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把脉,助力智能建筑健康发展——记2013中国智能建筑创新与发展趋势圆桌峰会

2013-09-21李月成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3年12期
关键词:能效智能建筑运维

文| 本刊记者 李月成

专家把脉,助力智能建筑健康发展
——记2013中国智能建筑创新与发展趋势圆桌峰会

文| 本刊记者 李月成

嘉宾:中国博物馆学会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主任祝敬国

上海大学教授赵哲身

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研究员刘希清

中国建筑设计标准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李雪佩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孙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智能化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文才

张宜:在座的各位专家都是智能建筑领域的先行者,我想请他们从各自研究的领域谈谈对智能建筑的理解。李雪佩总工近期一直在研究老年建筑,对此有什么想法或感悟可以和大家分享。

李雪佩:智能建筑给了建筑更多的生命力,对于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如今建筑规模越来越大,智能化需求越来越多,如何管理好这些系统,是我们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建筑智能化的意义越来越普遍,原来的综合写字楼,到如今的老年建筑、公共租赁建筑及其他类别的建筑,在这些建筑物里智能化如何实现,需要各方的沟通。第三个问题,智能化技术发展越来越快,这就需要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集成商、产品供应商等各方的支持,建筑物无论类别如何,在建的、改建的,每个建筑对智能化也有自己的特殊要求,特别是老年建筑,我希望智能化能为我们老年群体创造一些福利。

作业摊铺每日规模为2 000 t,以堆高5 m为1层,每日作业面可以控制在400 m2,即40 m长、10 m宽的条状堆体。上午完成40 m×10 m×2.5 m的作业,然后继续完成两侧作业,以此类推构建整个污泥作业堆体,摊铺效果如图2所示。

张宜:李总参与了很多老年建筑的一些工作,也希望和这个行业的企业多做一些沟通,把智能化的技术得以全面延伸,让步入老年的群体也能享受到智能化的技术所带来的舒适,今天在座的很多企业可以放宽自己的眼界,老年建筑或许是下一块“蛋糕”。下面,我们请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研究员刘希清谈谈,从目前情况来说,平安城市建设也好,数字化推进也好,智慧城市对安防系统要求也好,我们该怎么办?

刘希清:如今,安防已进入应用化的阶段,我个人理解,现在安防发展的总趋势是IT化,技术创新主要集中点是智能、智慧、大联网、大数据。特别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这就需要各方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更需要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处理。

今年安博会提出的口号是大数据、云计算、构建智慧平安城市,我想这些应该与智慧城市的建设结合在一起。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安防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城镇化的发展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不会像前几年的发展速度,如今是到了重建设、重效率、重应用的阶段,安防的企业应该有更大的用武之地,这是我个人对安防发展的态势和分析。

另外,智能建筑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感觉到现在的智能建筑,强调节能的思想太多,建筑讲的太少,这个里面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到底要建设什么样的建筑?特别从安防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安全和建筑有关的还应该加上建筑物本身的质量。建筑物能不能在建筑设计时,思考在整体构建如何用上智能化,这样的建筑不仅节能、环保,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预知、感知、修复一些不足之处,增加建筑的防灾减灾能力,我想这也是智能建筑一个新的课题。这个课题我们也是一无所知,只是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希望智能建筑的从业者可以更多的关注建筑。当然智能的智慧还是要关注,智慧是一种手段,最重要是我们的建筑适合于居住,适合于可持续发展,适合于经久耐用,防灾减灾,这是我们提高智能建筑效能的一个有效途径。

张宜:大规模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是很重要的,更有利于系统的内部管理,刚才刘总提出他自己困惑的问题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就是智能和建筑如何形成协调,这个是大家要思考的。

赵哲身教授对建筑物的节能及节能指标做了很多研究,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目前楼宇自控系统逐步下滑的情况下,如何考虑在建筑中如何发挥真正的,得以控制的系统节能?请赵教授来讲一下。

赵哲身:建筑节能毫无疑问是当前的热点,今年1月1日由国务院办公室转发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绿色行动计划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但是建筑涉及到众多专业,建筑智能化技术的节能是不是可替代,我想应先搞清楚这个问题。

