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2013-09-11玛依努尔·卡斯木夏丽帕·木哈买提哈力古丽扎提·阿黑哈提

大陆桥视野·下 2013年7期
关键词:舞蹈音乐

玛依努尔·卡斯木 夏丽帕·木哈买提哈力 古丽扎提·阿黑哈提

摘 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艺术的两大种类:音乐与舞蹈不可分割的关系,分析了在舞蹈专业班长期担任音乐课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音乐 舞蹈 二者的关系

舞蹈与音乐从远古时代就紧密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舞蹈艺术对音乐有本能的需要,音乐在整个舞蹈过程中具有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塑造形象等一系列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是亲密的伙伴。音乐与舞蹈为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舞蹈通过形体律动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是一门使人产生审美感的综合艺术。无论在舞蹈教学还是表演过程中,音乐是不可缺少的,二者缺一不可,二者是姐妹、兄弟,甚至可以说是“双胞胎”。在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从来没有分开过,舞蹈整体用节奏、节拍来组织,音乐也是如此。节奏、节拍是音乐整体骨架,优秀的舞蹈音乐是舞蹈中的积极因素,好的音乐能为舞蹈增辉,因此,可以把音乐称为舞蹈支柱。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和大部分学生忽视了音乐与舞蹈不可分割的关系。笔者在给舞蹈专业班担任《音乐知识》和《舞蹈伴奏》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下面就此谈一下在舞蹈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看法。

一﹑舞蹈学习者应具备音乐常识和音乐知识

音乐在舞蹈的发展与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音乐的配合和衬托下,舞蹈在整个过程中才能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塑造形象。如果舞蹈表演中没有动听的音乐作背景,那么舞蹈就成了毫无美感的无声的姿势和动作罢了。从一定意义上说,在舞蹈艺术中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而声,一个有声而无形。因此,无论是舞蹈表演者还是舞蹈爱好者都应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同时应达到一定的音乐知识水平。这样对自己的舞蹈生涯都将助益良多。

对舞蹈初学者来说,从初级阶段的“基本功”课程到高级阶段的“舞蹈创造”都离不开音乐的伴奏,因此学生要学舞蹈表演,就要认真领会音乐所反映的深刻思想意境,感人动听的节奏和节拍,音乐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舞蹈初学者才会不断进步,才会达到最高境界。在舞蹈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做热身动作时没有认真把握缩放音乐的节奏和节拍,以致所表达的舞蹈失去语言空间;有些学生尽管明白动作要在强拍上结束的道理,但由于听不出音乐的强拍,所以还是不能很好地跟上音乐。学生或者表演者所做的动作如果与音乐节奏不协调,就会没有美感。一旦音乐和舞蹈不协调的话,舞蹈就难以充分表达感情,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与学生是否掌握一定的音乐常识和音乐基础知识有关。

哈萨克族伟大的诗人阿拜曾说过:“动听的歌声与优美的音乐通过耳朵使人生审美感。”表演者通过自己的形体律动准确展示音乐节奏,才能够表达出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表演的最佳境界。但有一点必须承认,每个人的音乐感知先天就有差别。有些人先天具有丰富的音乐感知力,有些人则不太丰富。但这并不意味着音乐感受不太丰富的人学不好舞蹈,不过要培养音乐感情和音乐才能需一个过程。因此对舞蹈专业班的学生要开始《音乐知识》《声乐》《音乐欣赏》《歌唱练耳》《乐理》等课程,从而使学生对音乐节奏产生灵感。换句话来说,对音乐丰富的情感和感受是决定一个舞蹈爱好者和表演者的命运的关键因素。对音乐丰富的情感和细胞是决定一个舞蹈爱好者和表演者命运的关键因素。

