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值对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及其可重复性的影响
2013-09-17刘再毅
刘再毅
陈 鑫 CHEN Xin
颜丽芬 YAN Lifen
潘 丹 PAN Dan
黄燕琪 HUANG Yanqi
梁长虹 LIANG Changhong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科 广东广州 510080
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早期主要用于神经系统成像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方面的应用日趋增多,在肝脏病变的检出、定性和疗效评估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1-4]。利用DWI测量得到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可以作为影像生物标志对肝脏病变进行定量评估[5]。但现有研究报道的结果并不一致,比如对于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研究者之间,甚至同一研究者不同时间测量的ADC值差异较大;然而,若使用ADC值作为影像生物标志对肝脏病变进行定量评估,需使研究结果在不同研究中心、不同研究团队及不同研究时间内可以进行合理比较,即需要ADC值测量的可重复性较高[6,7]。影响ADC值测量的因素不仅包括影像平台、扫描序列等,还包括b值的选取[8,9]。因此,本研究拟探讨不同b值对肝ADC值大小和其可重复性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优的肝脏DWI b值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07~09选择46例健康志愿者。纳入标准:①无药物、酒精滥用史;②目前无药物治疗;③病毒性肝炎阴性(病毒性肝炎相关血清学标志物阴性,肝功能检查正常);④无肝脏手术史。排除标准:①有MRI检查禁忌证(幽闭恐惧症、体内金属植入物、安装心电起搏器等)者;②因各种原因不能完成MRI扫描者;③检查过程中图像运动伪影较大影响ADC测量者。本组46例志愿者中,排除未完成MRI检查者2例,采集过程中运动伪影较多而影响ADC值测量者4例和MRI同、反相位判断为脂肪肝者1例,最后共39例完成试验,其中男15例,女24例;平均(23.97±2.75)岁。本研究经广东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志愿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Siemens 1.5T超导磁共振仪。扫描序列:定位扫描、常规轴位T2WI、常规轴位T1WI同、反相位。DWI扫描:使用膈肌导航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将导航条置于呼气末右膈顶,预扫描确定自由呼吸导航的膈肌运动触发窗口的位置,导航触发门控距宽设为4 mm。扫描参数:TR 2500~6000 ms,TE 71~82 ms,视野 300 mm×300 mm,矩阵144×192,EPI因素125,并行采集加速因素2,激励次数2,层厚5~7 mm;层数20,b值取0、100、500、800 s/mm2。第一次扫描结束 15 min 后使用相同参数行第二次扫描。
1.3 图像处理 使用 Mathworks Matlab 7.7 自行编写的ADC图像处理软件,分别生成b值为(0、100)、(0、500)、(0、800)、(0、100、500)和(0、100、500、800)s/mm2的ADC图像,处理2次采集的DWI图像,共计得到10组ADC图像序列。
使用Image J软件测量ADC值。分别将受检者左、右肝从上到下分3部分,选取3个位于每部分的中心层面作为代表性层面(共3层);每层代表性层面等分为3部分,避开胆管及血管,每部分各取一个圆形感兴趣区(ROI,所有层面的ROI面积一致),分别以左、右肝9个ROI的ADC值平均值代表左、右肝的ADC值。
为了检验测量ADC值方法的可重复性,使用查随机数据表的方式,在10组ADC图像中抽取两组,第一组ADC图像由测量者1在第一次测量后2周进行第二次测量;第二组数据由测量者2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Gpower软件,样本量计算采用配对t检验。因为2次重复扫描测量一致性的理想状态是差值为0,故计算样本量时2次测量的差值设置为0,分配比例为1,检验水准定为0.05,检验效能定为0.9,则计算得到的样本含量为36。估计最多25%的实验失败率,本研究共纳入46例志愿者。
采用SPSS 19.0软件,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种b值组合情况下的肝ADC值的大小,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采用MedCalc 11.5.0软件对各种b值组合情况下的2次扫描的ADC值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价,采用Bland-Altman法评价同一测量者2次测量及2名测量者之间的一致性,计算差值的95%CI,一致性以95%CI的上、下限(limit of agreement, LOA)之和的二分之一表示。双侧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测量者自身和测量者之间的一致性 经随机抽样,第一次 DWI扫描 ADC 图像(b=0、800 s/mm2)经测量者1重复测量作为验证测量者自身的可重复性评价。Bland-Altman分析显示,同一测量者2次测量的LOA为11.1%(图1);第二次DWI扫描ADC图像(b=0、100、500 s/mm2)作为测量者间的可重复性评价,Bland-Altman分析显示,2名测量者之间的LOA为11.0%(图2)。
