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农户宅基地换房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3个区县521户的调查数据

2013-09-23于丽卫

中国土地科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换房宅基地意愿

魏 凤,于丽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1 引言

不少地区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具有代表性的有天津市的“宅基地换房”模式,该模式的特点在于不是由城市化需求去拉动城市开发和反哺农村,而是通过新型小城镇建设,用农村吸引和吸纳城市人,是农村建设用地的供给方主动寻求转为城市用地的内在力量推动的,是农村、农民自发城市化的自主行为。从2005 年下半年开始,天津市积极探索以“宅基地换房”建设新型小城镇和新农村的路子,并展开了试点工作。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近年来学术界展开了对“宅基地换房”模式的研究[1-5],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宅基地换房的现状、该模式受到的社会经济法律制约、宅基地换房模式的制度创新等方面,不同程度地指出了该模式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成果普遍认为宅基地换房是当前值得推广和具有鲜明特点的土地利用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土地利用模式,农户的理解和积极参与对这种模式的推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户作为宅基地换房的主体,他们所表现出的意愿对推动宅基地换房工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针对宅基地换房农户行为与意愿的研究还没有学者涉及,而分析农户宅基地换房意愿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宅基地换房模式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在调研资料的基础上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户内在心理特征角度分析其行为意愿,以把握农户对宅基地换房的认同程度与合作态度,为改善宅基地换房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假设

理性选择理论认为行动者的行动原则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他们是依据这一原则在不同的行为或事物之间进行有目的的选择[6],这就需要理性地考虑对其目的有影响的各种因素。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是决定行为意向的3个主要变量[7],其具体表现是态度越积极,他人越支持,知觉行为控制越强,行为意向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基于以上理论,本文从农户自身特征、农户换房态度、周围人意见、农户未来风险感知4个方面提出研究假设。

(1)农户自身特征对换房意愿有影响。年龄大的户主思想观念保守,且需要更多的养老金,他们可能较不愿意进行宅基地换房;受教育程度高的户主由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更适应非农职业,对宅基地换房可能持较积极的态度;拥有非农技能的户主预期在城里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岗位,可能较愿意进行宅基地换房;拥有良好经济基础的农户更愿意脱离农村,搬进小城镇居住,可能换房的积极性较高。

(2)农户自身态度对换房意愿有影响。对改善子女就学条件有需求的农户,可能较愿意进行宅基地换房;城镇户口意味着能够获得比农村更健全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一般认为,农户获得城镇户口的愿望越强烈也就越有可能进行宅基地换房;农户搬进小城镇居住将会享受到比在农村居住更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因此,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需求越强烈的农户越愿意进行宅基地换房。

(3)周围人意见对换房意愿有影响。亲戚朋友是农户重要的社会资源,农户在做决策时会与其进行沟通交流,他们的意见是做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亲戚朋友越赞成,农户越有可能进行宅基地换房;村干部作为与农户接触最多的农村基层干部,他们拥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其行为对农户有着很强的领导和带动作用,村干部越认同,农户换房的意愿越强烈;已经换房农户是宅基地换房政策的先行者,他们的认可以及对换房政策的评价对农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已经换房农户对换房政策认可程度越高,农户对宅基地换房态度越积极。

(4)农户未来风险感知对换房意愿有影响。宅基地换房意味着农户必须放弃正在从事的工作,面临重新择业问题,农户对重新就业问题顾虑越多,就越不愿意进行宅基地换房;换房后的农户搬进居住小区,必然带来消费支出的增加,农户对消费支出增加的顾虑越多,越不愿意进行宅基地换房;宅基地换房工程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户对于政府政策未兑现的预期可能与农户换房意愿呈负相关;农户长期形成了在农村固定的生活方式,农户对预期生活习惯有太大变化的可能性估计越多,越不愿意进行宅基地换房。