二、舞蹈表演者或舞蹈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多才多艺”的能力

对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讲,在表演过程中舞姿和动作上能够体现出结合艺术素质,换句话来说,舞蹈并非是无声的姿势和动作。舞蹈学习者应该学习综合艺术知识和能力 ,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在将来的表演舞上或社会大“舞台”上站得住脚,才能发挥其各方面的艺术水平,因此,将来想当一名优秀的舞蹈表演者或舞蹈家,从一开始就应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和制定更高的目标,要具备较高的综合艺术素质,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音乐基础知识对舞蹈专业的学生或爱好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之一。中高职院校舞蹈专业学生毕业之后,部分学生当舞蹈演员或者中小学音乐老师,其余的回到机关团委、工会或者文体部门去工作,因此,上述单位对我们毕业生的要求不会是单一的,反而会像农村卫生部门需要“全科”医生一样,需要的是能歌善舞的“多才多艺”的人才。比如:去中小学当音乐老师的毕业生不可能只担任舞蹈课程的教学,同时会让毕业生承担《音乐课》《音乐理论》《音乐欣赏》《声乐》等课程。而团委、工会、文体部门等单位经常组织或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活动内容多种多样,比如歌咏比赛、舞蹈、独唱、合唱、小品等,因此,要想胜任这项工作,我们的学生应该具备“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等综合艺术能力,这样我们的毕业生才能就业,才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脚,这个也算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所以我们的学生要学会适应社会的要求。

三、舞蹈老师要紧密配合舞蹈伴奏老师

灵感、敏捷是舞蹈老师应有的基本技能。如果舞蹈教师不具备应有的素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会发现或纠正学生的姿势,动作是否与音乐节奏、节拍相协调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因此,音乐灵感、敏捷不仅是舞蹈专业老师应有的综合艺术常识,而且是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

但部分老师不重视这方面的问题。比如:舞蹈教学中“基本功”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基本功”课程离不开音乐的伴奏。担任“基本功”课程的教师教“基本功”课时,对伴奏老师也要提出要求,音乐的节奏与节拍要与学生所做的动作相协调。假如一个班有20个学生的话,那么这20个学生对音乐的灵感都不一样。上伴奏老师不可能按舞蹈老师的要求和20个学生的音乐灵感来伴奏音乐,这不符合音乐的规律。因此,舞蹈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要对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从而具备分辨节奏和节拍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舞蹈的基本功,在伴奏老师和舞蹈老师的共同配合下有效地完成《基本功课》的教学任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候为学生的舞蹈作品选择一首音乐,或者为一个现成的音乐编导一个舞蹈。如果我们所选定的音乐和优美的舞姿相配的话,舞蹈作品能够使音乐的内涵和思想更加活跃。对一位舞蹈老师来说,能够为一个舞蹈作品选定好的音乐或者为一个好的音乐编导一个舞剧是衡量其综合能力的一把尺子。综合艺术能力对舞蹈老师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舞蹈老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也要提高音乐知识水平。

根据舞蹈专业的特点以及将来就业等方面的需要,这些音乐课程应该包括基础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可以以大课的形式)、声乐(可以以合唱课的形式)和音乐赏析等等。这对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综合艺术能力的人才很有帮助。学校有关部门应该重视这一点,但有些人反对这一看法,并说:“这样会占用学生专业学习的时间,分散学生的精力”等。可是,如果我们科学合理地安排这些课程的话,我们的学生会成为“一专多能”的综合性艺术人才。舞蹈专业的专任教师不应只重视舞蹈专业课的课时数,应该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只要对学生的就业有好处的教学模式,我们就可以尝试。将学生培养成在社会上站得住脚、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一个合格的艺术综合人才,这才是我们的重大责任。

参考文献

[1]严道康主编.舞蹈实用教程(师范院校音乐舞蹈系列教材).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4月 第1版.

[2]吐尔孙江·卡热木·阿汗编写.音乐鉴赏(哈文版).

猜你喜欢

舞蹈音乐
你可曾见过父亲的舞蹈
奇妙的“自然音乐”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音乐从哪里来?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圣诞音乐路
我和舞蹈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