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建设主线:重大意义与科学内涵探析

2013-09-13夏振宁张建霞

学理论·上 2013年7期
关键词:执政能力主线党的建设

夏振宁 张建霞

摘 要: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党的建设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党能否不断保持发扬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增强执政本领,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安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讲至关重要,意义重大。

关键词:主线;党的建设;执政能力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9-0158-03

十八大报告对党的建设主线、总体布局、总体目标和要求做出了新概括,首次提出党的建设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对从根本上加强执政党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主线是贯穿事物发展全过程的一条中心线索,是其他各项建设的中心。之所以要把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是因为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在党的建设全局中是具有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综合性特征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能否不断保持发扬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赢得人民的信赖和拥护,能否成为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能否长期执政,执好政,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增强执政本领,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国家的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关系人民的幸福安康。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指执政党掌握国家政权能力的综合治理过程及其所采取的一系列对策措施。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讲至关重要,意义重大。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始终遵循的建党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的60多年里,始终坚持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来抓,取得了伟大的执政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度重视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艰苦探索,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花费很大气力的事情”。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高度重视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要重视和研究党的执政能力问题,“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进而,邓小平提出了一个“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这样一个涉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问题,强调要不断地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加强党的领导。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到突出位置,强调党要善于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明确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列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

进入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夺取全国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1]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阐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对于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以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影响和带动全党具有重大意义。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向全党发出郑重告诫:“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2]由此可见,我们党执政后的全部实践活动都是紧紧围绕着执政能力建设展开的,都是着眼于提高执政水平、完成执政使命来进行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的建党思想,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应对执政环境变化挑战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形势的发展、人民的期待、时代的呼唤,都要求我们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世所瞩目的巨大成就,充分印证了党的执政能力总体上是强的。但从目前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看,执政能力仍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断加速,科学技术革命不断演变,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我国仍然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巨大压力。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另外,两种社会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长期而复杂,西方敌对势力以“民主”、“自由”为幌子,以互联网为主战场,以遏制我国发展、颠覆党的领导为目的,通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外交等各种手段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破坏。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攻势会越来越猛烈,表现形式会越来越多样。

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和改革的攻坚期。十八大报告指出,“今后一二十年是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挑战的时期。”[3]一方面,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所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间;另一方面,又处于矛盾凸显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如何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深刻变化中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如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给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党要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执好政、长期执政的问题,党的各方面建设都必须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来进行。因此,如何在新的高度开放和迅速变化的内外环境中长期执政,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道急需解答的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正是积极应对执政环境变化挑战的迫切需要。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对当代世界其他政党兴衰成败规律的深刻反思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政党政治舞台上党兴党亡,此起彼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在这方面,前苏联共产党的历史是一个明证。苏联共产党在拥有二十万党员的时候夺取了全国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到200多万党员的时候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当1991年12月25日执政74年发展到2 000万党员的时候不仅丢失了执政地位,而且退出了历史舞台。世界上还有一些大党老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由于不具备应有的执政能力,最后都是以下台画上句号的:东欧各国共产党改旗易帜、更弦易辙;日本自民党的下台,意大利政局的变故;在台湾地区执政51年的国民党沦为在野党。相反,古巴共产党面对苏东剧变后的严峻形势,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致力于创造性地解决通过转变执政方式以提高执政能力问题,不仅经受住了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而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获得长足发展。世界各国政党执政经验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才能始终获得人民的拥护支持,才能以此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

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相对于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十八大报告在主线中增加了“纯洁性建设”这个关键词。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社会思潮多元、利益格局多变的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一些党员在思想上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开始动摇,不信马列信鬼神,出现“信仰危机”。工作上作风不实,有心作秀无心问效,有心浮夸无心实干,有心揽权无心担责,有心唯上无心唯下,有心做官无心做事,私欲膨胀,贪污腐化、官僚主义现象时有发生,出现“信任危机”,这些都是党员队伍不纯洁的表现,不仅关系党的声誉,更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十八大对每个党员的个体做出加强自我修养彰显人格力量的具体要求,以及有关严格党纪强力反腐的表述,颇有现实针对性,是中国共产党适应新形势和新挑战对党建提出的新要求。

