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高压节能泵的概念设计
2013-09-16方振东梁恒国丁昭霞刘兆勇
方振东 ,师 杰 ,方 涛 ,马 颖 ,梁恒国 ,丁昭霞 ,刘兆勇
(1.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重庆 401311;2.北京军区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2;3.海军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72)
1 手动高压节能泵的提出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在某些特殊情况(如抢险救灾、无电力或不宜使用电力)下,为了保障海岛或苦咸水地区居民饮水需求,需要一种能够提供足够高的压力、小型质轻、操作方便的水泵。
目前的水泵一般需要电力或其它非人力能源操作,有的虽然采用人力操作,但是体积与质量较大。在无电源的情况下,由人力提供海水淡化装置6 MPa左右的压力,就需要采用增力机构,这必然会增加泵的体积和质量。
手动高压节能泵在保证泵体积和质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杠杆原理和能量回收原理,靠人力便可提供较大的压力,满足反渗透膜的压力需求。
2 手动高压节能泵设计
2.1 设计原则
(1)体积尽可能小。在保证一定流量和压力的条件下,泵的体积尽可能小,从而使海水淡化装置总的体积尽可能小。(2)质量尽可能轻。在保证足够机械强度的条件下,泵的质量尽可能轻,从而使海水淡化装置总的质量轻。(3)满足人机工程要求。操作频率、手柄杆活动范围等的设计应保证常人以不同姿势(立姿、蹲姿)均可轻松操作。
2.2 设计原理
根据反渗透膜的工作原理,海水经过反渗透膜[1-3]的作用,会产生淡水和浓盐水两种产物[4],而经反渗透处理之后的浓盐水依然具有较高的压力。在传统的反渗透处理中,浓盐水直接排掉,浪费了大量能量。
手动高压节能泵的设计基于合理回收排掉的能量,保证泵在体积和质量不增大的前提下,所需操作压力最小。手动高压节能泵的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手动高压节能泵原理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High Pressure and Energy-Saving Hand Pump
当手压杆向下运动时,带动活塞向右移动,活塞压缩泵右腔内海水,产生高压海水,高压海水分流为两路,一路经单向阀2和RO膜组件,另一路经换向阀,推动阀芯移动至左端位,使换向阀中的CD通道与管道连通。进入RO膜组件的高压海水经过膜的分离产生浓盐水和淡水,浓盐水通过换向阀阀芯中的CD通道流入高压泵的左腔内(相对于高压泵的活塞),推动泵的活塞向右移动,这样达到回收浓盐水高压能量的目的,当高压浓盐水压力超过允许的极限值,溢流阀打开,溢流部分高压浓盐水直接排出;当手压杆向上运动时,高压泵活塞压缩高压泵左腔内的浓盐水,经管路推动换向阀的阀芯移动至右端位,使换向阀的AB接头相通(如图示位置),浓盐水直接排出,同时高压泵的活塞左移,使高压泵的右腔内形成负压,海水经单向阀1吸入高压泵的右腔。如此往复不断运行。
2.3 手动高压节能泵设计参数确定
2.3.1 手压杆及连接轴尺寸确定
常见的手动泵是通过手臂对连杆作用,促使泵的柱塞往复移动产生高压液体,手动泵的尺寸要充分考虑与小型海水淡化装置的配套设置[5]。手动高压节能泵手压杆施力计算如图2所示。
操作人员操作手压杆的方式一般为立姿或蹲姿,为了满足不同操作者施力舒适的要求,确定人手的最大运动行程不超过850 mm。手压杆及连接轴的长度取决于杠杆比的要求和操作频率的要求,为了克服阻力需大杠杆比时,手压杆长度应加大,需要高操作频率时,则需缩短手压杆长度[6]。根据经验,操作频率宜保持在60次/min左右。
图2 泵压杆操作力计算简图Fig.2 Calculation Diagram of Force in Operation of Pump Pressure Lever
设手压杆长度为L、连接轴长度为K,活塞杆上的压力为T,操作压力为F。则由杠杆原理如下。
从上式可以看出,如要增大T,需增大F和L或减小K。而L增大,装置长度会相应增大,海水淡化装置结构尺寸难以小型化。为了保证手动泵产生足够的水量,其活塞必须移动足够的距离,因此,K的减小也是有限的。
作用在活塞杆上的压力T应满足如下条件。
式中,d为手动泵活塞杆的直径,p为作用在活塞上的压强。
由式1和式2分析可知,在保持F、L、K值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如要增大p,则需减小d,即增大手动操作压力F和减小活塞杆直径d可以产生高压。活塞杆承受的压力较大,同时进行往复运动,则活塞杆需要较大的强度。经分析和验算,取活塞杆直径为16 mm,考虑泵及配套海水淡化装置的尺寸与人机工程要求,连接轴长度值取43 mm,手压杆长度值取847 mm。手压杆设计呈弯曲状可以降低泵的高度,满足手动操作者活动范围和操作频率的要求;手压杆摆动角度设置为39.5°,满足手的运动行程和活塞行程的要求。
2.3.2 手动操作压力确定
考虑到操作的轻松灵活及人员体力承受程度的要求,手动高压节能泵的手动操作压力不宜大于150 N。根据所选用的RO膜的基本特性,单只RO膜元件上浓缩水与淡水的最高比例为5∶1。因此,确定装置的原水与淡水的比例6∶1,即产淡水率为1/6=16.7%。与此相对应,手动高压节能泵的能量回收率为(6-1)/6=83.3%。