3 模型选择、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3.1 模型选择

将农户宅基地换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表示为如下函数形式:农户宅基地换房的意愿=f(农户特征,农户换房态度,周围人意见,农户未来风险感知) + 随机扰动项。由于意愿很难用数值直接表示和测量,本文用“0—1”指标法表示农户宅基地换房的意愿,1表示农户愿意进行宅基地换房,0表示农户不愿意进行宅基地换房,并在调查中用意愿量表对农户宅基地换房的意愿进行测量。由于传统的回归模型因变量的取值范围在负无穷大到正无穷大之间,而本研究的变量取值在[0,1]之间,是一个典型的二元选择问题,故适合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其表达形式为:,式中:pt为农户表示愿意换房的概率,i为农户编号,βj表示因素的回归系数,m表示影响这一概率的因素个数,xij是自变量,表示第j种影响因素,α表示回归截距。

3.2 变量说明

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为农户是否愿意进行宅基地换房,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与理性选择理论,本文在构建农户宅基地换房意愿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模型时,选取农户特征、农户自身态度、周围人意见及农户未来风险感知4类14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在变量的形式上所有解释变量均采用虚拟变量形式(表1)。

3.3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笔者2011年8—10月组织的实地调研数据,调查员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样本分布在天津市宝坻区、武清区、蓟县三个区县,这三个区县均位于天津市北部郊区位置,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是进行宅基地换房工作的重点地区,样本选择中兼顾了三个区县经济发达、中等发达和经济落后的不同乡镇。宝坻区选择新安镇、霍各庄镇、黄庄乡、尔王庄乡、大钟庄镇;武清区为崔黄口镇、石各庄镇、杨村镇、泗村店镇;蓟县为上仓镇、渔阳镇、西龙虎峪镇。每个乡(镇)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随机选取2—3个自然村,在每个抽样的自然村中随机选取15—20个农户,每个农户选择户主作为被调查对象。调查时采用一对一入户访谈的形式,共发放问卷580份,收回问卷568份,剔除漏答关键信息和回答信息矛盾、错误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21份,有效率91.7%(表2)。

4 实证分析

4.1 样本描述性分析

(1)农户自身特征情况。从农户自身特征上看,在521位户主中,年龄在26—45岁之间的户主占到了47.7%,所占比例最大;从户主受教育程度上看,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到了45.9%,所占比例最大;在非农技能方面,63.2%的户主表示自己没有非农技能;从农户的人均收入上看,人均收入在7000—10000元的农户占到了34.4%,人均收入在10000以上的占到了38.0%,两者合计占到了72.4%。

(2)农户自身态度对换房的影响。在宅基地换房是为了改善子女就学条件问题上,表示不同意及较不同意

的合计占到13.0%,表示较同意和同意的合计占到46.3%,表示一般的占到40.7%。有近一半的农户进行宅基地换房是为了给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学环境,可以看出农户有改善子女就学条件的需求。在宅基地换房是为了获得城镇户口问题上,24.2%的受访者表示不同意或者较不同意,表示同意或者较同意的合计占到42.0%,其他农户在此问题上持中立态度。由此看出,农户在获得城镇户口问题上的意见是分散的,仅有不到一半的农户表示换房是为了获得城镇户口,此外还有24.0%以上的农户对城镇户口持消极的态度,说明城镇户口对于农户进行宅基地换房的吸引力不强。在宅基地换房是为了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问题上,22.5%的农户表示不同意或者较不同意,36.0%的受调查者表示同意或者较同意,其余41.5%的农户态度中立,表明农户对换房是为了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意见不统一,但是认为宅基地换房是为了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比例高于持反对意见的比例。

