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为科学决策服务的智慧平台
——徐山林任陕西省决咨委主任的十一年
2013-09-16和谷
□文/和谷
构建为科学决策服务的智慧平台
——徐山林任陕西省决咨委主任的十一年
□文/和谷
徐山林近影
2001年,陕西省举行第九届省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省人大领导班子换届,时年66岁的徐山林从常务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了。他从1982年到1996年,在省级领导岗位上一干就是18个年头。
在时任省委书记李建国召开的座谈会上,徐山林动情地说,今天,我要正式退休了,此时此刻,真感到岁月匆匆,人生易老。
退了以后怎么办呢?我思来想去,有三点想法:第一,不干挣钱的忙事;第二,不干享福的闲事;第三,干一点扶贫济困的善事。
新的使命
没过多久,省委、省政府领导又找徐山林谈话,请他给省委、省政府当参谋,做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
省决策咨询委员会,是省委、省政府设立的一个高层次参谋机构,任命退下来的省级领导干部主持,聘请一批委员作参谋,任务是围绕全省重大问题,调查研究,帮助出主意,提建议。
在徐山林看来,决策咨询机构,就是我国古代的幕僚,现代西方社会的智库。谋和断,谋者,就是谋利,断者,就是决策,谋和断是紧密联系的,又是相对分离的。谋的人,是专门作参谋,提建议的;断的人,是当权者,决策者。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实行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谋和断都由决策者自己决定,因此出现过重大失误,付出过沉重代价。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总结这种教训,明确提出,要实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于是,各省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决策咨询机构。
决策咨询,是改革开放后诞生的新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更没有一套成熟的制度,完全得靠在实践中去探索。
徐山林上任后,要探索和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决咨委需要聘请一些什么人来当参谋?他认为,当参谋就要找对人,否则,谋不到一起,白费劲。
徐山林经过调研和思考,决定聘请“三支队伍”:第一支队伍,是从党政机关退下来的经验丰富的老厅局长。这是主体。他们有搞工业的、有搞农业的、有搞综合的,熟悉行政运作,请他们当参谋,出主意,肯定能跟省长们、书记们思考的问题结合到一块。第二支队伍,是大专院校的教授、两院院士、专家学者。这些人对经济社会领域的专门学科有精深的研究和权威见解,在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他们的建议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第三支队伍,是一批成功的企业家。包括国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家,这些人长期战斗在经济建设第一线,了解市场变化,熟知经济运行中的各种问题,他们反映的来自经济第一线的问题和建议,对正确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这三支队伍可以实现“两个结合”,一是,把了解宏观情况的人和了解微观情况的人结合起来。第二,把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结合起来。
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个组建参谋队伍的思路是正确的。
徐山林思考和探索的第二个问题是,决咨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他给决咨委的定位确定了三条:
第一,是一个参谋性质的机构。参,就是要正确理解决策者的意图,抓住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调查研究,吃透事实,比较论证,分析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谋,就是要权衡利弊,出谋划策,提出可行的意见,提供决策者决断。参谋要走在决策者的前面,谋之以先,思之以前,论之以据,解之以难,不能放马后炮。
第二,是一个调查研究性质的论证机构。它不是行政机关,不能发号施令,也不是一个纯学术性的研究机构,只搞学术研究。它的职能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分析论证,提供咨询建议。这种研究不能坐而论道,必须深入实际,掌握规律,反映群众要求,总结实践经验,为党委政府提供前瞻性的决策服务。
第三,是一个没有自己利益的超脱机构。它不是行政部门,没有具体业务,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是一个超脱的机构,完全可以站在全局立场上思考问题、看待问题,作出公正的结论。
在决咨委工作的实践中,徐山林深刻认识到,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阵地,是一个聚合智慧的平台,必须创造民主、宽松、求实、创新的环境。为此,他在决咨委内部大力倡导五种精神。
第一,提倡实事求是精神。要当好领导参谋,先当好人民学生。他提倡委员们要下功夫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政于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他有两句人所共知的名言:“人云亦云不云,道听途说不说。”凡事必须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第二,提倡创新精神。他说,创新是民族灵魂,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生活之树长青。群众创造无穷,决策咨询委员要扎根群众沃土,只有不断汲取新营养,跟上新形势,捕捉新事物,总结新经验,揭示新规律,才能拿出好主意。
