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天然气管网建设的生态影响评价方法
2013-09-11上官铁梁
上官铁梁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近年来,在实施“气化山西”战略过程中,随着煤改气、油改气项目的日渐增加,天然气管网建设形成了由大、中城市向乡镇和村庄快速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天然气管网建设引起的生态破坏成为新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诱因之一。因此,在天然气管网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天然气管网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以生态影响为重点评价项目,针对建设期和运营期生态影响的可能情景和具体生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生态保护措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1]。
1 天然气管网建设生态影响评价
以往,关于天然气管网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及其研究,高度重视的是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声环境、空气环境、水环境的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对策。但实际上,对于天然气管网建设来说,其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态影响的各个方面,因此,天然气管网建设的生态影响评价才应该是天然气管网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和关键。从以往审阅的有关天然气管网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看,天然气管网建设对自然生态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归纳为植被破坏、局部地貌破坏、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生态环境影响、自然资源影响、景观影响及生态敏感区影响等,并将生态影响评价放在管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位置,而且在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本的过程中常常对生态影响进行专篇评价,视之为建设期和运营期的关键环境保护措施[2-3]。
2 天然气管网建设生态影响评价现状
2.1 生态影响评价现状
2011年9月1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19-2011)生态影响》(以下简称《生态影响导则》)。《生态影响导则》引入了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思想,对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的内容、深度和目标作出了全面的论述,在评价工作范围的确定、现状调查与评价、影响预测与评价等方面更加强调对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影响,系统阐述了各类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的技术规范,对天然气管网建设生态影响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笔者认为,目前,天然气管网建设生态评价的内容还停留在对生物影响一般性描述、对生物多样性的泛泛而谈和对生态系统平衡的空泛言表等水平上,甚至在有些评价文本中关于生态影响评价的内容仅有只言片句,或一带而过;在生态影响评价的深度上也颇具差异,而且采用方法极不统一,大体表现为评价指标的选择一般是以环境要素为出发点,生态影响评价只是以定性描述为主。由此看出,天然气管网建设的生态影响评价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2.2 生态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
2.2.1 程式化的空泛说教
评价报告编制者的生态学理论和实践基础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多数评价人员的生态学知识匮乏,或根本没有从事生态系统特征,动、植物群落,动、植物物种鉴别和生物习性的调查与分析能力,致使生态影响评价仅停留在宏观定性的分析上,或将生态学理论的说教生硬地套用于评价项目中,将评价报告编制成教科书式,与建设内容所导致的生态影响现实情况脱节,不管工程地域空间、工程内容组成和生态对象相同与否,评价文本形式和评价内容都表现雷同,不能反映具体项目的生态影响程度和特点。
2.2.2 生物生态现状资料不全
在天然气管网建设的评价区缺乏可供查询的生物生态历史基础资料,如地域的动、植物种类,群落特征,濒危种类,生物生活习性,迁移特点,食物链特点以及生态系统特性等,评价者无法准确地判断天然气管网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关键因素。加之,评价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现场调查不深入,导致生物生态现状评价避重就轻,难以真实反映评价区的生物生态质量和动态趋势。
2.2.3 评价工作的实践环境薄弱
天然气管网建设的生态影响评价具有很强的实践特征。由于生态评价没有统一的可供参考的国家和地方定量指标和标准,因此,极易将生态影响评价的内容理解为无所不包,认为理论上的生态环境包括生物要素(动、植物)、非生物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地质等)和社会要素(人口等),始终难以摆脱水、气、声、固评价的困扰。岂不知,天然气管网建设评价的重点是“生态系统”,特别是对动物和植物种群及其栖息地、繁殖地和觅食地生态环境、土地质量和利用方式的影响,评价的方法也是非常具体的,生态措施要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2.4 知识、观念和方法的更新不及时
虽然《生态影响导则》已经颁布实施了一年多,但仍没有摆脱《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评价的束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观念落后,评价理论和方法更新不及时。在生态保护措施制定方面,依然采用种行道树、建防护林、铺草坪等防污减噪、防止水土流失的传统措施,很少吸纳新的生态工艺、先进的生态技术和优良的植物品种。
3 天然气管网建设的生态影响评价[4-5]
3.1 生态影响评价的程序
建立系统而完善的天然气管网建设生态影响评价要素,对于评价过程中的生态调查、影响预测、方法选择、经验积累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将天然气管网建设生态影响评价工作分为4个阶段,并根据各阶段的评价工作特点提出了主要工作内容和实现目标(见表1)。
3.2 生态影响评价方法
3.2.1 评价范围
天然气管网建设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的范围是,调查和收集有关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地利用、植被分布、生物资源等资料,掌握自然环境的类型及主要动、植物群落状况,关键物种生育、生息地的环境状况等,全面分析具有地域特征的生态系统以及重要的物种和典型生物群落。因此,要求评价工作者正确地把握评价区地域生态环境特征和各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正确地理解评价区的生态完整性。确定评价工作范围的主要依据是《生态影响导则》的规定,即统筹考虑生态完整性,施工期、运营期和项目结束的全部活动所造成的直接生态影响及间接生态影响,全部活动对生态因子的影响方式、程度及生态因子间相互作用关系。总之,应综合把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的过程和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关系。此外,项目区域所涉及的自然地理要素单元和生态单元界限也可作为评价范围的参考边界。
