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2013-09-16胡世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2期
关键词:淀粉酶胰腺炎胰腺

胡世林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胡世林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SAP患者68例, 分为早期肠内营养实验组与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7 d后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变化, 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均上升, C-反应蛋白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血淀粉酶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 并发症少。结论 SAP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促进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肠内营养;胰腺炎

SAP具有起病急, 进展快, 致死率高等特点, 临床诊治复杂。目前认为科学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是治疗SAP重要的环节, 可增强机体抵抗力, 减少蛋白分解, 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 防治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1]。本文选取2005年3月~2013年7月辽宁省北镇市人民医院治疗68例SAP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3月~2013年7月经本院保守治疗治愈的68例SAP患者, 其中男42例, 女26例, 年龄29~73岁, 平均年龄(45.8±6.3岁)。发病原因:胆源性胰腺炎32例(47.1%), 过量饮酒致胰腺炎16例(23.5%), 暴饮暴食致胰腺炎9例 (13.2%), 原因不明 11例 (16.2%), 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制定的SAP诊治草案标准 (2007年), 具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 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①胰腺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 胰腺脓肿及假性囊肿形成)。②出现脏器衰竭者。③CT分级为D、E, Ranson评分>3分者。根据是否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分为实验组(实验组于病情平稳后经胃镜置入鼻空肠管给予肠内营养)33例, 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SAP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 于发病后48~72 h左右, 由专业内镜医师经胃镜置入鼻空肠管于Treitz韧带下30 cm空肠, 外端固定。肠内营养的实施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一天可给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以30~50 ml/h的速度滴入, 其后逐渐换为肠内营养液, 逐渐增加液体入量并加快输注速度, 减少肠外营养入量, 直至全部为肠内营养。对照组以肠外营养为主,待其病情平稳, 肠功能恢复后可给予清流食并逐渐转为正常饮食。

1.3 观测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7 d后血清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变化, 及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经过治疗7 d后血清白蛋白均上升, C-反应蛋白较之前下降, 但实验组前后差别较对照组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指标进行比较, 可以看出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血淀粉酶恢复更快, 住院时间更短, 并发症更少,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比较(x-±s,n)

两组患者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出血, 腹腔内出血、腹腔感染、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肠瘘等, 早期给予肠内营养的患者并发症较对照组减少。

3 讨论

胰腺坏死的程度及发生器官衰竭的数目对于SAP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如何在疾病早期控制炎症的进展, 阻止大量炎性递质入血, 阻断炎性级联反应, 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内毒索与细菌储存地, 在人体进行消化吸收的过程中, 能够抑制肠道内一些细菌及毒素,起到主导作用的即是肠道屏障, 肠屏障的破坏可引起细菌以及内毒素的移位, 从而发生全身感染性症状[2]。因此早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给予肠内营养, 可以保护胃肠道功能及防止细菌移位。

肠屏障功能障碍是SAP较常见的疾病并发症, SAP的非手术治疗早期对患者应用胃肠外营养, 既保证了患者的基本营养代谢, 又可以减少胰腺分泌, 对于疾病的恶化有着积极的阻断作用[3]。但肠外营养超过1周, 则会造成肠黏膜萎缩,肠道菌群失衡、易位, 导致继发感染, 增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强度, 加重代谢紊乱引起肝功能损害和酸中毒等[4], 长期TPN患者也会出现严重营养不良及其他代谢并发症。

目前肠内营养物质输入较多采用经鼻肠管途径。由于鼻肠管置入至Treitz韧带以下30 cm空肠, 最大限度减少了头相、胃相及十二指肠相对胰腺的刺激, 能保持胰腺(相对)静止, 利于胰腺的修复。肠内营养可较快促进胃肠运动功能的恢复, 促进肠道黏膜修复, 保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 明显改善肠道免疫功能, 减少肠道菌群失调发生, 减少因肠源性细菌和 (或)内毒素移位引起的继发感染的发生率, 从而降低病死率。

SAP患者的治疗中, 早期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极其重要。但肠内营养的具体方式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 确定患者的能量水平及各营养物质的配比, 一般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 先匀速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 改变肠道适应容量;之后给予低脂、氨基酸和以短肽链水解蛋白为氮源的制剂, 并辅以谷氨酰胺保护肠黏膜屏障, 逐渐增加肠内营养的入量及输注速度。肠内营养减量宜慢, 至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后停止。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SAP, 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保护肠黏膜屏障, 减轻炎症反应, 缩短住院时间, 较之TPN有明显优势, 临床疗效安全有效。但实际工作中肠内营养实施的时机、营养液配方、输注方式及相关并发症等问题, 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及研究以进一步完善治疗。

[1] SJ o'keefe J.A guide to enteral access procedures and enteral nutrition.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9,6(4):207-215.

[2] 张越新.急性重症胰腺炎血行感染患者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中国现代医生, 2013,51(7):33-35.

[3] 闰瑞君.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 2010,7(31):164-165.

[4] 瞿洪平,汤耀卿.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23(9):522-524.

121300 辽宁省北镇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猜你喜欢

淀粉酶胰腺炎胰腺
《中华胰腺病杂志》稿约
澳新拟批准一种β-淀粉酶作为加工助剂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白芨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和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淀粉酶升高就是胰腺炎吗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