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数字解读

2013-09-21连玉明

大连干部学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人均收入生产总值小康社会

连玉明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北京 100026)

“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同志从 “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奋斗目标。从十六大确立 “全面建设”、十七大首次提出 “全面建成”,到十八大提出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反映出我们党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也体现了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更严格、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更充足。

一、十七大、十八大连续两届谈 “建成”:全面小康的最后冲刺

首次提出: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提出了 “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 “小康社会”的构想。他说: “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 ‘小康之家’。”

解释阐述:1986年6月,邓小平进一步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更重要的是,那时我们可以进入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的行列,这样的国家不多。”

定位目标: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设定期限:2007年,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经济方面,要求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最后冲刺:2012年,党的十八大强调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经济方面,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见表1)

表1 三次党代会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对比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已经实现80.1%

监测报告:根据国家统计局科研所2011年12月19日发布的报告,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80.1%,比2000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大方面——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的实现程度都有较大的提高。 (相关数据见表2)

表3说明:2003年初国家统计局开始研究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2007年又做了重要修订,形成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6个方面23项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

表2 2000-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在六大方面的实现程度 (单位:%)

表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的方法

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看 (见表4),十年间中国四大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均有明显提升。2010年,东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88.0%,比2000年提高23.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77.7%,提高22.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为71.4%,提高18.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为82.3%,提高22.0个百分点。从十年来的年均增长速度来看,东部地区增幅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

从年均增速对比来看,东部地区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但是随着东部地区多个省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突破90%,今后的提升速度可能会逐渐放缓;中部地区在 “十一五”时期的年均增速比 “十五”时期高了1.0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发展水平较低,但其在 “十一五”时期的年均增速比 “十五”时期翻了一番,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东北地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关数据见表4)

表4 2000-2010年中国四大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 (单位:%)

三、双指标同步提出:指导性方向性更加鲜明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一个是经济总量指标,一个是人民生活指标,这两个指标的指导性、方向性更加鲜明,尤其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分量更重,也更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

双指标同步提出,体现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认为,两个 “翻一番”的目标要求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报告提出的一个 “翻一番”,是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从发展情况看,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年增长9.3%,今后9年年均增长7%就可实现翻一番,比较符合实际,增速也与 “十二五”规划纲要一致。另一个 “翻一番”是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这个目标体现了民生优先、惠民富民的政策取向,也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求GDP水平继续提高,同时要求人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中国社科院经济和金融专家张跃文说,按照统计学规则,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倍增目标应是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倍增目标,虽然还很难确定届时的绝对数额,但它的实际购买力可以获得保证。在新华社对十八大报告的解读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计算称,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只要经济年均增速达到6.9%左右就可实现GDP翻一番目标,而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要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对经济发展要求会更高一些,粗略测算GDP年均增速达到7.1%左右就可保障,而人均收入年均增速7%左右即可。

值得指出的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的背景下,放在全球来看,中国未来如能保持7%左右的增速其实并不低,甚至在主要经济体中仍会保持高增长的态势,而要达到7%左右的居民收入增速,未来需要按更高要求做到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社会的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

表5说明:到2010年,东部地区中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7省 (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超过了90%。东北3省、中部6省实现程度均在80%左右。西部地区中云南、宁夏、甘肃等7省 (区)的实现程度偏低。甘肃省数据在原报告中为60%—65%,本文根据相关资料给出了具体数值。

表5 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 (单位:%)

【链接】

一、2.59

2000-2010年历经了中国的 “十五”时期和“十一五”时期。从两个时期考察,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在 “十五”时期年均提高1.51个百分点,在 “十一五”时期年均提高2.59个百分点,高于 “十五”时期1.08个百分点,增速有所加快。

二、40%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首席研究员霍密·卡拉斯界定,中国的中产阶级是指每天可以消费10—100美元的家庭。据推算,这部分人口约有1亿570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左右。他预计,到2020年,中国中产阶级人口将达到6亿700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左右。

三、21

2012年2月,全国首份 “幸福指数”综合评价报告暨广东省发布 《2010年建设幸福广东综合评价报告》出炉。报告首次公开公示广东全省21个地级市建设幸福广东水平指数、发展指数和综合指数。报告显示,人均GDP高的城市,幸福指数综合指数未必高,如人均GDP居全省第一的深圳,幸福综合指数仅列珠三角地区第四。 GDP与幸福“倒挂”现象表明,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同时,只有更加注重民生与社会发展,群众的幸福感才会提升。

四、80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也就是说——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80万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从 “人均GDP”到 “人均收入”的改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国家统计局.中国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已达八成[R].北京: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2011(11).

[3]胡鞍钢.2020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邹东涛.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报告 No.5——以民为本: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0年(2002-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党的十六大以来大事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6]张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人均收入生产总值小康社会
忠诚村的“棚经济”——村集体资产3025万元,去年村民人均收入2.3万元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中国人均收入差距分析与预测的实证研究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2019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什么将取代国内生产总值?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本地生产总值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