图1 测量者自身可重复性Bland-Altman图。b=0、800 s/mm2。实线表示2次扫描ADC值差值的平均值,上下2条虚线代表差值的95% CI,中间虚线代表差值均数为0
图2 测量者之间可重复性Bland-Altman图。b=0、100、500 s/mm2。实线表示2次扫描ADC值差值的平均值,上下2条虚线代表差值的95% CI,中间虚线代表差值均数为0
2.2 不同b值组合对肝ADC值的影响 当b值分别为(0、100)、(0、500)、(0、800)、(0、100、500)、(0、100、500、800)s/mm2时,左肝ADC值均较右肝大(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b值组合间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3 不同b值组合情况下ADC值的可重复性 当b值 分 别 为(0、100)、(0、500)、(0、800)、(0、100、500)、(0、100、500、800)s/mm2时,右肝的 LOA 分别为20.0%、13.2%、11.3%、12.7%、10.6%;左肝的LOA分别为16.7%、15.1%、16.2%、14.2%、13.9%。
表1 左、右肝在不同b值(s/mm2)组合情况下的ADC值(×10-3 mm2/s)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相同b值的情况下,左肝ADC值较右肝高;在固定最小b值(通常为0 s/mm2)的情况下,用于计算ADC值的最后一个b值越小,ADC值越大;随着b值增大,ADC值逐渐变小;若固定最小和最大b值,用于计算ADC值的中间b值数目越多,ADC值越小。在肝ADC值测量可重复性方面:使用b值数目越大,ADC值的可重复性越好;b值越大,可重复性也越好。本研究中,同一测量者2次测量之间及2名测量者之间的ADC值可重复性均较好。
理论上,通过2个或2个以上b值得到DWI图像,测量对应体素的信号,将信号进行对数转换后拟合到单指数模型,就可以得到ADC值,即ADC=ln(SI0/SI)/b,其中SI0是b=0 s/mm2时的信号,SI是b值取大于0时的信号[10-12]。本研究中,b=0、100 s/mm2时,ADC值最大,其原因在于使用较小b值(通常<200 s/mm2)时,存在组织毛细血管血流灌注的影响,DWI图像信号的衰减随b值的增加急剧衰减,此现象即为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ovoxel incooherent motion, IVIM),又称为假性弥散效应[13]。存在IVIM时,信号衰减不再遵从单指数模型,而更接近双指数衰减,因此,使用常规的单指数模型拟合数据得到的ADC值由于受灌注效应的影响而不准确,比使用较大b值计算的ADC值大[1]。本研究中,使用b值为0、100 s/mm2计算的ADC值远较其他较大b值(如500、800 s/mm2)拟合得到的ADC值大。若要在小b值情况下得到准确的ADC值,则需要排除灌注效应的影响;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数学模型对ADC值对拟合计算,如双指数模型、拉伸模型等,通过这些模型可以得到真实的ADC值、灌注值和灌注分数[14]。本研究还发现使用较多的b值(如本研究中的0、100、500、800 s/mm2)计算的ADC值最小。
计算ADC值时,在固定最小和最大b值的情况下,中间的b值越多,得到的ADC值越稳定,可重复性也越好。本研究中b=0、100、500、800 s/mm2时的ADC值可重复性最好,而b=0、100 s/mm2时的ADC值可重复性最差,这与计算ADC值运用的数学模型有关[9]。
本研究中,左肝ADC值比右肝高,可重复性也较右肝差。为了减少呼吸运动对DWI采集信号的影响,本研究使用膈肌导航门控技术,但是由于使用的EPI序列对运动伪影特别敏感,位于左肝上方的心脏对肝脏DWI的影响非常突出。本研究中未使用心电门控,不是在心脏运动幅度最小的时相采集数据,因此明显受心脏博动的影响。心脏搏动可致采集肝脏DWI信号时失相位,从而导致ADC值测量误差,这种影响在左肝及大 b 值(>800 s/mm2)DWI中尤为明显[6,15]。然而,心电门控和脉搏门控技术的使用会明显增加图像采集时间[16]。目前心电门控技术在肝脏DWI的应用报道较少,尚需继续深入研究。
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入组对象均为年轻人,年龄构成相对单一,代表性不够;其次,纳入的均是健康志愿者,缺乏对不同肝脏疾病的评价,但本研究的重点是研究b值对ADC值可重复性的影响,所以研究对象的选取不影响本研究的结论。
综上所述,肝ADC值测量受b值的影响,使用多个b值及较大b值可以提高ADC值可重复性和精确性。在临床工作和研究中,建议使用多个b值及尽量大的b值测量ADC值。
[1] Taouli B, Koh DM.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of the liver.Radiology, 2010, 254(1): 47-66.
