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放教育小专业学习支持服务的探索*——以江苏开放大学小专业为例
2013-09-18左克军
□ 左克军
一、引言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国家开放大学)为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热点开设了众多的专业,但每个专业在各省级电大报读人数并不均衡,形成了开放教育热门专业和小专业。小专业因其报读的学习者数量相对较少,且学习者相对分散,在学习资源、师资配备、面授辅导及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分校的重视程度等方面明显逊于其他专业。国内外远程教育学者对开放教育小专业的关注并不多。以“开放教育小专业”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2013的14年间有关开放教育小专业的文章也只有3篇。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已经成立,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5所省级电大相继更名为开放大学,作为一所新型的大学,一段时期内其社会影响力和公众接受程度是有限的。为了与国家开放大学错位发展,各省级开放大学所选择的专业相对较为冷门,在开始阶段,报读的学生数会很少。在这一前提下,探讨小专业的学习支持服务,能为我国开放大学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二、小专业概述
(一)小专业的内涵及特点
小专业指多校区大学为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热点,满足学习者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设置的专业,分校内每学期报名人数相对较低,学习者分布较为分散,大多数分校难以组班教学。
我国广播电视大学是多校区系统办学模式,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主导,以各省市电大为骨干,覆盖全国的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系统。小专业在我国电大系统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比例较高,如2012秋中央电大本、专科开设95个专业,138个方向,其中有近1/3的专业全国报读学生数在1500人以下,有的专业只有几个学生。
省级电大的小专业比例也较高。江苏开放大学2010年秋季和2011春季的招生情况如表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江苏开放大学2010年秋季和2011年春季共开设36个专业(42个方向),分校平均招收本科专业5.14个,专科专业5.55个。10人以下的本科专业2.62个,占本科专业数的50.97%;专科专业2.09个,占专科专业数的37.66%。该数据意味着分校平均11个招生专业中,有四成以上的专业为10人以下的小专业,如以20人以下来计算,则有近七成为小专业;全国电大系统有44家省级电大,除地域差异外,办学情况基本相似。由此不难推知,小专业比例较高的现状在全国电大系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表1江苏开大小专业所占比例一览表
以物流管理专业(专科)为例,江苏开放大学和全国电大系统报读学生数据如表2所示。
表2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报读学生数据分析
据统计,全国有24家省级电大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江苏开放大学占了10%左右,说明大多数省级电大该专业的报读人数远低于江苏开放大学,也是以小专业存在的。
作为小专业的物流管理专业(专科)与一些热门专业报读学生数据的对比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13个分校中招生数10人以下的超过一半。2010年秋季和2011年春季物流管理专业(专科)全省共招生550人和361人,仅无锡市电
表3三个专科专业的报读学生数据对比
与江苏开放大学招生较为热门的专业相比,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报读学生数平均不足热门专业的20%,规模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小专业一般呈现以下特点:
1.具有相对性,相对于区域招生热门专业而言。
2.具有阶段性和动态性。小专业是一段时期内报读人数较少的专业,随着社会影响的扩大和学习者认同度上升,小专业可能会转变为热门专业;随着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热门专业也可能转变为小专业。
3.报读人数少,组班教学难。分校范围内每学期专业报名学习者总数相对较低,学习者分布区域较为分散,大多数分校难以组班集中面授辅导。
4.优秀师资少。大多数小专业都是近些年开设的,缺少师资储备。
5.办学效益差。收取的学费不足以支付开设该专业基本的办学成本,影响分校对该专业的进一步投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水平低,社会效益不高。
小专业的这些特点影响了分校对它的重视程度。小专业的资源建设、经费投入、师资配置、学习过程的支持、管理服务的到位率等方面均明显低于热门专业,学习支持服务的满意度不高。2010年江苏开放大学开展的学生学习支持满意度网上调查显示:对会计学、行政管理等热门专业的学习支持服务综合满意度达到89%,而对物流管理等专业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只有73.62%,面授到位率只有56.03%。
