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之我见
2013-09-16王助兰
王助兰
【摘 要】人文教育,顾名思义,其内涵非常丰富,既包含教师教学内容中传授的人文知识,又包含学生学习中重意会、重感受、重知觉、重自悟的人文能力;还包括在学习中形成的人文修养及人文精神。语文教学是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中有充足的体现。
【关键词】人文教育 高中语文 探究
高中时期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为本,传授知识、开启智慧、训育身心,能使他们健康成长,人文教育不容忽视。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渗透人文教育,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呢?本文作一探讨。
一 课堂中有师爱,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
师爱主要包含三方面,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一位老师若没有师爱,就无从谈教育,更不用说在教育中取得了多好的成就。教师只有把师爱带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这堂课才具备成功的前提条件。有一位教师上《春》这篇课文时,他要求学生先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一个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举手了,这位老师立刻面带微笑地叫他回答,可这位学生却是支支吾吾,半天也挤不出一个字,部分同学开始叽叽喳喳地议论,也有同学偷笑,这位学生更是紧张,脸胀得通红。幸运的是,老师丝毫没有不耐烦,而是微笑着走到学生身边,拍拍学生的肩膀,并轻声说:“你是最棒的,我相信你一定行。”关切地期待着……。在老师的鼓励下,小男孩终于把答案说了出来,尽管答得不是很理想,但对这学生来说已是很大的突破,老师也及时给予夸奖,在老师的带动下,其他学生也深受感染,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接下来的授课也是相当顺利。试想一下,当时这位老师若是换一种粗鲁的态度对待这位学生,那结果就是截然相反。可见师爱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 挖掘教材,用情感建构课堂,使学生得到情感熏陶
课堂活动的主体是老师与学生,他们的交流、对话无不有“情感”的流露。作为语文课堂活动的凭借,教材更是“情感”和“人文”的丰富载体,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在教学双向互动中教师的情感、文本的情感以及学生的情感达到“情感共鸣”,要达到这种情感共鸣,教师首先要进入角色,深挖教材蕴含的感情,教师只有挖掘文本情感、品德、精神等人文性内容,才能在教学中将其传达,使学生得到精神和道德的洗礼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在挖掘文中情感时,应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否则学生难以与我们达到情感共鸣。对此我有深刻体会,《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我教过几遍,学生都是听得津津有味。但有一次还是上《荷塘月色》,站在讲台上,我自己被朱自清那绝妙的景色描写所感染,不知不觉谈到了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台下却是鸦雀无声,学生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学生明显不愿听,我立刻调整,放弃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己读,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欣赏的地方,最终把学生带入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
三 重视写作训练,催化学生的人文之情
写作是高度综合的语文活动,不仅可反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反映学生内在的精神和独特的个性差异,它折射出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作文教学,重视写作训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想发展均得到提升。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在生活中找作文题材。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真正关注生活并且常加思考的学生,写出的文章一定很优秀,但现在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过多地把视线限定在学校、家庭、或是人云亦云,没自己的思想见解,既没法看出学生的思想灵魂也不能实现作文教学的目的。而一个真正具有民族责任感的中学生,应紧跟时代步伐:为解决不了温饱的农民而忧心,为失学儿童潸然泪下,为社会道德沦丧而焦虑不安,学生只有与时代的心跳连在一起,才能在写作中充分体现,作文也才能回归其真正意义。
关注生活,先引导学生关注热点、焦点,关注时事动态。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瞬息万变的时代,每一个变化透露着社会进程的焦灼和艰难,折射着世态百相的曲直方圆。如中日钓鱼岛问题,我们立即让学生以此为话题在日记中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写日记中自然会多加收集资料,关注中日关系问题,更加了解中国在当前世界格局中所处的局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因而更加努力学习。其次,引导学生评论大众话题,引发人文思考。教学中,不要一味地讲解,要经常引入一些热门却又颇多争议的话题,让学生评论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如最近网上流传的“北大一学生摔死流浪猫”一事,这看似是小问题,却可以小见大,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如何,甚至可反映出整个国民素质面临危机,我把这一事件引入课堂,并把网上对此事的主要看法陈明出来,然后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德育和智育哪一个更重要?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内涵有哪些?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有愤怒者、有同情者、有无所谓者……通过这样的讨论,激发了学生对社会进程中道德危机的深层思考,也深化了他们对道德的认识,并把这种认知融入自己的作文中,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潜移默化中增加了人文精神的含量。
教育,重在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充分运用语文文本这一载体,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感与道德品质,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不光对学生,而且对整个社会都起着重大作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