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2013-09-11俞小燕
俞小燕
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每逢这个源泉开放的 时候,他们便把他们(指学生)的注意,当作一个水槽一样放在它的下面, 一点不要让滚出的东西跑掉了。”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典型说法。在 这种注重知识傳授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法 中,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实现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关注 学生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和自 主性,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本文仅就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一些探讨。
一、关于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是个 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其主要特征是已具备 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或倾向,并具备了与之相应的一定 能力。
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独立的主人翁意识,有明确的 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索 知识,积极寻求发展的机会,追求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它不同 于自学,自学是指不依赖他人帮助而由个体自觉利用相关资料进行学 习的一种学习方法,良好的自学习惯及能力是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而 自主学习则是一种比自学要求更高的学习方式。因此,自主学习的实质 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自主学习的过程是 从“想学”到“会学”的过程。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杜威曾经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 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问题刺激和思维 碰撞条件,可以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 生活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并使学 生能以极高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
如在学习“植物的蒸腾作用”时,我拿着一个装着水的烧杯,提问: “有什么方法可以使这只烧杯中的水往上流呢?”于是学生纷纷举手表 达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可以用吸管吸”,有的说:“可以用针筒吸”, 还有的说:“可以用清洁照相机镜头的橡皮球(类似洗耳球)。”我在表示 赞同的同时又提问道:“烧杯中的水可以往上流,这与我们平时生活中 哪句俗语有悖呢?”有同学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又提问: “自然界中有没有水往高处走的现象呢?”有同学就想到了树木中的水 是往上流的,同时也就产生了“为什么植物里的水是往上流的?”“是什 么原因导致的?”“这样往上流对植物会有影响吗?”等问题,这些问题正 是新授课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我也就顺势引导,导入新课,引起兴趣,引 导探究。
此外,还通过实物、图片展示、视频等直观方法设置问题情境,通过 典故、小品表演等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问题情境,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三、改变教学方式,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为了 让学生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我帮助学生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 动、发挥主体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并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创设自主学习的 空间来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如:给学生参与、交流、表现的机会,给 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发挥想象、创造和表达的机 会等。学生的知识不是“灌”出来,而是通过思考“悟”出来,通过活动“生 产”出来的。教师就是要让学生能通过自己“豁然顿悟”获得知识的喜 悦。
如《昆虫》这堂课,我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昆虫的主要特点”,因而我 的教学设计采用了“先学后教”的策略,给学生创设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牛、蝴蝶、 螳螂和蝗虫这四种昆虫的外部形态,并完成自主观察,的活动表格;接 着让各小组汇报、交流,并归纳了这四种昆虫共同具有的特征。由于这 四种昆虫的外部共同特点明显,因而在归纳时学生能较容易地总结出 昆虫的共同特点:“身体分头、胸、腹,头部有触角一对,胸部二对翅 ……”在学生自主“学”之后,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总结。在接下来的观察 中,要让学生“辨别蝇、蝎、虾、蜘蛛、步甲五种动物中哪些是昆虫?”在第 二轮的交流中,学生中出现了两种答案,一组认为蝇不是昆虫,原因是 它只有一对翅;另一组认为是昆虫,原因是蝇有两对翅,一对大,另一对 很小,萎缩了。面对学生争执的场面,教师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求知欲在 不断滋长。因为不是任何事都能引起人兴奋的,只有引起学生兴奋的事 才能激发他们主动地进一步探究。于是,我对同学说:“与其这样争执不 休,不如我们下课后,自己查阅有关资料,让事实说话吧。”我不马上告 诉学生蝇也是昆虫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使其学会学习。结 果,不少同学第二天见到我时,都迫不及待地告诉我,蝇是昆虫,它有一 对翅,而另一对翅则退化为平衡棒。我赞许地认同了。看到他们通过自 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时,我想,这种体验将能够激励学生 更加自信、更加开阔视野,更加自主地探索学习。
四、开展学习探究,拓展自主学习的视野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本身就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改变学 生的学习方式,即变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的活动。在探究 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 识。
如在“植物的蒸腾作用”教学中,我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 的探究实验:先把一株天竺葵用干燥的塑料袋套起来,然后用细绳扎 实,使它不漏气。这个实验课前让同学做好,在上课时,由同学亲自说出 操作过程,以增加实验的可信度。然后,请学生观察塑料袋壁的变化(即 袋壁上出现小水珠),从观察到的现象中引导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袋 中的小水珠是由叶还是枝条中的水散发出去而凝结的。经学生讨论后, 有同学提到:“取两盆绿色植物,在枝条上全部涂上凡士林,然后,把其 中一盆植物的叶子全部去掉,另一盆保留叶子,观察袋壁的变化。”也有 的设计不是去掉叶子,而是在其中一盆叶子上涂凡士林,通过“假设一 探究一验证”的过程,使学生能较直观地理解什么是植物的蒸腾作用以 及蒸腾作用的器官主要是叶片。
在教学中,我不但指导学生完成课文中相关的探究活动,还能根据 学生的特点、发展差异、兴趣与爱好,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织相关的探 究合作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如:“学校营养午餐浪费现象的调查”,“肥 胖与生活习惯的探究”,“生物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关系研究”,“环境与生 物的探究”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通过开展自主学习,逐步锻炼了收集 和分析资料信息、社会调查、实验设计、解读数据、推理判断等各项能 力,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 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就能作出客观、合 理、真实的评价。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开展自主性学习,使学生愿学,他们能自主提 出学习目标,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使学生乐 学,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生活兴趣 相结合,从而对学习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使学生会学,逐步养 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能广泛收集各种资料并 从各种信息中获取有效信息。
自主性学习,是促进传统刻板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学习转 轨的有效策略。使学生体验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会了科学的学习方 法,培养了科学精神,树立了科学态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