(二)小专业的成因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型,需要大量掌握高新技术的优秀人才,带动了国内高校专业设置的一轮高潮。部分高校依照人有我有的思维,在自身办学设施和能力并不具备的情况下,为抢搭这班车,仓促设置专业,显得较为盲目。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从1993年开始我国将物流管理专业列入教育部新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当年招生的院校只有少数几个,到1998年,全国也仅有15所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但从2000年开始,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迅速增加。截至2005年底,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超过100家[1],许多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也纷纷设置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一方面,社会和物流企业人才紧缺,特别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具有物流专业背景的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江苏开放大学是较早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2004秋第一次招生。开始的几个学期报读人数均在500人左右,但近年来下降趋势明显,每学期报读人数都在200人左右。与其他专业相比,已经成为小专业。表4显示了2010年秋季和2011年春季招生和分校分布情况。大一家招生数就达351人和211人,占了全省当季招生总数的6成左右。从分布情况来看,招生数超过20人的分校大多集中在苏南等物流基础能力较好的地区,与江苏省物流业发展状况基本吻合。结合以上分析,并从江苏开放大学物流管理等专业的支持服务现状来看,小专业的成因主要有:一是设置专业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契合度不高,缺少地方经济基础的强力支撑,而这正是专业设置的前提和基础;二是缺乏针对性较强的专业宣传,学习对象对专业认知不足;三是专业建设滞后,特别是新设专业的学习资源、专业师资与实验实训设施建设滞后,缺乏优秀师资的引领与实验实训设施的支撑,造成课程学习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也是具有物流专业背景的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的原因之一;四是对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能力不足,师生缺乏教学交互,缺乏教学的情境,学习的有效性难以保证。
表4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教学点分布
三、对小专业学习支持服务的探索
(一)对学习支持服务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特有的概念,大卫·西沃特在1978年发表的“远程学习系统对学生的持续关注”是远程教育理论研究中第一篇对学习支持服务的系统论述。他认为,远程教育机构除了提供教学包外,还必须具有咨询和教学辅导的作用,要对学生有更多的持续关心,提供更充分的、适合学生个人需要的学习支持服务。随着远程教育的不断发展,学习支持服务理论也不断丰富。巴斯、霍姆伯格、西沃特、丹尼尔、基更等人的贡献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性[2]。在霍姆伯格对“远程教学两大功能”的论述和丹尼尔的“交互作用和独立学习”理论提出以后,学习支持服务理论逐渐成熟[3]。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视角对学习支持服务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但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能够概括学生支持服务的所有内涵[4]。大多学者对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倾向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网上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张伟远通过对多国远程教学的考察,认为从国际网上课程失败的教训来看,如果缺乏足够的学习支持服务,特别是缺乏支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服务,网上教学是难以成功的[5]。
(二)电大系统对小专业学习支持服务的探索
小专业学习支持服务该如何推进,一些电大做了尝试。辽宁电大推广了“全省统一配置导学教师试点方案”[6],针对“小专业”发挥系统优秀师资作用,将全省小专业的学生集中于一位省电大统一聘任的课程导学教师名下,试点课程导学教师主要通过视频课、网上会议室、省电大在线平台、移动通信平台、QQ群、E-mail等方式,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导学、辅导答疑,提供试点课程全套视频及网上教学资源,布置、批改形考作业,学期末由课程导学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行为给出形考成绩。湖南电大制订了《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小专业小课程导师制管理办法》[7],明确了导师的职责和导学的基本方式与要求,实施小专业导师制教学,开展导师制课程学习支持服务试点,2011年21名教师参与了8个小专业、19门小课程的导师制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中央电大和5家省级电大在创建开放大学的过程中,结合新开设的专业,全面系统地构建了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制定了多项措施先行先试,成效值得期待。
(三)江苏开放大学的探索
