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和老师都需要正能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误区和对策

2013-09-20四川省宜宾市黄冈实验学校陈清华

中国西部 2013年3期
关键词:个体心理健康心理

文 / 四川省宜宾市黄冈实验学校 陈清华

近年来,各地频发的中小学生厌学、自杀,甚至暴力事件让社会对当今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忧虑。由于我国现今的教育仍处于“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现状,学校、家长依然把考分和升学率放在首位,导致如今不少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一味“重成绩”而忽略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甚至不少教育工作者对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还存在不少误区,严重影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不少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的是人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指导和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其实这种认识并不全面。虽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问题或都会遇到心理问题,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限于此,而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促进个体的心理成长与心理发展;二是塑造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三是指导和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矫正个体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

因为自行解决心理问题对于个体的心理成长和心理发展更有意义,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要大包大揽,帮人把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而是在个体不能有效解决心理问题时,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人员才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指导和帮助解决心理问题仅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之一。心理健康教育还要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提高学生个体的自我认识,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从本质上说,指导和帮助学生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其心理成长和心理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仅仅是学生?

很多人认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学生才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具有双重性,不仅是学生,教师也同样是主体。这是因为:第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非常缺乏,有关培训也不尽规范,许多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往往是学校分管德育的领导、教师或班主任,多数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无法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生开展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二,据有关教师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在当今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生活压力下,不少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发生率也非常高。试想,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主体的教师的心理都不健康,如何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状态的学生?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共同提高的过程,所以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我们不仅要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应该抓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应重视培养一批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许多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产生心理认同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但是学校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定位在咨询和治疗上,而应放在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和早期发现、早期解决上。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一是知识传播层面。通过开设心理教育课、心理健康讲座,以及利用黑板报、广播、校刊等来传授、传播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使教师和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基础的心理调节技术,发展其应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二是问题解决层面。主要是通过开通电话咨询热线、开设心理咨询室和设置心理咨询信箱等形式帮助师生个体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如情感冲突、学习困难、家庭矛盾、人际关系不佳、考试焦虑等,也解决一些特殊问题,如厌食症、贪食症、自杀倾向等。三是心理治疗层面。对于严重的心理障碍和神经症等问题,就必须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治疗。这项工作在大多数学校很难开展,因为缺乏相关人员和条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指一套教育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应成为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目前,我国正在深化素质教育和实施课程改革,这是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契机。学校只有走出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误区,科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切实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提升领导意识、加强教师认识、增加家长知识。近年来,国家教育部接连颁发多个文件来启动、指导和规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国内外研究表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支持;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正确的心理健康指导;家庭教育也越来越需要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来教育孩子。然而,现在不仅仍有不少基层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领导、教师严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意识,还有许多家长的认知也没有跟上,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就无法有效地开展。所以,让更多的学校领导、教师及家长走出认识误区,形成需要意识,是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建立“全员参与,全面渗透”的机制。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社会成员,尤其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承担的任务,因此学校要动员全体教职工积极行动起来,按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日常工作方面的态度及行为,树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人有责的新观念。学校应当在一切工作中都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各科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行为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要做好“全员参与,全面渗透”的工作,学校就要分期、分批地对全校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在制订教师培训计划时,有必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还可以通过发放学习材料、开设心理健康讲座、举行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使每位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能力,掌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策略。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还要掌握调节自身心理状态的方法,保证自身的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个体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