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管理研究
2013-09-25陶楚萍吴丽丽
文/陶楚萍 吴丽丽
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企业越来越多地把环境因素融入决策过程,产品绿色化、生产过程绿色化和供应链绿色化等工业生态化过程在全球范围蓬勃展开。供应商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工业生态化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
绿色供应链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仅是一种信息和利益共享关系,也是一种标准和意识同步的协议关系。对于供应商来说,它位于整条供应链的上游,因此他们的行动将传递到整条供应链的每一个节点。绿色供应商给供应链带来的优势是相当显著的,供应商在成本上的节约能够通过供应链传递到下游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整体效率。绿色供应链中包括多个环节,如绿色材料的选取、产品设计、对供应商的评估和挑选、绿色生产、运输和分销、包装、销售和废物的回收等。在众多环节中,如何选择绿色供应链的战略合作伙伴,特别是对供应商的选择显得极为重要。
1.研究现状
高毅[1]等论证了绿色供应链联盟关系的形成不仅要求企业内部有完善的供应商管理流程,而且要求企业必须将外部的合作与内部的整合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张广英[2]指出供应商在整个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讨论了绿色供应商管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方法;黄建仁[3]在回顾绿色供应链管理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并以中国台湾A公司为案例,系统阐述了A公司在构建绿色供应链过程中采取的供应商管理策略的要点;覃华霄[4]、汤传毅[5]和王志远[6]对生态型供应商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进行了比较,阐述了进行生态型供应商管理的意义与核心内容,并对其实施机制进行了探讨。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对于生态型供应商研究还很少,研究主要集中探讨了绿色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实施方法。在绿色供应链环境下如何选择生态型供应商并进行有效的管理,目前的研究几乎没有,这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2.供应商管理理论
2.1 供应商管理基本概念
供应商管理,是在新的物流与采购经济形势下提出的管理机制。供应链环境下的客户关系是一种战略性合作关系,提倡一种双赢机制。从传统的非合作性竞争走向合作性竞争、合作与竞争并存是当今企业关系发展的一个趋势。
2.2 绿色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管理
图1 绿色供应链环境供应商选择流程
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供货商对其产品实行与环境相关的管理,亦即将环保原则纳入供货商管理机制中,让本身的产品更具有环保概念,提升市场的竞争力。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原来供应链管理基础上加上绿色要求与条件,而非推翻既有供应链运作再另外建置。绿色供应链是需先以环境为目的的价值链,以期能在公司管理系统中创造允许学习的公司文化、以及由总体到细节的原则,与由细节到总体的支持,在既有供应链管理中纳入环境冲击的考虑,以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管理绩效,此即所谓的绿色供应链管理[7]。
绿色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管理主要包含供应商的评价选择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由于供应商在环境上的改善和成本上的节约能够通过供应链传递到下游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整个链条的效率,因此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是供应商管理的关键环节,好的供应商对整个供应链带来的竞争优势是相当明显的。另外,绿色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管理强调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这也是生态型供应商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供应链上企业的合作或联盟可以有效分享技术与信息,分担环境改善的成本和风险,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提高顾客价值和实现持续的竞争优势。
3.绿色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的选择
3.1 供应商选择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 在选择供应商时要关注经济效益原则,即供应商和本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是一种共赢的关系,合作有利于这种共赢的关系发展。
(2)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即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是否有利于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在绿色供应链环境下,这种成本既包括经济成本,也包括环境成本。
(3)环境效益原则 环境效益原则是在绿色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选择的一个关键点,它要求所选供应商在整个供货过程中对环境始终是友好的,这个是绿色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选择的首要原则。
(4)战略合作原则 绿色供应链环境下与供应商的合作倾向于长期合作,因此在进行供应商选择的时候也要从战略层面加以选择,长远考虑生态友好型供应商能给供应链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避免为了短期利益而盲目选择供应商。
3.2 供应商选择方法
绿色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的选择主要包含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实际情况调研考察、供应商综合评级以及供应商选择四个步骤,选择流程具体见图1:
(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选择好的供应商首先要有好的标准,开发基于环境标准的供应商评价系统对于选择供应商和影响供应商的环境行为非常重要。在制定评价标准时企业要综合考虑顾客的环保要求、企业的环境方针、政府法令法规等因素,抓住主要的环境指标和问题,目前供应商评价的主要标准包括:环境报告的公开披露,二级供应商的环境行为评价,有害物质和废弃物排放,禁用物质的使用,ISO400l认证, 清洁生产实施情况,资源使用效率,产品和包装的环境友好性等。
(2)实际情况调研考察 企业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等手段来获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与分级,对不同级别的供应商给予不同的采购数量和政策。