电大现行的支持服务方式是以提供课程学习资源、信息技术服务和管理服务为支撑,课程主持教师主导的学习过程指导(包括面授辅导)为主线,辅以远程接待中心的综合咨询服务,构成整个学习支持服务的基本框架。这种支持服务方式最大的弊端是,以统一的服务方式去适应所有的学生,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小专业学生的面授辅导也难以实现。根据这一现状,结合对学习支持服务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我们认为:从广义上说,凡与远程学生学习有关的所有教与学的活动和措施都属于学习支持服务;从实践层面看,学习资源、信息技术、教学管理等是办学机构办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办学的必要条件,学习支持服务应该是对学生基于网络的学习过程提供有效的教学交互及相关支持的所有活动,以确保学生的学习行为真实有效地发生。基于此认识,江苏开放大学对小专业学习支持服务进行了如下探索:
1.重构小专业的学习模式
一所新型的大学被社会公众认知和接受,需要一个发展过程。省级开放大学所开设的专业较之国家开放大学而言,相对比较冷门,在一段时期内,都将会以小专业的形式存在。江苏开放大学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一些先进的学习理念,试行项目制管理和任务引领的网上学习模式,开发了基于云计算架构的模式,引用了共享资源、全纳服务、情感多维的理念设计网络学习平台,以项目/任务为引领,以过程性学习评价为抓手,以“模块积木式”课程资源与协作学习的内容,不能有效地呈现学习过程的质量与效果,起决定作用的评学手段还是依靠终结性考试来实现。但是,让分布在各地的学生在一个规定的时间、集中到一个规定的场所完成课业的测评,教师还要花大量时间进行阅卷等事务性工作;如果考试时间与学生的工作时间冲突,大多数学生只能选择放弃考试,造成考试资源的浪费。新模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三项课程考核改革试点:一是开展预约考试,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任务后,根据自己的需求预约考试时间,学校只需将同一时间内的学生集中起来在网络上完成相应的课程考试,评卷等工作大部分由系统自动完成;二是全形考考核,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安排若干次形成性考核,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完成其中规定合格的次数,即可达到该课程的考核要求,这种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以一考定结果;三是继续推进形成性考核+纸质(网络)考试的模式,根据学习任务设计单元形成性考核作业,增加课程过程考核的比例,比例的设计根据课程的特点来决定;完成过程考核的学生,再在同一时间安排一次集中的纸质考试(或网络考试),综合检验学生的学业水平。
3.组建课程教学团队进行“组班”教学
由于电大系统采用多层级教学,学习一门课程,需要到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市县电大网站上查看学习内容,和相应的教师交流。整个学习过程繁琐,不仅让学生觉得负担沉重,还让学生不知道究竟谁应该对自己的学习支持负责。新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以课程为单位,网上“组班”,实现全程有支持的自主学习。在明确课程主持教师后,主持教师可以面向省内外、系统内外吸纳熟悉远程开放教学规律、有较高学术素养和课程教学能力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考虑报名学生的来源地等因素,按一定的生师比进行网上“组班”教学。主持教师指定一名课程团队成员作为课程班辅导教师,班级学生数一般在30~50之间。班级辅导教师负责这个班的课程咨询、教学与辅导,进行导学、助学、促学、评学的一体化支持服务。以课程教学团队进行“组班”教学,建立明确的网上师生对应关系,保证了学习质量,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个体情感归属的有机结合。
以课程教学团队进行“组班”教学可有效解决小专业学习支持服务的不足。一是克服多层级办学带来的学生属地化管理的弊端和支持服务不足,分校只需负责日常的招生和一些教学行政事务工作。江苏开放大学定期对各分校进行工作考核,根据支持服务的工网络空间为支撑,以多种学习活动为载体,以师生、生生协作为纽带,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性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实现“学有所教”。
2.构建全程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
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教师与学生在课程的虚拟空间里实现“融合”,让“教”与“学”的行为真实有效地发生,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导学、助学、促学、评学为一体的全程化支持服务模式。
(1)对课程和单元进行二维导学。课程导学介绍课程的知识架构、模块之间的关联、学习方法指导、拓展学习的推荐文献、课程辅导教师介绍、联系方式等;单元导学主要介绍单元模块的学习方法、阅读和学习资源(材料)的方法、注意的问题及需要完成的单元作业的要求及时间等。配合导学安排课程学习时间表,以课程学分的多少安排学习周期,一般1个学分学习时间为4周。考虑到学生习惯于周工作制,所以一个模块单元的学习时间也以周来计算和安排。
(2)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进行助学。助学的目的是为了师生在时空分离的前提下教与学的行为真实有效地发生,因此,教师分析和研究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网上教学交互设计;模块学习资源体现微型化、小型化及多样化的特点,即学习资源内容要短、容量要小、形式要多样,提供5-20分钟的微视频、微课堂等。课程主持教师设计每个模块的目标,进行任务分解,细化为一个个问题。问题的有效解决过程体现教师助学行为的真实发生。
