构件的劈裂可采取铁箍加固或木条嵌补的方法处理。由于藏经楼周边道路整治和临近楼房加建等原因,建筑梁架受到震动或地基沉降导致立柱歪闪,梁枋构件脱榫、滚动,这时采用打牮拔正的方法将立柱的荷载卸下,然后将屋架整体拔正。

(3)斗拱的维修

由于斗拱的细部处理(如各斗尺寸、拱瓣、拱眼等)都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因而在修复时应当严格按原有构件特征进行仿制,并对缺失斗拱按原有构件尺寸、式样补配。

(4)小木作的添补

由于加建建筑对藏经楼正立面的破坏,门窗已经缺失,需要重新添置。依据现场遗留门窗及测绘资料进行整合,并按照川渝地区传统做法进行修复设计。但为保证古建筑修复的原真性,还应等到加建建筑拆除后进一步进场核实门窗情况。

3.3.3 墙体的修缮

对外墙面附着的苔藓、藤蔓植物进行全面清除;对地袱石上附着的苔藓进行清除,剔除石质空鼓部分,采取加固修复;重新整修编条夹泥墙。

3.3.4 地面的修缮

现存藏经楼的木楼板破损严重,雨天时屋面、地板漏水导致地下室积水较严重,木楼板糟朽也较严重,楼板能够保存下来的很少,需要更换糟朽木楼栿,大量补配木楼板并重铺木楼板。重做正立面入口处石台阶。

3.3.5 建筑色彩及材质

按历史原貌恢复藏经楼殿顶盖黄色琉璃瓦,正脊和垂脊盖绿色琉璃瓦。明代官式建筑房屋主体部分一般爱用朱红色,但考虑藏经楼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主体木结构宜采用红褐色。建筑整体强调了琉璃瓦的华丽和木结构的稳重,体现明代建筑华丽端庄的特征。

3.4 防虫、防火、防腐等问题的处理

防虫:南方地区对木材构成生物损害的主要是白蚁,通过对蚁巢进行剿灭、对新更换的构件及原有构件喷涂防虫药剂等方法来避免虫害侵蚀木构件。

防火:在适当位置设置灭火器、加设水缸、摆放沙袋等,并在室内设置烟感器,及时发现火情。

防腐:在望板背面和檐柱在墙内部分木结构采用防腐油涂刷,再对其他木结构进行防腐剂喷淋。但要注意木材充分干燥以保证含水率较低,否则会加快木材腐烂。

防雷:拆除加建建筑之后藏经楼所在基地将较为开阔,为避免雷击,主要是在藏经楼屋顶、屋脊部位设避雷针、避雷带、接闪器,引下线与避雷网格联结。

排水:为保证建筑内部排水通畅,对场地内排水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并与市政管网相连。

4 结论

重庆市东华观藏经楼历经百年风雨,由于人为及环境因素使其毁坏十分严重,急需保护修复。城市道路旁的藏经楼周边环境拥挤狭窄,环境杂乱,严重破坏了古建筑的建筑风貌。本文分析了藏经楼的文物价值并提出了保护方案,这只是文物建筑保护的一个方面。对于城市中古建筑的保护及再利用,还涉及到如何与其周边现代建筑环境进行协调,如何调动社群参与古建筑保护,使其既能融入现代生活环境同时又能保存古建筑的历史文脉等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且通过保护实例研究出更为妥善的古建筑保护方案。

[1]达应建,顾卓娅.道教建筑——东华观藏经楼//重庆市渝中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重庆市渝中区金融工作办公室.重庆渝中区文史资料第十七辑[Z].重庆,2008:36-37.

[2]陈志华.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国际文献[M].台北:博远出版有限公司,1993.

[3]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M].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2004.

[4]陈允适.古建筑木结构与木质文物保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陈蔚,胡斌.对文物建筑修复原则运用尺度的几点看法[J].新建筑,2006(5).

[6]陈志华.文物建筑保护的方法论原则[J].中华遗产,2005(3).

[7]中国地方志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6:民国巴县志[M].上海,成都: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2.

猜你喜欢

琉璃瓦东华木结构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技术在现代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相同的“手” 不同的义
曲阜琉璃瓦:儒风雅韵下的流光溢彩
萨格勒布木结构观景塔
碎琉璃
藏式古建筑木结构损伤识别的数值模拟
过普渡寺
琉璃瓦仿古屋面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李东华,亲手打造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