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2013-09-16次旺顿珠

关键词:全体学生体育锻炼品德

次旺顿珠

【摘 要】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想提高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就要重视教育。教育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抓起,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素质教育就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有感恩之心,有社会责任感,学会做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品德教育 体质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更明确地要求教师,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着力加强以下教育环节的工作。

一 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品德是一个人走向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会与其品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在社会这个群体组织里,个人品德决定着大家对自己的认可程度,从而形成大家对自己的期待和认识,无形中就确立了你在群体中的价值和地位。品德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职场上,也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譬如对于朋友、家庭、社会,由好品德塑造形成的综合印象会让个人赢得广泛的尊重,成为事业及其它方面向上的阶梯。好的品德会有着极强的公众影响力。

在现实生活中,好的品德处处体现出价值,会令家庭和睦、邻里互敬、朋友帮扶、同事友爱……可以说,优良品德是一个人的修养,表现出了无穷魅力,表现在小事及细节方面,体现出谦让、关爱、诚实、勤劳等品质。因此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显得更为重要,是不能忽视的教育。怎样培养和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仅靠学校领导的平时教育和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的教育,笔者认为更重要的环节是要把“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重视起来,灵活教学。因为思想品德课是教会一个人怎样做人的好教材。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品德与社会课应生活化。也就是说儿童品德的形成应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来自于孩子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正如曾经有人说过的“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明白。”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因此,要真正要把这门课上好,就要充分挖掘这门课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教育潜能,发挥它无穷的教育效果。

二 学校应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机械代替人的劳动的发展趋势,人类的体力劳动无形之中逐步减少,人类的身体素质面临严峻的考验。由于减少运动,当前中小学里超重及肥胖学生人数明显增多,肥胖已成为重要健康问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已成为教育界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它不但是涉及到社会全面健康的一个大问题,对我国的教育战略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如果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一直下降的话,将会造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缺乏,这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将带来沉重的打击。

1.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

第一,思想观念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中小学往往对知识的教育过度重视,忽视了对学生的体育教育,使得学生的体育课程时间往往被其他学科所占用,这就造成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难以保证。家长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视之若珍宝,不舍得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这样的溺爱就造成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缺乏。

第二,体育课程枯燥。现在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较单一,体育运动的形式除了跑步就是一些球类运动,这样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不出来,使得学生的体育热情不高,锻炼量不足。

第三,健康常识缺乏。健康观念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学生的健康观念越强,其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也就越深刻,越是能更加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但是在我国的很多中小学,学生健康观念缺乏,对体育锻炼的价值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要想身体好就要增加营养。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也就自然缺乏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

2.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

第一,转变思想观念。为了使学生能更加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就需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价值。学校应开展丰富的业余体育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逐步加强对体育运动的理解,使其认识到体育运动对提高其身体素质的重要意义。只有运用多种手段来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理念,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第二,提高健康常识。现在很多学生对于健康的认识还比较肤浅,认为只要吃营养品、保健品就能使自己的身体健康,这样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学生体质的提高。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开展必要的健康知识讲座,使学生明白体育运动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使其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提高其身体素质。

第三,加强家长的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方面的培训和宣传,认识到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俗话说:“健康是最大的财富”,毛主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确理在其中,没有健康的体魄,再有多大的知识也难以在工作中发挥好。

三 中小学教育要,从着重培养优等生的误区中走出来,应面向全体学生

当前农村的实践教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传播、轻能力培养,只注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现象,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脱离。这样的教育,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当前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亟需进行改革,

现在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将各级各类学校能否向重点学校、名校输送多少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学校也在这样的评价标准的笼罩下重视优等生的培养,忽视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少数而牺牲多数的事情比较严重。笔者认为教育不仅是关注优秀的学生,更应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因材施教。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研究学生间的差异,发挥他们的特长,发展他们的个性,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老师不仅要在知识上给予传授,更要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扶持、引导,使他们在长身体、长知识、增能力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防止误入歧途。作为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更要找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面对个性特别的学生:教育应注重智力的发展,同样也应注重个性的发展。人都是有个性的,且每个人都有各自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的活拨好动、有的沉静稳重、有的倔强固执、有的坚强、有的软弱……只因各人都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没有个性的人总是墨守成规,没有个性的群体就像一潭死水。所以,教师必须持宽容态度,并努力优化学生的个性优势,不断地帮助他们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势转化为优势。这也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一方面,即张扬学生的个性。所以作为教师,应加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实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开发学生潜能,因为爱好是一切发明创造最直接的动力。教师要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尽可能地创造条件。

在教学中笔者首先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关注那些弱势群体。如不爱发言的、接受能力较差的、不勇于尝试富有挑战性任务的、挑皮捣蛋的学生……笔者作为师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兼任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师。所任学科的特殊性,更是让笔者认识到关注这些特殊群体的必要性。如果低年级学生不从小培养他们勇于表现自己的精神,那么他们的聪明才智很有可能在这样小的年龄就被扼杀了。

在如此的理解下,笔者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勇于自我表现的精神。如在一年级刚开学时,教学《这就是我》时,要求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爱好、特长等情况。有的学生参与得非常积极,又唱歌、又跳舞、又讲笑话……讲话声音洪亮,性格非常开朗。有许多学生就不爱到前面来介绍自己。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就明确地告诉他们,人人都要来介绍,如果不介绍自己,别人怎么会了解你呢。不了解你怎样与你交朋友呢。难道你喜欢自己没有朋友吗?然后,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小活动随机地请学生到前面来介绍自己,这样学生就踊跃地参与进来了,实现了人人参与。在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感受到了别人对自己的支持和欣赏。

四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塑造学生创新个性,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它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笔者认为有创设情境,尝试探索,发散思维等方式。

1.创设情境

教学成功与否,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程度。主动参与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内驱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民主的学习情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架设学习的桥梁,提供思考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特长,提高素质。如课程开始老师的导入:"小熊给小朋友们寄来了一封信,寄给谁了呢?请大家找一找。"小朋友们兴趣骤起,纷纷寻找。老师请找到信的学生打开读一读,新的教学内容就此展开了。

教学过程中,教师承接前一项训练内容,说:“小朋友玩得正高兴,突然天色昏暗,眼见就要下雨了。这时小白兔来了,带来了很多伞,他的伞可不是卖的,而是送给做对题目的小朋友的。”学生纷纷抢着做题。多好的故事渲染啊!

浓厚的生活情趣,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而且这样在解答问题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2.尝试探索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就是一个很好的指导。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尝试探索。

五 重视每位学生,让其获得全面发展

要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的发展,首先要清楚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注重知识的培养,也要非常注重其他方面的培养。因此,作为教师,在头脑中要有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思想,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实施,这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些中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的持续性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通过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等,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取得高分数。特别是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分、持续性的发展。

2.以全体学生为对象,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要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尤其是对待中等生和后进生时,应该具有较强自我调控的能力和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厚爱才是。在对待后进生上,教师应该努力做到让学生喜爱、重视、关注、厚待。

3.以教师主导性、学生立体性为手段,强调师生双方的共同作用

坚持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以及给学生作出示范和榜样等,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是处在发展之中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与他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等,不断发展、不断提高。

总之,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坚持做到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后进生。要做得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包容他们的缺点,从内心深处关爱他们,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天生我才必有用”。笔者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经过教师的辛勤耕耘,学生一定会全面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体育锻炼品德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