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生活 舞动全城
2013-09-21罗士朝
文Ⅰ图 罗士朝
(作者系龙里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责任编辑/彭美玉)
“龙架,本山名,卫治其下,因此以龙架山之龙,乡里之里,而得‘龙里’之名”。“龙里”成为行政区域名称,始于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至今已有730年历史。地处黔中腹地的龙里县,自古就是贵阳的东大门,是东出三湘南下两广的要津。古时商道驿道横贯,站铺相望,商贾接踵;境内山水田园俊秀,文人流连,墨客竞书。说起龙里的文化,不能忽略几个关键词。
冠山——龙里文脉。冠山,位于县城东部,面积百余亩,高十余丈,一峰独秀;山石嶙峋,古木参天,风光秀丽,景在城中。山上的古建筑群199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紫虚阁,已有620多年的历史,是龙里仅存的最古老建筑。“紫虚仙帐”为龙里县城古八景之一。民国二十年(1931),地方政府购置和文人捐赠图书成立图书馆,后扩充图书馆成立民众教育馆,又建中山公园于山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感怀咏志,并留下“还我河山”、“游目骋怀”、“寻奇挹秀”、“良景”等多处摩崖石刻。
巫山岩画——南方岩画的代表。巫山岩画位于谷脚镇谷远村巫山组附近,岩画所在岩壁为内凹弧形岩壁,高40~60、长约150m。岩画图像多分布于岩壁下部,延绵上百米,共500余幅。岩画内容为祭祀舞蹈图,原始生殖崇拜图,放逐图,田畴图,及各种形状的牛、马、羊等,题材丰富。据专家初步推断,作画年代在战国晚期至魏晋时期之间,红色图案都是用当地赤铁矿石磨成粉末后,加入动物或人的血液、骨胶制成颜料,用手指和树枝涂绘而成,生动、形象地记载、反映了当时人们经济生活、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审美观念等丰富内涵,是迄今贵州境内发现的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成画年代最早、保护较为完好的岩画,堪称南方古岩画的代表。
跳月——白裙苗青年正月的狂欢。跳月,当地称为“跳洞”,是龙里高山台地草原上的“白裙苗”一年一度隆重的传统节日,白裙苗青年人共有的盛大活动。
跳月场是苗族青年人交际的场所,是表演舞姿、展示服饰、表现自我、芦笙技艺比赛的地方,也是男女青年表达爱恋之情的乐园。活动期间,十里八乡的青年人如约而至,同时到来的还有附近村寨看热闹的老年和儿童。中午时分,场主带领族人穿着红黄色长衫来到场地中央,举行开场祭祀仪式,敲锣击鼓鸣炮宣布跳月正式开始。来自不同村寨的小伙会自然组合形成一个或几个队列,每队十人左右,由一芦笙舞步出众者领头,沿顺时针激越地舞动起来。三五成群的姑娘们则会来中意的芦笙队前面,踏着节拍边走边舞,若即若离,配合默契。小伙子的芦笙旋律和舞步时而欢快激昂、时而悠扬舒缓,自豪地亮出自己的吹奏技艺;姑娘们翩跹的舞姿或优美柔和、或轻盈跳跃,骄傲地展示个人的刺绣佳品。整个跳月场队形变换有序,欢声笑语,高潮时仿佛一个沸腾的漩涡,一个欢乐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