(3)以活动设计进行线上和线下促学。传统的方式是教师上传了课程学习资源、准备了实时和非实时的讨论主题,教与学的行为是否能够正常、真实、有效地发生缺少相应的约束。新模式要求广泛开展在线支持、集体辅导、个别交流、小组讨论等师生、生生互动、协作活动、学习评价与反馈,努力满足学生的个别化学习需求。学习平台提供了短信、QQ、邮件等常用通讯工具保持师生之间正常联系,辅导教师负责督促所在班级每一个学生按设计完成学习任务;根据需要对一些没有养成经常上线学习和交互习惯、或因其他原因不能经常上线的学生进行电话沟通和学习指导,确保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4)以多种形式完成课程评学。电大的课程评学一般是形成性考核与集中的纸质(网络)考试结合完成。形成性考核设计的初衷是鼓励学生参与网上学习,体现教学交互的过程,但设计的比例较低,一般都是在20-30%。从多年的实施效果来看,形式大于作量和服务质量进行相应的费用分配和奖励,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机制;还可有效地促进各分校增加对学习支持服务软硬件设施的投入,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和工作质量。二是克服分校师资配置不足,降低办学成本。江苏开放大学以课程为单位为每个班配置一名教师,避免了分校因地域和条件限制造成的师资配置不足或无法配置的情况,并且避免了同一门课程在全省重复配置的情况。例如1门课程涉及10家分校,加上省校至少需配置11名教师,但是进行网络组班后可能只需配置3~5名教师,降低了办学成本,避免了分校的重复投入,而且教学运行更加高效。三是将课程建设和课程运行切分,课程教学团队只负责网上组班教学的日常运行,江苏开放大学组建课程建设团队,负责课程的资源建设,通过自建和共建共享等措施,为学生提供优质一流的学习资源。
4.以远程视频课搭建“虚拟课堂”
传统的面授是指当面讲授教学的方式。远程开放教育的面授辅导课依然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阵地,让远程学生体验到课堂教学的真实存在,是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江苏开放大学采用全自动录播系统,将传统的课堂搬到网络上真实地再现授课情景,搭建“虚拟课堂”。教师不仅可以面对录播教室内的学生授课,还可通过网络实现师生异地实时教学交互,技术优势较为明显。聘请优秀的面授主讲教师授课,让学生在同一时间接受优质师资的课程知识讲解,并可进行实时教学交互,有效地解决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时空距离,有效地解决了分校面授辅导的不足,尤其适用于小专业学生。这种课程教学团队支持的远程视频课,可以充分集成课程教学团队的智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课程学习的各类难点,进一步拓展知识视野,训练各种能力,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
5.赋予远程接待中心新的功能
远程接待中心是电大系统建设的远程服务平台,其业务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随时接受学生关于平台登录、报名咨询、免修免考、学分替换、毕业条件、学位申请等方面的问题咨询;二是接受分校、教师及学生的投诉及建议。江苏开放大学赋予远程接待中心新的服务功能,由单一项目受理模式拓展为复合型业务受理,由具体接受教务、学务、考务等方面的问题咨询,扩大到与学生学习过程相关的各类业务。同时,开始探索向多业务复合型受理模式转型,针对不同项目的自身特色提供活动提醒、学籍预警、账号管理、学习过程监控、学习支持满意度跟踪与调查等主动服务,实现7×24小时不间断的实时与非实时服务,为小专业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快速通道。
四、结语
江苏开放大学今年上半年开展了成人高等教育注册入学试点项目,首批学生即采用新型支持服务模式进行了先行试验。从近几个月的实践来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行为的真实发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服务的“度”。为了促学,师生之间的联系就较为频繁,很多学生、教师,包括分校一时还不能适应;二是要保证新模式得到充分实施,需要广大教师、学生、各分校的充分理解和支持,需要进行大范围的宣传和培训,让服务内化为行为,让学生体验到、感悟到学习支持服务。当然,任何模式的创新都需要时间和过程去实践、去探索,江苏开放大学实施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效果如何,尚需实践来检验。
]
[1]任飏,郗蒙浩.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10,(32):46.
[2]周蔚.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7.
[3]张静,马红亮.对学习支持服务的元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2):70-73.
[4]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5]张伟远.以互动为核心的网上教学原理及应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5):13.
[6]辽宁电大针对小专业实施“全省统一配置导学教师试点”[DB/OL].中央电大时讯第564期.http://www.crtvu.edu.cn/ddsx/file.php?id=13773.
[7]湖南广播电视大学.适应远程学习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2012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工作会议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