表1 生态影响评价的工作阶段和目标
3.2.2 对象及评价方法
1)评价对象:以天然气管网建设所影响的生态环境类别为对象,确定作为评价对象的生态系统;依据地域生态环境特征,筛选重点关注的动、植物物种和群落类型,与生物生态环境相对应的食物链特征,生态系统的典型性、特殊性等;了解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判别永久占用和临时占用土地的类型和用途。
2)调查方法:调查方法的选择只有紧密结合天然气管网建设项目特点,才能恰当有效,不仅要与所选定地域生态系统的特性相对应,而且要与重点关注物种、群落的生态特性相适宜。根据《生态影响导则》的要求,不同评价工作等级有不同的评价深度,因此,生态调查的方法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必须强调指出,采用现场实地进行的全面调查、路线踏查和典型抽样是最基本和科学的方法。
3)调查结果与影响预测:根据现场调查对评价区内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表水体、植物群落类型及分布、动物种群及活动现象进行分析鉴别,依据调查结果对生态系统类型、重点关注物种和生物群落进行科学判定。对于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生物物种和特殊种群、群落及其生态环境状况,认真梳理重点关注物种、群落与其他动、植物在食物链上的生态关系。首先,对与天然气管网建设相关的生物栖息环境的消失、生存范围的缩小、重点保护物种及野生动物迁移路径的空间等进行预测;第二,分析特殊生态敏感区,重要生态敏感区,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和群落的生息环境的变化以及伴随其变化对地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程度,参考类似案例进行定量、定性的预测;第三,根据项目占地的面积和类型,结合占地影响的时间和强度,预测区域植被、土地利用的变化程度和趋势。
3.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评价
根据天然气管网建设施工期、运营期对生态保护目标或评价区各类生态系统的生态影响分析和预测结果,按照生态影响的对象、方式和程度,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保护措施和生态恢复方案。例如,确保施工期管线两侧植被不受扰动或破坏,采取围挡隔离、护坡工程和植物绿篱等措施。
如果天然气管网建设对特殊生态敏感区、重点生态敏感区等特别需要保护的生态系统有影响时,应提出采取回避的措施;对一般生态区要采取减轻措施或其他的生态保护措施等,并深入分析所采取措施的合理性、可行性。
4 天燃气管网建设生态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问题
针对天然气管网建设可持续生态影响评价的发展趋势,未来天然气管网建设生态影响评价的工作应侧重于解决3方面的问题。
4.1 强化生态影响的现场调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现行《生态影响导则》十分注重生态现状调查,细化了生态现状调查内容。生态现状调查是实施生态影响评价的第1步和前期基础性工作,是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更是生态保护措施有的放矢和可操作实施的前提条件。生态影响评价现场调查就是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现场观察、定点详查、样方调查、走访座谈和取样分析等,对管线建设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植被类型、生物资源、气候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等进行考察、取证。采用卫星遥感影像等地理信息手段无疑是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进行调查的重要途径。对跨越空间范围大的天然气管网建设,由于各地生态环境千差万别,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又涉及各个方面的内容,要使评价结论真实可靠,就必须进行综合调查,制订周全的调查方案,明确调查项目和调查方法。
4.2 构建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天然气管网建设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生态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声环境等均有国家或地方标准可供评价工作者遵循,而生态质量评价还没有被普遍认同的国家或地方标准。现阶段,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一般是由评价工作者自行采用调查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目标分解法加以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往往缺乏必要的联系,在生态影响评价中指标的取舍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生态指标的有效性及与建设项目的关联性因评价报告编制者不同而异,指标处理随意和指标表达方式繁简不一,没有可比性。因此,今后构建的天然气管网建设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使各指标从不同的侧面和方向反映评价区生态质量现状、生态影响程度和生态影响防治目标,通过各个指标的定量化,使生态影响评价从定性描述为主发展为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的精确性和可比性评价并重进行。尤其是管线穿越某些特殊生态敏感区时,定量方法更能较好地评价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影响程度,并作出较科学的评价结论。
4.3 改进生态影响评价模式
天然气管网建设的传统生态评价对野生动、植物,农林植被,农业土壤,水土流失等多采用单要素评价法,各因子之间的关联性评价薄弱,难以得出较全面定量的评价结果。今后的生态影响评价应积极采用综合评价方法,以多因子关联分析法说明各个生态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连带影响,以便很好地反映天然气管网建设的生态影响程度,确定减缓不利影响的综合生态措施。
对跨区域的天然气管网建设项目,要从生态影响的宏观性、累积性、长期潜在性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生态影响评价应及早介入到规划阶段,通过评价预先发现管网布局与自然生态环境不相容的问题,从更加宏观的层面平衡建设项目发展和自然保护的关系,规避建设项目生态影响风险,极大地增加重要自然资源的保护机会。
[1]环境保护部.HJ 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2]王文海,王峭然,田春梅.新、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对比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40)2:69-70.
[3]成文连,刘玉虹,关彩虹,等.生态影响评价范围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2):185-189.
[4]梁凯.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工程分析[J].广东化工,2012,39(4):125.
[5]顾广明,周其刚,曹育红.输油输气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J].能源环境保护,2006,20(5):62-64.