表1 模型所使用变量及其说明Tab.1 Variables in the model and the definition

表2 样本的基本特征Tab.2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samples

(3)周围人意见对农户换房的影响。在亲戚朋友支持对农户换房有影响的问题上,4.2%的农户表示不同意,17.3%的农户表示较不同意;而认为较同意和同意的农户分别占到被调查对象的31.7%和14.2%,两者合计占到45.9%;有32.6%的农户持一般态度。由此可见,亲戚朋友的支持影响农户同意的比例高于其坚持不同意的比例,表明亲戚朋友支持对更多的农户换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村干部赞同对宅基地换房有影响的问题上,1.6%的农户表示不同意,13.8%的农户表示较不同意;表示较同意和同意的分别占到了22.6%和5.4%;而表示一般的占最大的比例,达到了56.7%。由此可见,村干部赞同换房意见对超过一半的农户影响一般,除此之外,影响其同意换房的比例高于不同意的比例,村干部的赞同只是在一些人当中起到促进作用。在已经换房者认可对宅基地换房有影响的问题上,5.8%的农户表示不同意,9.4%的农户表示较不同意;表示较同意和同意的分别占到29.4%和22.6%,两者合计占到了52.0%,超过一半的农户对换房先行者的意见持肯定的态度。

(4)农户未来风险感知对换房的影响。在问到有无顾虑换房后重新就业问题时,表示不同意和较不同意的合计占到调查对象的19.0%,而表示较同意和同意的受访者两项合计占到43.8%,表示一般的占到37.2%。仅有19.0%的农户对宅基地换房后就业问题表示不顾虑,而其他农户对于宅基地换房后就业问题普遍持较为悲观的态度。在是否顾虑换房后消费支出增加这个问题上,表示不同意和较不同意的合计占到了16.7%,表示较同意和同意的占到了受访者的51.8%。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于未来消费支出的增加表示担忧,这主要是因为农户搬进城区居住,在用气、用水、取暖等费用上成本将会增加。在是否顾虑换房后政府政策不能兑现问题上,表示不同意和较不同意的合计占到了29.8%,表示一般的占到33.2%,表示较同意和同意的合计占到了37.0%。一些农民对政府兑现这项新政策的承诺还心存疑虑,但大部分农户没有表示出担心,这得益于近年来推行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政府在农户心中的形象较好,对政府表示信任。在宅基地换房后顾虑生活习惯改变的问题上,表示不同意和较不同意的合计占到15.1%,表示较同意和同意的合计占到了32.1%,表示一般的占到了52.8%。只有小部分农户明确表示不担心换房后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大部分农户担心换房后生活习惯的改变会影响到自己未来的生活。

4.2 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本文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521个农户样本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处理,以是否愿意进行宅基地换房为因变量,采用全部变量进入法,得到了农户宅基地换房意愿影响因素的估计结果(表3)。

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该回归模型拟合度良好且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回归结果可信。农户宅基地换房意愿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具有如下特点。

(1)农户自身特征变量具有不同影响。从描述农户自身特征的4个变量看,年龄和收入状况变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文化程度和非农技能变量影响为正向且前者影响显著。户主年龄变量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对农户宅基地换房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因为年纪轻的户主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年龄大的户主则思想相对保守。对文化程度变量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且影响为正。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见识阅历较丰富,能更好地理解国家关于农村发展的相关政策,且在非农技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更容易在城镇里找到理想的工作和适应城镇生活。非农技能变量虽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其影响为正,这与预期是一致的,拥有非农技能的农户,较容易在城镇里找到理性的工作,而缺乏非农技能的农户顾虑重重。农户收入变量影响为负且通过了1%显著性检验,这与预期相反。究其原因是这三个区县产业结构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多分布在农村地区,劳动力已经实现了就地转移。调查发现该地区高收入者多数是企业主和在企业的打工者,宅基地换房后农户将会集中居住,企业主担心所经营的产业会倒闭,打工者则担心失去收入的来源,对未来收入前景的担忧可能导致农户对宅基地换房意愿的影响为负向。

表3 农户宅基地换房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结果Tab.3 Regression result of the impact factors on the willingness of famers of exchanging own residential land with well-planned urban house