[2] Vallejo DP, Martínez DVV, Recio RM, et al.Diffusion MRI in the study of hepatic lesions.Cir Esp, 2013, 91(1): 9-16.
[3] 朱斌 , 张冰 , 胡旭宇 , 等.小 b 值 ADC 及 DWI信号强度与肝硬化结节及小肝癌血供的关系.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 15(6): 451-454.
[4] 党进军 , 马强华 , 叶建军.MRCP 联合 DWI对肝外胆管癌诊断价值的探讨.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 2011, 19(3): 210-214.
[5] Wagner M, Doblas S, Daire JL, et al.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for the reg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liver tumors.Radiology, 2012, 264(2): 464-472.
[6] Kwee TC, Takahara T, Koh DM, et al.Comparison and reproducibility of ADC measurements in breathhold,respiratory triggered, and free-breathing 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of the liver.J Magn Reson Imaging, 2008, 28(5):1141-1148.
[7] Miquel ME, Scott AD, Macdougall ND, et al.In vitro and in vivo repeatability of abdominal diffusion-weighted MRI.Br J Radiol, 2012, 85(1019): 1507-1512.
[8] Bilgili MY.Reproductibility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 measurements in diffusion-weighted MRI of the abdomen with different b values.Eur J Radiol, 2012, 81(9): 2066-2068.
[9] Kim SY, Lee SS, Rark B, et al.Reproducibility of measurement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malignant hepatic tumors:effect of DWI techniques and calculation methods.J Magn Reson Imaging, 2012, 36(5): 1131-1138.
[10] Chandarana H, Taouli B.Diffusion and perfusion imaging of the liver.Eur J Radiol, 2010, 76(3): 348-358.
[11] Chiaradia M, Baranes L, Pigneur F, et al.Liver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2011 update.Clin Res Hepatol Gastroenterol, 2011, 35(8-9): 539-548.
[12] Guiu B, Cercueil JP.Liver 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the Tower of Babel? Eur Radiol, 2011, 21(3): 463-467.
[13] Dijkstra H, Baron P, Kappert P, et al.Effects of microperfusion in hepatic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Eur Radiol, 2012,22(4): 891-899.
[14] Takahara T, Kwee TC.Low b-valu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emerging applications in the body.J Magn Reson Imaging, 2012, 35(6): 1266-1273.
[15] Kwee TC, Takahara T, Niwa T, et al.Influence of cardiac motion on 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liver.Magn Reson Mater Phy, 2009, 22(5): 319-325.
[16] Liau J, Lee J, Schroeder ME, et al.Cardiac motion in diffusionweighted MRI of the liver: artifact and a method of correction.J Magn Reson Imaging, 2012, 35(2): 318-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