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科学认识时代主题

2013-09-13余仁峰

学理论·上 2013年7期
关键词:时代化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

余仁峰

摘 要:科学认识时代主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前提,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基础,全球视野和中国问题的纵横融合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动力来源。只有解决时代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进程中,不断开拓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9-0027-02

中国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非常深刻,中国的理论体系历经了百余年的发展,起初是毛泽东思想,一直到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阐述的中心都是围绕中国的实际发展问题,既要加强现代化建设,又要稳步实现全球化发展,因此,它对时代特征的反映是非常及时的,并在此基础上对时代的发展进行引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科学认识时代主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前提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随后,工业革命由英国传播到欧洲大陆,甚至北美各地。从此,大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隐藏于社会各个阶层的矛盾也随之显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工业革命虽然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资本主义社会应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困扰社会学家的一大难题。任何思想体系的产生,都是适应社会发展的结果。工业革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工业革命引起西方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冲突成为了西方国家的基本社会矛盾。在工业革命中,大资本家通过榨取无产阶级的剩余价值获取暴利。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无产阶级为了摆脱剥削,反抗压迫,不断组织工人运动,无产阶级队伍由此壮大,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工人运动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是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来自社会底层,知识匮乏,在斗争中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可能。在19世纪的一百年中,世界自然科学迅速发展,出现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迈尔和焦耳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三大发现向人类证明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性和联系性。从而冲破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形而上学世界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种新的科学世界观的产生才能满足人类认识、探索自然界的需要。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基础得以产生。

通常情况下,党和国家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会将时代特征考虑在内。这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分析方式的最大不同。由于人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别,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思维结果。所以,党和国家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时代特征的分析。我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党和国家在制定相关的政策纲领前,要深入分析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在处理外交问题时,要充分保证自身的利益,时刻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制定一切对外政策的依据。由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任何国家都不能离开其他国家单独存在,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发展政策。由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强,西方国家的各种思潮开始进入我国,也正是因为大量思潮的涌进,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迷失了自身的判断。所以,要想实现一种价值取向占主导、多种价值取向并存的新局面,就应该牢固贯彻科学的世界观、时代观。所以,以时代特征分析问题也就显得迫在眉睫。

正确理解当今的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发展的前提。邓小平认为,“马克思和列宁的智慧不能解决他们逝世后几百年的问题,况且他们也没有提出解决方案的义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是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今社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和方法论,解决我国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新情况。不断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与世界接轨,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并且适时抓住机遇,大胆预测时代发展趋势,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这也是时代特征的具体体现。

二、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具体时代条件下的理论创新过程,其结果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就是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时代精神精华的特征,它来自于对时代发展的解析,包括提出并阐释时代主题、发现并回答时代课题以及结合具体的时代特征进行的理论创新。

对马克思主义路线最为简单的认识就是实事求是,它同时还是理论联系实际所对应的要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坚持的一贯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及世界观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其理论精髓。中国共产党在发展中完善,在文化传统、工作实践、革命任务等方面都很好地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并从中发掘适合中国基本国情的改革之路,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曾经说过,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马克思主义,但要从中国实际的角度出发。融合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国社会主义所追求的马克思主义。我党对教条主义的态度是坚决反对,中国所有的实际发展问题,都将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观点获得解决,在发展进程中实现新的理论创造,使其既具有中国时代特色,又能展现中国民族特色。邓小平还说过,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所依赖的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属于从实践当中所获得的宝贵的成功经验。此外,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最根本的思想保证和思想基础,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思想保证。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681。与时俱进,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时代课题的变化以及时代特征的演变而发展,始终保持应有的批判性、解释力和创造力。江泽民指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2]284。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就要时刻关注时代发展的动向及特点,并针对新的形势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要敢于创新,敢于面对并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从实际的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就一定能够在实践中获得不断的发展。现阶段,马克思主义正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相应的影响力也大不如前。因此,真正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有所关注的人们,应当从实际出发,结合时代因素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实实在在地为马克思主义贡献出力量,要坚信,在这种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的支撑下,人们会再次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存在的价值。

一直以来,促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最本质的思想基础是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的高度统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命运,同时,和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前途等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向前发展的基石,决定着人类最终的发展形态。

三、全球视野和中国问题的纵横融合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动力来源

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应着中国人民谋求独立自主、获得解放的需要,凸现在中国的思想理论舞台上,在与中国社会革命实践的结合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形态——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把中国革命时期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作为中心任务,它对中国社会的本质、根本任务、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等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同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做出了科学的判断。依照毛泽东思想指导方针,中国真正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走了出来,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此外,毛泽东通过在革命年代的亲身体验,对中国革命进行了多方面总结,并指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不可分割的部分。

邓小平把毛泽东思想与已经变化了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社会自我批判和重新审视,创立了反映改革开放新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说:“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3]300可以说,邓小平理论是在全面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理论,是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本质、根本任务、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和发展动力做出了科学回答,把中国人民带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在全球化浪潮下,紧跟世界发展潮流,既强调要对世界做出贡献,又要不断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宽广的时代视野。在冷战时期的特殊国际环境下,毛泽东一方面肯定了新中国对世界历史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另一方面,他结合中国贫困落后的实际,提出要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密切关注世界的发展,向先进国家学习。毛泽东说,新中国经过五六十年的发展,应该对世界做出巨大的贡献,“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还很落后,不仅要“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4]41,而且还要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学习真正好的东西。在新时期,邓小平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时代状况出发,对我国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进行了辩证的阐述。他曾说,中国的力量不是破坏性力量,而是维护世界稳定和平的积极力量。另外,他还表明,中国的发展也不能脱离世界,中国要实施对外开放,就必须利用广阔的国际环境,取长补短,进而提升中国的综合实力。可以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具有自知之明的马克思主义,它是联系中国和世界的纽带,为中国的发展和强大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4]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姚 丽)

猜你喜欢

时代化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当代意义
电视台新闻播音创作空间的拓展探讨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究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