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道高考题谈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

2013-09-17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邮编245011

中学数学教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运算量思路运算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 方 玮 (邮编:245011)

运算求解能力是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之一,高考试卷中几乎每一道题都要考查到这种能力.一道题解题思路的探究过程需要它;一道题有了正确的思路以后,能否得到最终结果取决于它;一道题运算量的大小、运算难度与强度的高低也离不开它.因此,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直接关系到解题的效率和成败.

本文以2013年高考(安徽卷)文科数学第17题的第(Ⅱ)问为例,结合笔者所带班级中63名高二学生的原始答题情况,谈谈学生目前的运算求解能力.

1 原题再现

为调查甲、乙两校高三年级学生某次联考数学成绩情况,用简单随机抽样,从这两校中各抽取30名高三年级学生,以他们的数学成绩(百分制)作为样本,样本数据的茎叶图如下:

(I)略.

2 解法归纳

从学生的原始解法中归纳出比较典型的6种正确解法和3种错误解法:

2.1 正确解法

正解2

2.2 错误解法

错解2由茎叶图可知甲、乙两校样本中有16人的成绩相同,则

3 解法评注

此类解法总人数为43,约占68.25%,其中解法1人数为12,约占19.05%;解法2人数为13,约占20.23%;解法3人数为18,约占28.57%.

从上述数据来看,此类解法属于该题的“通法”,其优点是学生容易想到,思路也比较自然;但其缺点是运算量较大,且运算易出错.尤其是解法1,学生计算的错误率要高于解法2和解法3.实际上,解法1只考查到学生的运算技能,而解法2和解法3则体现了对数据的处理能适当降低运算的难度,除了需要学生的运算技能外,更有思维能力的运用.正如《考试说明》中所说的: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

解法4 是将同一根“茎”两边的“叶”相抵消;解法5是将样本数据“分组”抵消;解法6是将样本数据“两两”抵消.这与前一类解法相比,不仅少了一个步骤,而且通过“减法”运算抵消了一部分数据,大大降低了运算的难度与强度,从而也降低了计算的“错误率”.《考试说明》中指出: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第二类方法正是这一点的体现,尤其是解法4.(注:解法4是高考公布的参考答案)

但此类解法总人数仅为7,约占11.11%.其中解法4人数为3,约占4.76%;解法5人数为3,约占4.76%;解法6人数为1,约占1.59%.上述数据反映大部分学生在考场上短时间之内不易想到此类思路,而且“先入为主”的是前一类思路.由此说明学生目前的运算求解能力中的“思维能力”部分还有待提高.

评注3 从学生的答题思路中也发现了三种比较典型的错误解法,总人数为8,约占12.70%.其中错解1的思路同正解4,但它忽略了“茎”为5、6、7、9的“叶”不一样长,想当然地将两边的“叶”的数据的和抵消,从而得到错误的结果,甚是可惜.错解2与错解3则犯了“概念”上的错误,而且这种错误的隐蔽性高,不易发现.错解2先将甲、乙两校样本中的相同数据抵消,再将剩下14个数据的差的和除以14,从而得到错误结果.错解3先分别求出六组数据的平均数,再求这六个平均数的平均数,错误地把这个结果作为样本平均数,这两种错解都是混淆了样本平均数的概念.

4 教学反思

对于这次学生的答题情况,笔者感到大部分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还未达到高考的要求,当然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教师方面的,也有学生方面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也不仅仅是粗心、马虎所造成的,而应该是多方面原因的综合表现,所以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4.1 不足之处

(1)平常在“茎叶图”等知识点的教学中,不大重视运算环节,总认为学生只要会算就可以了,没必要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没有给学生创造训练“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机会.

(2)教学中忽略了“基本概念”的重要性,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导致学生不能准确、清晰、完整地掌握概念.而一旦出现了概念错误,则使解题中的有些运算成为“无用功”.

(3)教学中缺乏训练“处理数据”的能力,导致学生见到大量的数据后,迷失了方向,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简捷的运算思路.

(4)学生考虑问题时“思维定势”比较严重,不能灵活变通.解题时急于动笔,忽略了思考,导致解题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运算量,事倍功半,降低了解题的效率.

(5)学生对运算求解能力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只要听懂思路,知道怎么做就行了,好高骛远且惰性严重,缺少动笔练习.

(6)学生考虑问题不够全面、不够深入,思考时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或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导致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7)学生平时过分依赖于计算器,错失动手、动脑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思维发展及运算技巧的掌握.

(8)学生在运算时往往显得不够自信,心理压力大,畏首畏尾,导致一些“低级错误”的发生.

4.2 改进方向

(1)教学中,对一些表面上简单的“运算”要端正态度,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对待.课堂上要创造机会,给学生一个自主思考的空间.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遇到一些复杂的式子、复杂的运算,要细心去观察、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其中的规律,尽可能将其转化为简捷的运算.

(3)寻找思路时应从通法入手,但也不能思维定势,要结合问题的条件,灵活地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

(4)培养学生养成“慢思考、快动笔”的习惯,要有耐性,不急不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考虑成熟后,方可减少运算量,提高解题的效率.

(5)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即使是简单的运算也要小心谨慎,计算时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保留好每一次计算的草稿纸,以便订正时与老师的思路对比,找到错误的原因,才能更有效地纠正错误.

(6)重视对“概念”的教学,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去理解概念,才能减少学生“想当然”方面的错误.

(7)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运算,既要做到“谨慎”,又要充满“自信”,要敢于做题、敢于计算,才能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8)任何能力都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出来的.因此,要加强学生的运算练习,而且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一定的规则进行多练、巧练、反复练.

总之,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创造能力,而解题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好手段.只有运算求解能力提高了,解题水平才可以提高,数学学习就一定可以搞好.

猜你喜欢

运算量思路运算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不同思路解答
有趣的运算
用平面几何知识解平面解析几何题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让抛物线动起来吧,为运算量“瘦身”
我的思路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