第三,提倡务实精神。他说,决咨委是个务虚机构,但虚事要做实,咨询要管用,研究问题要有针对性,提出建议要有实用性,付诸实施要有操作性,不能讲大话,不能讲官话,更不能讲废话。
徐山林在神木调研
第四,要提倡民主精神。在决咨委,他鼓励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敢讲真话,敢于建言,通过交换看法,交流观点,交锋意见,在争论和碰击中寻找真知灼见,在争鸣和辩论中凝聚集体智慧。
第五,提倡求知好学精神。他要求决咨委委员不仅要为决策“发电”,更要自己不断“充电”。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信息千变万化,因而知识必须不断更新,否则跟不上时代步伐。他要求委员们,学习新知识,了解新变化,研究新事物,跟上新潮流。
在长时期的不断探索中,徐山林还逐步完善了决咨委的组织建设。在他的具体指导下,先后建立了主任办公会议制度、组长联席会议制度、委员聘任制度、课题评审制度、课题奖励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等,使决咨委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作。
徐山林在省决咨委这个岗位上,一连干了11个年头。在他的亲自主持和具体参与下,每年都有20个左右的课题报告和100份委员建议报给省委、省政府。每个课题他都亲自主持讨论、评审,他都逐行逐句修改,有的一连要改三四遍,直到满意为止,课题上报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几乎都有批示,省决咨委又会同有关部门,根据领导批示推动贯彻落实。
徐山林在安康调研
乐于奉献
11年中,省决咨委先后完成了220个课题研究报告,提出1190份委员建议,对140余部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进行了论证,参与了近千个重大项目的论证。这些意见和建议,有的已转化为政府文件,直接成为政府决策,有的在政府规划中被采纳,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省决咨委拿出的第一个课题报告,是关于陕西核心部位关中的发展战略问题。
关中科技人才密集,大专院校众多,土地条件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徐山林领导的决咨委,提出报告建议,把关中高新技术开发带,建设成拉动陕西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这是一个战略性的建议。
时任省委书记李建国很快作了批示,认为这个报告很好,决定列入常委会议题讨论,给每一个常委印发了这个报告,最后省委做出了“在关中地区建设一线两带的决定”,并建立了关中五市、五十四个县区领导参加的一线两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这个决定,有力推进了关中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徐山林认为,陕西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分为完全不同的三大块。秦岭以南的陕南,是江南气候,关中地区,是中原地貌,而陕北地区,又是边塞特色。这三大块地域条件很不同,不能实行一刀切的指挥。
鉴于这个情况,决咨委做了一个实施分类指导战略的课题报告,提出在全省三大区域,建设四大基地的建议。即在陕北,建设能源化工基地;在关中,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渭北,建设果业基地;在陕南,建设中药材基地。时任省长贾治邦很快采纳了这个建议,并写入了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陕北能源基地,是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但长期以来,粗放经营,以出卖原料为主,有鉴于此,决咨委组织专家深入调研后提出了三个转化的方针,即,第一,煤向电转化;第二,电向载能工业转化;第三,煤、油、气向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转化。这三个转化的方针,受到了决策层的重视,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发挥着指导作用。
水资源短缺,向来是制约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全省的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的40%,而且分布极不平衡。陕南集中了71%,关中只有18%,陕北只占11%。决咨委将这个重大问题,列为课题,深入研究,提出了引汉济渭的建议。这个大胆的提议,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省发改委及相关部门也投入到了这一问题的研究之中,最后,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引汉济渭的重大决策,目前正在加紧实施。为解决陕西水资源的问题,徐山林同时还提出建设几座大中型水库的建议,在几次相关的会议上,他慷慨激昂地讲到这个问题。向时任省委书记赵乐际和省长赵正永力主修建东庄水库。他说要下决心修建东庄水库,这个水库蓄的水,等于现在全省所有农洪水库库容的总和,建成这个水库,就可以从根本上缓解陕西缺水的问题。目前,省政府已将东庄水库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抓紧做前期工作。
像以上这些课题报告,每年都有一批。
徐山林在十几年的实践中体会到,要作好课题,先要选准课题。他对委员们讲,选准课题,就成功一半。怎样选准课题呢?