实际上建筑智能化节能是硬性的,那么涉及到很多运维系统,其中最大的是暖风和照明系统,这里包括设备能效和系统能效。设备能效是买了设备以后运行决定的,他给出了一个设备的外测性。系统能效是设备一旦接到管道里会有一个工作站,这是工作效率的范围。建筑智能化就是通过楼控系统,让其运行在最佳的工作点上,这是我们对建筑智能化技术节能的理解。

建筑智能化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是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现在包括我们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并不适合这一点。如2008年出台的五个法则,毫无疑问在当时的情景下,这法则大大推动了我们国家节能能耗的检测,但是有一个弱点,就是没有一个第三方的机构。所以我们现在外面研发的能耗检测平台,实际上我认为这仅是一个检测平台,不是一个能效管理平台。

现在遇到还是一个检测平台没有上升到一个能效管理的平台,我觉得我们真正要让建筑节能,就要回归到建筑的根源,必须上升到能效管理平台。要上升到能效管理平台,必须和其他专业相结合。智能化的标准很多,我想智能化的行业要真正做好节能,要站在比较大的视角来好好学习这些规范,这样我们才能做好节能。

张宜:祝敬国主任主要是从节能的转换和控制及对智能建筑建成以后如何提高效率及从运维、使用的角度有切身的体会,请祝主任和大家分享下。

祝敬国:我从运维的角度提出两点和大家做一个交流。智能建筑行业怎么走?我想原来是靠规模取胜的,恐怕这条路要走到头了。在智能建筑行业,到现在为止存在两个根本性问题,一个是智能建筑里有一些主要的子系统到现在运行的效率不尽如人意,比如说楼控。另外一个是在智能建筑工程里面,运行好的子系统,其投资效益如何?我相信在座的任何一个人都找不出5个可以信服的智能建筑工程?这个就是我们行业往前走的一个最根本问题,我想智能建筑行业要往前走,要从工程质量上才可以走出我们的一条路,这个是我的第一个考虑。第二个考虑,智能建筑行业这么多年存在一个软肋,就是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两个问题是我最近一直在考虑的,希望大家有所关注。

张宜:祝敬国主任主要讲的是智能建筑行业将来发展大家要关注是什么。下面请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孙兰,就智能建筑的标准体系方面做一些介绍。

孙兰:2002年我们成立了建筑标准委员会,从标准方面来说我们是做标准的,是管理工程建设的建筑标准。标准首先是从设计来说,我们要对设计审查标准要有约定,设计后是施工,施工后是检测,检测后是验收,验收后是运维,运维后是评估,只有这样,智能建筑的标准才是持续发展的。所以我们在标准体系里,从设计、审查、施工、检测、验收、运维、评估的顺序实施。现在设计标准已经在做一般的修订,施工规范已经出来(是第二次修订),应该从明年4月1日开始实行。我们正在制定运维的标准,我也希望在座的智能建筑同行和智能建筑的企业能够积极参与我们标准的制定和编撰,让中国的智能建筑有自己的标准可依。

张宜:最后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智能化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文才总结下,你对智能建筑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张文才:大家都是智能建筑的参与者,这些年在智能建筑领域都做了很多工作。作为设计单位,首先要有一个规定怎么设计,我们就是承担这方面的责任。因为标准和规范是我们要遵守的依据,标准的修编、修订是紧跟着技术的发展而完善的,所以我们是由新的技术推动标准的制定,这使我们设计人员第一步有了一个直接的标准参考。第二个,绿色建筑有一个重点就是智能化的系统定位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考虑的,所以我觉得新的一些技术在不断的涌现,对我们的设计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还有一些遗漏的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说节能的问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张宜:刚才我们的专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我想智能建筑的发展要靠我们企业、设计院、集成商、产品供应商、业内专家及行业协会等的协同努力,为了国家智能化的建设做出我们的贡献。

(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猜你喜欢

能效智能建筑运维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智能建筑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
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研究
高效电动机能效检测关键问题分析
数字化赋能节能服务智慧化创新能效管理
“能效之星”产品目录(2018)
智能建筑自动化设备安装技术的应用探讨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风电运维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