(3)综合评级 通常根据企业的环境表现,可分为被动性、预防型和价值导向型三类。被动型企业以末端治理为主要行为方式。预防型企业的治理方式以生产过程为导向,在遵守环保法规的基础上,将环境管理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与供应商在废弃物管理等方面进行合作。价值导向型把追求生态效益作为企业的最高宗旨之一, 把环境因素融入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中,将上下游企业纳入其环境管理体系,注重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改善,通过不断降低环境成本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来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4)选择供应商 根据绿色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选择原则和供应商的综合评级结果,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4.绿色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管理
4.1 供应商管理协调机制
(1)建立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 交流是合作的基础,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首先要有合理的交流渠道和窗口,这些渠道包括供应商会议、实地考察等方式,参加交流的人员应包括市场、采购、技术、环境等部门的人员。除了供应链上的企业之外,交流的对象还应包括技术团体、咨询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等,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为企业提供好的建议。此外供应链上的企业应增加其环境行为的透明度,建立信息和经验的共享机制,如建立互通的绿色数据库和网上交流平台等。
(2)合理的激励机制 要保持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供应商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要体现公平、一致的原则。一方面顾客和供应商应分担与提升整个供应链环境性能的相关成本,分享因此而带来的收益,其中包括对环保产品支付更高的溢价和对新的环保技术提供订单等;其次对环境行为良好的供应商应给予增加进货量、价格优惠和媒体关注等奖励,以提高供应商的积极性。美国和欧洲的汽车工业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给予环境表现好的供应商以奖励和认可的传统。
4.2 技术合作与支持
(1)技术援助和培训 培训和技术支持是合作成功的重要保障。通常一些大型核心制造商的供应商是很多中小公司,这些小公司缺少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改进环境,因此对中小供应商提供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援助对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环境水平非常重要。一方面中小供应商可以获得环境改善的能力,另一方面核心制造商可以得到其供应商更有力的配合。
(2)合作开发与改进 近年来随着功能经济思想的产生和生产者责任的延伸,供应商与其顾客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以前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以产品为中心的供求关系将逐渐被以服务为中心的供求关系所替代。以前供应商只关心向下游企业提供它们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而不管下游企业是否有能力用环保的方式去处置它们,现在上游供应商越来越关注其产品对下游产生的环境影响,并在环保方面与下游企业积极合作,此时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环境改善不再只是制造商的事,而且成为制造商与供应商共同的责任,供应商参与下游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工艺改进,下游企业协助上游供应商改进其产品和包装。
4.3 绩效管理
供应商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供应商供应的质量,同时在供应商之间比较,以继续同优秀的供应商进行合作,而淘汰绩效差的供应商。供应商的绩效管理同时也可了解供应存在不足之处,将不足之处反馈给供应商,可以促进供应商改善其业绩,为日后更好地完成供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供应商考评指标很多,传统的供应商绩效管理主要考虑反映供应商质量、供应、价格及支持与配合等方面表现,在绿色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的绩效管理除了这几个方面以外,主要还要考虑环境指标的绩效度量。
(1)质量指标 供应商质量指标是供应商考评的最基本指标,包括来料批次合格率、来料抽检缺陷率、来料在线报废率、来料免检率等。此外,有的公司还将供应商体系、质量信息、供应商是否使用及如何使用SPC于质量控制等,是否通过了ISO9000认证或供应商的质量体系审核是否达到一定的水平也纳入考核的内容。
(2)供应指标 供应指标又称企业指标,是同供应商的交货表现以及供应商企业管理水平相关的考核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订单变化接受率等。
(3)经济指标 供应商考核的经济指标总是与采购价格和成本相联系。与质量及供应指标不同的是,质量与供应客户通常每月进行一次,而经济指标则相对稳定,多数企业是每季度考核一次,此外经济指标往往都是定性的,难以量化。
(4)支持、配合与服务指标 同经济指标一样,考核供应商在支持、配合与服务方面的表现通常也是定性的考核,每季度一次,相关的指标有反应与沟通、表现合作态度、参与本公司的改进与开发项目、售后服务等等。
(5)环境指标 环境指标综合包括在整个供应商供货过程的所有环节,包括运输、配送、服务、材料选取、产品设计等环节,所有环节都要是对环境友好的。企业应明确地公布企业的环境目标和要求非常重要,这些目标和要求为供应商的环境管理指明了方向。此外企业在实施供应商管理时应确保环境因素与价格和售后服务等因素受到同样的重视。
5.总结
供应商管理模式作为绿色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之一,近年来越来越为企业所关注,本文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选择的经济、成本、环境和战略性原则,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实地情况调研以及综合评级选择绿色供应商,并建立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下供应商管理机制,阐述了合作方法和生态型供应商绩效管理方法,但是选择绿色供应商的具体评价指标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高毅,孙蛟,曾凡婷. 绿色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J].物流技术,2004,(11):110~112.126
[2]张广英. 论供应商管理的新模式[J].现代企业教育,2009,(8):71~71
[3]黄建仁. 绿色供应链下的供应商管理策略——以A公司为例[J].供应链管理,2011,30(2):107~109
[4]覃华霄. 工商管理的新模式[J].企业导报,2011,(4):111~111
[5]汤传毅. 生态型供应商管理简析[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1,(4):70~71
[6]王志远 论现代企业供应商管理的新模式——生态型供应商管理[J].现代商业2011,(23):116~116,115
[7]丁执宇.知识经济时代清洁生产新趋势——绿色供应链管理[J]. 永续产业发展,2007,(7):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