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医药治疗血衰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方案的临床验证

2013-09-12李晓波包金全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舌象蒙医西医

李晓波 包金全 李 权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医医院,辽宁 阜新 123100)

血衰症是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医医院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验证病种,此次验证是联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共同进行的,于2010年3月份开展验证工作,2011年5月结束验证工作的,共观察了35例病人,按照蒙医证侯疗效判定及西医疗效判定标准进行了疗效判定。具体内容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选择的血衰症患者35例,均为我院及相关验证单位的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22例;年龄11~64岁,平均年龄33.35±14.93岁,病程5个月~8年。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张之南2007年《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第三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2.2 蒙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出版的蒙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卷》(蒙文版)、2009出版的《蒙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蒙医内科学》(蒙文版)。

1.3 分型辨证诊断及治疗

1.3.1 毒热型:主证:发热、面色微黄、齿鼻衄血;次证:口干、头痛、头晕乏力、心慌、气短;舌象:舌质红、苔略黄;脉象:脉细数。

治则:清肝解毒,清浊血热,收敛散毒,调理三根体素。

方药:伊和汤,成人3~5g,早饭前冲服。红花十三味丸,成人1~2丸午口服。寒水石二十一味,成人1丸晚口服。

1.3.2 黏热型:主证:发病急骤、高热、面黄头痛、皮肤紫斑;次证:口苦、倦怠疲乏、齿鼻衄血;舌象:舌质红、苔黄;脉象:脉洪数。

治则:清除粘热、散瘀生新、凉血止血、调和三根七素。

方药:瘀紫丸,成人早9~10粒,晚11~13粒口服。清肝二十七味,成人1丸午口服。

1.3.3 未消型:主证:面色苍白、食少纳差、腹胀便溏;次证:素体虚弱、时有牙龈渗血及皮肤少量出血点;舌象:舌质淡、胖嫩;脉象:脉沉细无力。

方药:草果二十一味,成人1~2丸早晚口服。瘀紫丸,成人午11~13粒口服。

2 治疗方法

收集在我院及其他相关验证单位的血衰症患者共35例,分别按辨证分型治疗方案予以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两疗程。对治疗前后蒙医症候以及血象、骨髓象等检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

3 评价方法

3.1 蒙医临床证候的评价:采用蒙医证候计分表进行观察和比较,主症按无、轻、中、重程度分别记 0、2、4、6分,次症按无、轻、中、重程度分别记 0、1、2、3 分。

3.2 西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张之南2007年《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第三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价。

3.3 疗效判定标准

3.3.1 西医疗效评价标准:基本治愈: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血红蛋白100~120g/L(男120g/L,女1OOg/L)以上,白细胞4×109/L左右,血小板正常或接近正常,随访2年以上没有复发者;缓解: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不需输血,血红蛋白100~120g/L(男120g/L,女1O0g/L)以上,白细胞3.5×109/L左右,血小板也有一定程度增长,随访6个月病情稳定或继续进步者;明显进步:贫血和出血症状明显好转,不输血、血红蛋白较治疗前1个月内常见值增长30g/L以上,维持3个月不降;无效:充分治疗后症状、血象未达明显进步。

3.3.2 蒙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基本治愈:蒙医临床证侯、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侯积分减少≥90%;缓解:蒙医临床证侯、体征明显改善,证侯积分减少≥70%;明显进步:蒙医临床证候、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蒙医临床证候、体征无明显好转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小于30%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4 观察指标

4.1 血象、骨髓象;

4.2 主要症候:发热、面色苍白、齿鼻衄血、发热、头痛、皮肤紫斑;

4.3 次要症候:口干、头痛、头晕、心慌、气短、口苦、倦怠疲乏、食少纳差、腹胀便溏。

5 统计结果

5.1 基本情况、临床类型与性别、临床类型与年龄见表1、表2、表3。

表1 患者入院时基本情况(n=35)

表2 临床类型与性别

表3 临床类型与年龄

表4 蒙西医疗效判别

5.2 蒙西医疗效判别:见表4.

5.3 治疗前中后主要症状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的方法,详见表5、表6.

表5 治疗前与治疗中主要症状比较(x±s)

表6 治疗前与治疗后主要症状比较(x±s)

5.4 治疗前中后生化指标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方法,详见表7、表8.

表7 治疗前与治疗中人体生化指标影响的对比M(四分位数间距)

表8 治疗前与治疗后人体生化指标影响的对比M(四分位数间距)

6 结果

6.1 治疗前后蒙医症候对比

6.1.1 治疗前与治疗中对照(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的方法):乏力、面色、口唇、指甲苍白、输血间隔时间、腹胀便溏、食少纳差、脉象、皮肤出血点、舌象、牙龈渗血等症状进行t检验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6.1.2 治疗前与治疗后对照(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的方法):乏力、面色、口唇、指甲苍白、输血间隔时间、腹胀便溏、食少纳差、脉象、皮肤出血点、舌象、牙龈渗血等症状进行t检验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6.2 治疗前后人体生化指标的对比

6.2.1 治疗前与治疗中对照(采用采用秩和检验方法)治疗前与治疗中血Hb、RBC、PLT、AST等生化指标进行秩和检验后,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BUN、WBC、Cr、ALT、等生化指标进行秩和检验后,P>0.05,无显著性差异。其中Cr、BUN、ALT、AST均在正常值范围,无对照意义,仅WBC有对比意义。

6.2.2 治疗前与治疗后对照(采用采用秩和检验方法)治疗前与治疗后血Hb、RBC、PLT等生化指标进行秩和检验后,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BUN、WBC、Cr、ALT、AST等生化指标进行秩和检验后,P>0.05,无显著性差异。其中Cr、BUN、ALT、AST均在正常值范围,无对照意义,仅WBC有对比意义。

6.3 治疗疗效对照

6.3.1 西医疗效统计:35例病例中,病例基本治愈1例,缓解8例,明显进步16例,无效8例;脱落1例,死亡1例,治愈缓解率为25.71%,总有效率为71.43%。

6.3.2 蒙医临床症候疗效统计:35例病例中,病例基本治愈3例,缓解20例,明显进步9例,无效1例;脱落1例,死亡1例,治愈缓解率为65.71%,总有效率为91.43%。因毒热型及粘热型病例较少,所以未进行各病症型之间对照。

6.3.3 该统计结果与我所1991年所统计的结果相比有效率提高0.2%,治愈缓解率提高34.4%。

[1]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4.

[2]邵宗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J].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7,3:235-237.

[3]蒙医方剂学[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204.

猜你喜欢

舌象蒙医西医
5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舌象特征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肿瘤舌象研究可视化分析(2001-2020年)
基于Citespace糖尿病舌象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舌象仪临床应用研究的方法学及报告质量评价
蒙医“萨病”治疗概述
浅谈室性早搏的蒙医诊治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赫依型心刺痛患者蒙医辨证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