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少农烈士写给母亲的信
2013-09-18杨海龄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江苏南京210012
杨海龄(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江苏南京,210012)
冷少农烈士写给母亲的信
杨海龄(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江苏南京,210012)
在泛着黄色、保存完好的宣纸信笺上,毛笔写的行书整齐而清晰,信笺厚厚的一沓,一共14页,这是冷少农烈士在南京从事革命活动时写给母亲的信。该信穿越烽火年代,又经90多载岁月洗礼,作为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藏品于2012年入选江苏省珍贵档案文献。
冷少农,原名冷肇隆,1900年1月出生于贵州省瓮安县一农民家庭。6岁启蒙于私塾,14岁考入瓮安县立高等学堂,17岁考入贵州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法律科,在校期间立志出校后“做一个有人格、有良知的政法家,帮助社会上屡受摧残的苦难群众。”
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贵阳,各校学生代表集会,成立贵州省学生联合会,组织3000名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冷少农积极参加活动,成为一名先锋分子。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他开始研读宣传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章,立下以身许国、振兴民族的远大抱负,遂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少农”,决心为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毕尽一生。
1923年,冷少农从法政学校毕业,分配在省筹饷局,任印花税督催员。这期间,他亲眼目睹“劳动人民一天做到晚连自己的肚皮装不满,连自己身上都遮不着,勤劳一生而终岁不免其饥寒。”他非常同情他们,在给母亲的一封信中写道:“他们是多么的痛苦,是多么的可怜哟。”一天,冷少农和他的组长到一家粉坊收税,这家门关着,推门进去一看,作坊老板正在给卧病在床的老母亲熬药。见是收税的,老板请求过几天再交,这几天关门没生意。这位组长不听老板苦苦哀求,非要现在交清所欠税不可,还要连息一起交。冷少农非常难过,他在旁边劝说组长几句:“他母亲病重有困难,过些天再来。”事后,冷少农受到组长严厉训诫。这件事牢牢地记在冷少农的心里,这类逼税的事很多。冷少农深为学了法律不能保护劳动人民,反而为统治阶级收刮民脂民膏而内疚。他愤然弃职回乡,寻机参加革命。
1925年,冷少农辞别家人,前往广州投身革命。到广州后,冷少农被安排在周恩来领导下的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工作,任军事部技术书记,并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党的指示,冷少农隐藏共产党员身份潜往南京,打入何应钦主持的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军政部任秘书。利用与何应钦的师生和同乡关系,冷少农巧妙周旋在国民党高层中间,获取了不少重要政治军事情报,为中央苏区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31年冷少农任中共南京市委委员。1932年前后,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屡遭破坏,冷少农的工作更加紧张,风险更大,但他不顾个人安危,利用同乡关系设法营救同志。
为严守党的秘密,冷少农对最亲爱的母亲和妻儿都没有讲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和从事的工作。他母亲一再催他回去,挑起家庭的重担。但冷少农为了党的事业,一再以各种理由拖延不回家,为了减少母亲的思念之情,他把一张与青年男女的近期合影随信寄了回去。没想到这更引起了老母亲的误解,认为他在南京有高官厚禄、另娶妻、住洋楼,为了贪图荣华富贵不要这个穷家和结发妻子了。于是母亲写了一封长信,狠狠地责备这个“不忠不孝、忘恩负义”的儿子。
一方面要严守党的秘密,一方面还要忍受家人的误解和责难,冷少农内心的痛苦和煎熬可想而知。为了解开母亲心中的疙瘩,冷少农给母亲写了这封数千字的长信,对家人的误解一一地解释,委婉、诚恳地陈述了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同时以生活中的实例和浅显明白的道理,阐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忠孝”、“恩义”观。他说:“母亲!你是很慈爱我的,就是家中的一切老少也是很想念我的,因为太过于慈爱和过于想念,才会一再的要我回家来,但是请你们把这爱我和关注我的精神,换一个方向去爱一切我上面所说的人,去关注他们,把他们也当着你们的儿子,和兄弟一样。”在信中,他也写到:“……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地去为他们努力;同时我是社会豢养出来的一个分子,我受社会的恩惠也很多,所以我也不敢对她忘恩负义。”对于自己未能尽到家庭的责任,冷少农也深感愧疚。他在信中说:“我时常想这样对待家庭的态度是不对的,但是一想到大多数的穷苦民众,他们人数这样的多,他们痛苦这样的大,我家庭中的人虽然也受有一点儿痛苦,哪点及得他们。”在信中,冷少农又重申了自己回家的日期:“要是革命成功得早,或者为革命的需要,会顺便回来,要是不需要,也许不会回来;要是革命迟一点成功,或者中间遭了挫折,我自己就死在外面,跑在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更说不上回来不回来了。”
冷少农给母亲的信
1932年3月,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冷少农是中共安插在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的重要人物,如获至宝,南京警备司令谷正伦亲自下令逮捕了冷少农。党组织得知冷少农被捕的消息后,设法找贵州籍同乡去营救,但何应钦非常震怒,不许任何人为冷少农说情。5月,冷少农被秘密杀害于雨花台。
透过这封珍贵的烈士家书,我们仿佛呼吸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息,依稀看见行走匆匆的革命者的背影,真实感受到慈母盼儿早归的急切心情。这封家书不仅包含着冷少农和其母亲之间的一段感人故事,也充分体现了冷少农炽热的革命理想和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怀。这封家书更是共产党人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博大的爱是对人民的爱,在他们人生的价值天平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表现出他们愿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的革命豪情。
从中,我们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然前行的力量。这份档案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以及构建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珍贵历史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