先进性和纯洁性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先进性是纯洁性的体现和保证。先进性决定了纯洁性的价值取向,也是判断党是否纯洁的根本标准;纯洁性是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做不到纯洁,也就无所谓先进。当然,这种先进性和纯洁性并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实在的,贯穿于党的性质、宗旨、作风和全部工作中,体现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工作实践中;这种先进性和纯洁性并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保持与发展。因此,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

(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通过自身的努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90多年的奋斗史,就是不断实现、保持、发展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历史。党在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问题。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明确指出,我们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土地革命时期,如何在农村斗争的条件下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成为党的建设的新课题。1929年12月,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提出了从思想上建党的方针,强调共产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要着力纠正和克服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把党的建设作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号召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党。党的七大制定的新党章,第一次写进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同时,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党员的四项义务和四项权利。抗日战争胜利后,党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夺取中国革命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针对当时党员队伍迅速扩大,但一些党组织出现思想、作风和组织不纯的问题,1947年中央决定各解放区党组织结合土地改革开展以“三查三整”为内容的整党运动,开辟了“开门整党”的新途径,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有了更大进步。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执政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腐化变质问题保持高度警惕,开展了整党建党、党性教育及“三反”运动等。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我们党更加重视维护党的队伍的纯洁性。邓小平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思想教育作为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手段。强调主要通过两个手段解决,一是教育,一是法制,确立了教育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上的基础性地位。1999年,我们党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创造了新时期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有效形式。2005年以来,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教育活动,这是我党历史上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马克思主义集体教育活动,对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维护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永葆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由此可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光荣传统,必须时刻牢记,始终遵循。

(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党直面党员队伍现状的必然选择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通过全体党员的活动来实现的,党的执政能力也必须通过全体党员的工作能力来体现。现在,我们党有8 200多万党员,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都无法比拟的强大组织资源。目前,党员队伍总体上是纯洁、团结、有战斗力的。但在改革开放条件下,面对多种思潮涌动、多元价值碰撞、多种信仰并存的现实与挑战,一些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侵蚀着党的健康肌体,影响着一些党员干部。如,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公仆意识、宗旨意识淡漠,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些党员干部作风不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严重,重对上负责不重对下负责,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对基层冷暖漠不关心,对群众疾苦熟视无睹,与群众的距离越拉越远;一些党员干部党性原则不强,好人主义盛行,不讲党性讲情面,不讲原则讲潜规则,不讲正气讲义气,有的甚至滥用职权、收受贿赂、腐化堕落,把组织赋予的权力当作私权,想方设法为自己谋取不当利益,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广大群众对此非常反感。这些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而且疏远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整体纯洁是靠每个党员个体的纯洁构成的,只有保持每一位名党员的纯洁才能保证整个党员队伍的纯洁,才能保证党的纯洁性。面对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每一名共产党员时时处处用党的纯洁性要求对照自己,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一个政党能不能执政,尤其是能不能长期执政,归根结底取决于它能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能否在群众中具有崇高的威望,而这又取决于党的性质、宗旨、作风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有许多政党依靠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成功经验,但也不乏一些政党由于丧失了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失去党心民心,导致政党垮台的惨痛教训。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作为拥有8 2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毫无争辩地成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世界上任何力量都不可能摧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告诫我们,中国共产党唯有不断保持发展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极大地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才能创造性地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种种新的矛盾和问题,才能真正实现领导全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正确理解党的建设主线的辩证关系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新布局中的“主线”,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内在地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又各有所侧重和不同。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立足于党永远不变质,始终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保持高度团结统一。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伴随党的创建发展的历史,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始终和各个方面,每一级党组织和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是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主体和实施者。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深厚基础,如果离开了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基础不可能巩固,执政能力不可能提高,执政使命不可能完成。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侧重于提高执政本领、履行执政使命,巩固执政地位,关系到执政党如何执政、如何执好政,是党在执政条件下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现实要求。一个执政党,如果不能通过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就不可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就谈不上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和纯洁性。

总而言之,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个核心,必须紧紧抓住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重点,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科学指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必须始终坚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4-09-27.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

[3]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姚 丽)

猜你喜欢

执政能力主线党的建设
牢牢把握红色主线凝聚奋进“红色动力”
例析初中生物学教学主线的设计策略
数字主线
企业党组织应从五个方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社会转型期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思考
通性通法:我们的常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