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动的课堂中寻找幸福的音符
2013-09-11严丽环
严丽环
灵动的课堂是一件流动溢彩的艺术品,是一首绮丽的诗篇,更是一 曲跳跃的旋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 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 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如何让课堂 灵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变得鲜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学习语文的 乐趣,是我们所追求的崇高境界。柳州市柳北区教育局《基于“班班通” 背景下参与式教学模式》课题的提出,触发了我们沉淀的激情,迸发了 我们踊动的思维,促使我们努力追求灵动的课堂,积极寻找幸福的音 符。
一、优化学生的座位,变“个体”为“合作”
传统的整齐划一、插秧式的课堂座位的摆放有利于学生看黑板和 听教师讲解,有利于教师掌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但不便于学生在 一起讨论,就我校以前情况,经常出现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梦游周 国”的现象。经过观摩山东昌乐二中以及广西蒙山文华实验学校的高效 课堂座位的摆放方式,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前后黑板甚至是两边的墙 壁都能用上,有利于学生的展示,学生发挥空间大。在全员参与新一轮 “小组建设”的培训中,教师们就学生的座位如何优化才能达到最佳效 果各抒己见。
小组人数的确定和成员的产生。根据我校班级实际情况,确定6人 为一个学习小组,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征以及男女搭 配情况,给小组成员编号:1号为学习小组长,6号是小组中学习最弱 的,1号和6号结成帮扶对子,依次是2号对5号,3号对4号。对于组 内展示的要求是:5、6号读题,3、4号质疑,1、2号讲评。
小组成员的分工。我们让学生明白:人人是组长,个个是主人。每个 小组像一个小班级一样,里面再分工,分别是学习、劳动、纪律、文明、评 价、常务的组长。每个人都有事干,各负其责,按照老师给的不同任务分 层次地进行逐级管理。
二、优化我们的教案,变“教学”为“导学”
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师们的教案只是重在备教材,重在解决“教什 么”“怎样教”的问题,强调的只是“教”的结果而非学生“学”的过程,没 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因素。而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 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也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所解决的重点问 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 来。经过参与式课堂模式的实验研究,柳北区教研室牵头组织骨干教师 编写了各学科导学案样本。结合本校实际,在实践运用过程中,感觉步 骤复杂,习题难度大,因此在两次蒙山之行后,重新编写符合我校学生 基础,而且较为简易、便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导学案。
以初一语文学科《宇宙里有些什么》导学案为例:
◎导学流程:预习———探究———测评———小结
◎知识链接: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2.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特点。
3.初步学会辩识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领会课文语言准确、简明、 生动形象的好处。(重点)
4.感受无穷无尽的宇宙的辽阔和人们认识征服宇宙的信心。(难点)
◎基本环节:课前预习———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独学)———精读课 文,合作探究(群学、对学)———展示交流———达标检查
“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导学案“导学”的引导是符合科学的学习规 律和认知规律的,自然也成了学生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方法。通过一段时 间的训练,学生自然就能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不仅可以摸清学习的规律,还可以有创新的方法和 措施。
三、优化课堂的程序,变“听堂”为“学堂”
教师们在尝试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时,由于个人理解、个人能力有 所不同,开始难免出现五花八门、形式各异的课堂。为了统一思想,明确 课堂各操作步骤及“八环节”参与式教学模式,先后制定了《参与式课堂 改革建议》和《参与式课堂改革操作要求》,通过上示范课、研讨课,让教 师们的课堂模式渐渐明朗。
另外,在学校课堂模式操作的要求下,也允许融入学科自身特点, 出现学科特色。
例如语文学科“参与式”课堂模式展示交流环节步骤: △独学:1.课前自主完成“课前预习案”;
2.课堂上自己阅读课文,思考老师指定的题目。 △对学:对子相互交流思考时不懂的题目,都不会的做好记录,群 学时提出。
△群学:1.组长组织组员交流(站姿正确,聚拢讨论);
2.组长做好记录,并整理好答案;
3.组长安排好任务:①课前抄题5、6号;②课前写答案3、4
号;③读题目(画关键词)5、6号;④说答案、解题思路1、2号;⑤补充、小 结3、4号。
△展示:第一步———写题目(字迹工整、清晰)
第二步———写答案(字迹工整、步骤清晰,用不同颜色的 粉笔)
第三步———读题目(声音洪亮、画出关键词)
第四步———释答案(面向同学、声音洪亮、条理清晰、语速 适中)
第五步———小结(面向同学、声音洪亮、条理清晰、语速适 中)
第六步———全班质疑、补充(对展示的答案有疑问、补充)
当然,理想的课堂应该是灵动的、智慧的、动态生成的。具体地说, 老师备课时对目标的确定、内容的安排、方法的选择、课件的运用作了 充分的思考与准备后,就要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课堂中去,把目光都集 中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关注他们表情的变化,倾听他们发言的内容,观 察他们讨论的状况……做到灵活应变,因势利导。这样,我们的课堂教 学才能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优化我们的评价,变“单一”为“多元”
课堂评价不仅是老师单方面对学生作出评定,给予赏识激励,更重 要的是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会发现自 我,提升自我。在尝试参与式课堂模式的改革中,教师研讨课评价、课堂 学习小组评价、行政领导对班级的课堂评价、各班级学生个人的课堂学 习行为评价、政教处的班级常规评价、随堂推门听课评价等等,让教师 们感受到了多元化评价对课堂发生的奇妙作用。
例如初一语文课堂展示环节的评价:
黑板字2分+展示(答案正确、讲解清楚)3分+精彩之处2分+小结 2分+表现(说话大声且流利,各环节连接顺畅)1分,合计10分
总之,多元化的评价,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活力,课堂“昏昏欲睡”的 现象没有了,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争执、越来越多的灿烂笑脸。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 得幸福。”学生的幸福就是教师的幸福。让我们共同用心教学,使我们的 課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让灵动的课堂跳跃幸福的音符,使我们的课 堂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第三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