(2)农户自身态度变量正负影响兼有。从农户自身态度的三个变量看,改善子女就学条件及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影响为正向且前者影响显著,获得城镇户口影响为负向,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中国教育资源分布相对不均衡,优质教学资源大多分布在城镇,农户希望借助宅基地换房的机会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就学条件,因此,改善子女就学条件需求与农户换房意愿呈正相关。获得城镇户口变量未通过检验且影响为负,这与预期相反。这可能是因为城镇户口意味着农户与土地相分离,使农户丧失基本的生存保障,在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农户又会失去诸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国家为农村地区制定的很多优惠政策。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影响为正向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有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需求的农户更愿意进行宅基地换房,反映出目前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不令人满意,农户有着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需求。

(3)周围人意见变量以正向影响为主。从周围人意见对换房意愿影响的三个变量看,亲戚朋友支持与已经换房者认可变量影响为正向且通过显著性检验,村干部赞同变量影响为负向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在宅基地换房问题的决策上亲戚朋友的意见是农户重要的参考依据。农户在做决策时会考虑换房先行者对宅基地换房的认可程度,他们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村干部意见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其影响为负向,是因为一些村干部在工作中作风粗暴,滥用手中的权利,导致群众关系恶化。

(4)未来风险感知变量均有负向影响。从未来风险感知4个变量看,面临重新就业问题、消费支出增加、生活习惯改变和政策不能兑现4个变量均对宅基地换房意愿有负向影响且前三个影响显著。因为换房后农户必然面临重新择业问题,而他们普遍缺乏非农技能,对未来就业前景的担忧减弱了其宅基地换房的积极性;换房后农户搬进楼房居住,意味着会支付更多的物业费、取暖费,支出增加是必然的,这样的预期影响着农户换房的积极性;农民已经习惯了农村原有的生活方式,他们对换房后新的生活方式担心不适应,影响了农户宅基地换房的热情;农户在换房决策时对政府政策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担心,但还没有成为影响农户换房决策的关键因素。

5 政策建议

第一,做好宅基地换房规划工作。要做好宅基地换房区位的选择,新址规划最好贴近城市或者工业区,为农户重新就业创造条件;在房型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农户的居住习惯,满足农民多样化和多元性的居住需求;在住宅区周围规划和建设好相关的配套设施,建立示范性初中、高中,设立社区医疗服务站,以满足农户改善子女就学及家庭就医条件的需求。第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换房农户的实际困难。应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样性的小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将换房群众纳入养老保险体系之中。同时,针对换房后消费支出增加的情况,政府可以给予农户换房初期的临时补贴,并制定专项政策对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予以扶助和救济。第三,创造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并结合当地的特点引进适合当地发展的项目,为农户增加就业岗位,同时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另外,丰富换房地区群众的社区文化生活,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使换房群众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加快由农民向市民的角色转变速度。

(References):

[1] 蔡玉胜,王安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宅基地换房模式为例[J].经济纵横,2010,(1):79-81.

[2] 崔宝敏.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新模式[J].中国土地科学,2010,(5):37-40.

[3] 万国华.宅基地换房中的若干法律问题[J].中国房地产,2009,(3):52-53.

[4] 詹明民.农村宅基地换房中存在问题的法律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0,(3):47.

[5] 张红星,桑铁柱.农民利益保护与交易机制的改进——来自天津宅基地换房模式的经验[J].农业经济问题,2010,(5):10-16.

[6] 潘华,卓瑛.理性与感性的双重变奏: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县城行为研究[J].兰州学刊,2010,(5):65-68.

[7] 姚增福,郑少锋.种植大户生产行为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TPB理论和黑龙江省378户微观调查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0,(8):27-33.

猜你喜欢

换房宅基地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县级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农村宅基地动态变化监测技术研究
客观理性看待“小麦换房”
客观理性看待“小麦换房”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爱“换房”的寄居蟹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农村宅基地改革“春雷乍响”
换房住,西班牙人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