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013-09-16刘福萍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

刘福萍

【摘 要】自信心是学生学习和产生创新意识,发展实践能力的原动力。实践证明,具有坚定的自信心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责任感和进取心,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相反,如果学生缺乏自信,就会低估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优势,感到处处不如人,不敢大胆进取和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有效地建立和利用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源泉——自信心。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学生只有具备这一良好品质才能树立积极的学习动机,才有望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在日常的教学中,本人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多次经历失败的体验,逐渐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导致学习成绩落后。失败其实不可怕,也很常见,它是成功的前奏,也磨砺着人们的意志,但小部分学生会因多次失败丧失自信心。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初中八年级,常常能见到一部分自闭性的学生,他们不愿积极参与讨论,不愿主动发言,这就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他们不敢再次面对失败而逃避、远离学习。学习知识本是一个人心理内化的过程,而一个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对自身的学习能力失去自信心的学生,又怎能真正学好语文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种渠道尽可能多地创设机遇,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把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作为主攻目标,把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作为突破口。下面谈谈本人在实际工作中的四点具体的做法:

一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兴趣是一种内在力量,是学习的动力。它常常决定着大脑机器工作时的转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语文成绩也就越好。所谓培养兴趣,在心理学上指的就是将学生潜在的学习需要调动起来。

二 在名人的成长经历中找回自信

名人传记和故事对学生能起到榜样与教育作用,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有意识地使学生体会到自信心对于个人成长所起的巨大作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比如,“凿壁借光”、刻苦读书的匡衡;身残志坚,勇敢与病魔顽强抗争的当代保尔——张海迪;饱受凌辱却发奋读书的高尔基;被断言不可救药但后来成为大发明家的爱迪生;被讥笑为智力迟钝的爱因斯坦,等等。教师讲这些名人事迹给学生听的同时,还要告诉他们名人之所以举世闻名,是因为他们有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心。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和毅力,恐怕就真的是无可救药,一事无成了。为了能真正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这些名人们的传记,自己去收集关于自信心的名言,让学生自己在阅读理解中受到感染与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信心。

三 自我剖析,有利于找回自信心

自我剖析就是自我了解。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自我了解并不容易。有些学生自信心不足,实际就是没能真正了解自己,所以,引导学生作全面的自我剖析十分必要。自我剖析的目标有两条,一是充分发掘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也包括潜在的素养,并将它与理想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另一是勇敢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和短处,并持现实的态度努力去克服它。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在剖析自己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长处——“闪光点”。有的学生学习不好,就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习的材料,就自暴自弃,针对这样的学生和这样的心理,作为教师不能讽刺挖苦,而应主动帮助学生找出“差的原因”,学生在找的同时会发现自己的不少“闪光点”,学习差一些,可是我们热爱劳动、我们讲究卫生、我们善于助人等,从而使他们高兴地感觉到自己不但有优点而且已经被老师发现和认可;同时使他认识到通过努力自己也可以超越别人的。这方面好起来了,也能带动其他方面好起来的。

四 重视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有高度自尊心的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学生则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因此,作为老师、家长,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学生,不拿别家学生的优势比自家学生的不足,不在别人面前惩罚学生,要尊重学生,不把学生的话当“耳旁风”,不滥施权威,以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自卑感,而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从而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总之,学生自信心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耐心引导,教师只要能真正用心对待学生,充分给予学生尊重、理解和期待,必然能引起学生巨大的内驱力,一个人只要体验到成功和快乐的胜利与欣慰,便会激起无限追求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自信心必然大增。教师要是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不同方面取得不同的成功,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安慰,打破失败的僵局,就能引领学生迈向自信、走向成功。

第五,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一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无奈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等。

第六,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第七,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例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都表现了诗人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豪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重在体察人民疾苦,反映战争的无情。

第八,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描写了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种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通过解析古典诗词中的艺术形象,理解诗词的内涵,从而提高、丰富学生的汉语修养,感受中国古典诗文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对古代诗词的感受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教学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