首先,徐山林与连续两任省委书记李建国和赵乐际,保持着密切联系,一年总有三四次接触,他向书记报告决咨委准备作的课题,听取领导的想法,这种交流,没有题目,却了解到了题目,这是选准课题的重要渠道。
决咨委还有一个了解省上领导意图的办法,就是每年年初,向所有省委常委、副省长寄送一个征求课题意见的函,还有一个征求省级各部门、各市意见的函,把这几个方面的意见汇合起来,反复筛选,就把一年中省上领导需要作的课题集中起来,然后分配各组去做。
徐山林常说,人各有长,花各有色,要作好课题,就要聚合群体智慧。对于每一个课题报告,他都主持严格评审,进行充分讨论,鼓励大家发表各种意见,引导不同意见在争论中互相借鉴吸纳,最后找出真知灼见。
2011年2月22日,省决咨委举行全体会议,会前,省委书记赵乐际专门给山林同志写来一封信:
山林同志:2010年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围绕中心、服务工作大局,积极主动作为,形成了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见地的调研成果,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为全省工作做出了贡献。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希望决咨委继续发挥优势,紧扣主题和主线,加强调查研究,搞好咨询论证,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时任常务副省长的娄勤俭,在会上讲话,充分肯定了省决咨委在“十一五”时期及2010年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主动请辞
2011年冬天,徐山林与时任省委书记赵乐际谈完工作之后,主动诚恳地提出了辞去决咨委主任的请求。
2013年初,省级领导班子开始换届,1月9日,徐山林再一次来到省委,与新任省委书记赵正永再次商谈决咨委换届工作。赵正永在听取了徐山林同志的意见后说:“多年来,在你的领导下,决咨委的工作有声有色,作了许多课题研究报告,提出了许多咨询建议,对我们的决策很有帮助,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你批来的报告,每份我都认真的看,有的还留在手头,对决咨委多年来所作的贡献,我代表省委、省政府表示感谢!”“你熟悉省情,经验丰富,德高望重,这么大年纪了,还天天上班,对每份报告都认真修改,你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013年3月27日,省委下发了文件,免去徐山林的职务。在告别会上,徐山林满怀深情地讲到在决咨委工作的体会。
他说,我在决咨委工作了整整11个年头,这是我退休后工作最长的一个单位,也是晚年度过的一段值得记忆的美好时光。回顾在决咨委和大家共事的这段经历,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很充实:在决咨委工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它是为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作调研、作咨询的,是一种参谋性质的工作。研究的都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问题。这些事对我们长期从事党政工作的人来讲,比较熟悉,比较对路。就是下去搞一些调查研究,收集和分析一些有关资料,作一些比较和论证工作,最后向决策者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这些活动,经常有点事做,觉得退下来后生活得很充实。我们这些人几十年来整天都忙于工作,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一样,猛一刹车,停下来不动了,什么事都不做了,整天闲着,就不平衡了。我的体会是,在岗位整天忙工作时要学会“忙里偷闲”,给自己放松一下,透透气,歇歇脚,做点调整,不要老是连轴转。现在退下来了,也不能整天无所事事,要学会“闲里找忙”,找点事干,无论公事私事,大事小事,总要做点事,不能整天百无聊赖。11年来我参与决咨委工作,就感到很有意义,生活也觉得很充实。
第二,很受益:决咨委是个人才库,这里聚集了各方面的人才,有从各个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领导干部,有各个专业领域的两院院士,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有熟悉市场运作,创业成就卓著的著名企业家。这些委员经验丰富,学养深厚,是各方面的精英,有各方面的知识,和他们一起共事,可以了解到不少专业知识、科技发展和各方面的变化,可以听到和学到不少新知识。我常常听到一些委员讲的知识,感到耳目一新。当今世界,变化很快,新事物层出不穷,发明创造日新月异。我们大家作委员,既要“发电”,更要“充电”,不学习就要落伍。
第三,很愉快:决咨委的工作,就是参谋性质的工作,没有硬任务,这里环境比较宽松,比较自由。参与决咨委工作与老同志、新朋友,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一起作课题,交换观点,交流感情,使人感到集体的温暖和精神的充实,减少了退休后的空寂和孤单,这是使人很愉快的事。当我们所作的课题,所提的建议报送给省委、省政府后,引起领导重视,获得领导采纳,付诸决策实施,每当这时,我和大家都由衷地感到欣慰,感到高兴,感到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那份喜悦,这是真正愉快的事情。
他深情的告别讲话,赢得了委员们的热烈掌声。
徐山林在西安国际港务区调研
徐山林在延长石油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