根据小型海水淡化装置的功用目标与主要技术参数,按照每小时产淡水20 L,操作频率为1次/s计算,则高压泵活塞每行程需要提供原水量Q如下:
Q=20×6÷3 600=0.033 4 L=33.4 mL
图3为高压泵能量回收比与截面积计算图。
图3 高压泵能量回收比与截面积Fig.3 Calculation of Energy Recovery Rate and Sectional Area of High Pressure Pump
由于高压泵的能量回收率为83.3%,即活塞杆与活塞的截面积之比A2∶A1为1∶6。根据前面确定的活塞杆直径16 mm,则活塞直径D如下:
活塞行程l如下:
图4为手压杆摆动角度计算简图。
图4 手压杆摆动角度计算简图Fig.4 Calculation Diagram of Swing Angle of Hand Lever
活塞行程可以利用距离m表示(见图4a),根据三角关系,确定m的大小如下:
由上计算可知,m>l,则手压杆摆动角度满足活塞行程的要求。
手的运动行程可以利用距离n表示(见图4b),β的大小确定为如下:
β=α=39.5°
则手的运动行程n的大小如下:
由上计算知,n<850 mm满足手的运动行程要求,即手压杆摆动角度设置为39.5°,可以同时满足手的运动行程和活塞行程要求。
为了计算作用在活塞杆上的压力,当活塞杆直径为16 mm时,高压泵活塞右侧腔内液体压力按RO膜的最高允许工作压力7.0 MPa考虑,高压活塞左侧腔内液体的压力按6.0 MPa考虑,即考虑RO膜的阻力,高压泵活塞左右两侧泵腔内压力相差1.0 MPa。则作用在高压泵活塞杆上的压力平衡式如下:
由上可得:T+P1·A1-P2·(A1-A2)
采用杠杆原理实现增力,可以近似认为T·K=F·L,则实际高压泵最大手动操作压力F如下:
该值符合设定的F<150 N的要求。
在高压泵正常工作时,图3中高压泵活塞右侧泵腔内液体的最高压力若按6.5 MPa控制,高压泵活塞左侧腔内液体的压力按5.5 MPa考虑,则高压泵活塞杆上的压力为T如下:
由T·K=F·L可知,在高压泵正常运行过程中,加在手柄杆一端的最大手动操作压力F如下:
如手动高压泵无能量回收系统,则在高压泵正常工作时,根据受力平衡式T=P1·A1,则作用在活塞上的力T如下:
根据杠杆原理,加在手柄杆一端的最大手动操作压力 F=(7 840.7×43)÷847=398 N,一人手动操作非常困难,且不能持久。
由上计算可知使用能量回收系统后,手动操作压力为无能量回收系统手动泵的29.4%,一人手动轻松操作。
2.4 主体结构确定
在研究手动高压泵主体结构时,考虑将高压泵与两个进出水单向阀、换向阀、溢流阀设计成一个整体,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整个装置的体积和质量,而且可以降低装置各功能部件连接的复杂程度,减少许多中间连接管路,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如图5所示。
2.5 试验验证及结果分析
图5 手动高压泵主体结构外形Fig.5 Profile of Major Structure of High Pressure Hand Pump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手动高压节能泵在海水淡化装置中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选用的RO膜为表面活性层是三维交联结构的芳香聚酰胺复合膜(TFC膜),试验原水由“自来水+海盐+粘土”配制而成,其浊度为20.5 NTU、含盐量35 000 mg/L、TDS为 35 160 mg/L、pH 为 5.5、水温为 26 ℃,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手动高压节能的压力范围和回收率与设计数据基本吻合,随着操作频率的增大,压力范围相应增大,但其值仍在允许工作压力7.0 MPa范围内。采用手动高压节能泵的海水淡化装置出水的 TDS<600 mg/L、脱盐率>97%,浊度在 0.03 NTU以下,出水量及出水水质均满足设计要求,可以在小型海水淡化装置中使用。
表1 手动高压节能泵在海水淡化装置中的运行情况Tab.1 Operation Results of Output Water
3 结论
(1)通过合理设计的手动高压节能泵,可以回收浓盐水中所含能量的83.3%。
(2)通过利用能量回收原理和杠杆原理,使手动高压节能泵的手动操作压力控制在117 N左右,一人手动轻松操作。
(3)手动高压节能泵能满足RO膜淡化所需压力要求,为小型海水淡化装置应用提供可靠的动力。
[1]孙炉钢,郭丰泽,朱忠信RO海水淡化系统工程的节能[J].净水技术,2008,27(1):23-25.
[2]王意,吴建梅,久岚颖,等.海水及苦咸水处理与利用膜产品质量抽检状况分析[J].净水技术,2012,31(5):59-62.
[3]艾钢,吴建平,朱忠信.海水淡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净水技术,2004,23(3):24-29.
[4]尹芳华,钟璟.现代分离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5]郑淑玲.超高压液压手动泵的研究与设计[J].煤矿机械,2007,28(5):6-8.
[6]石英.人因工程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